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两个屏障”的呼和浩特答卷,请阅卷!
发布时间:2025-11-25 09:51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阴山巍峨,黄河奔流

见证着塞外青城守护北疆的坚定誓言

绿野平畴,街巷祥和

展现着各族儿女守望相助的时代画卷

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北方重要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

坚定不移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和生态安全屏障

以首府担当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同心筑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青城沃土
冬日暖阳透过窗户,洒在新城区祥园社区“红石榴驿站”内。娜仁其其格老人正手把手地教几位邻居制作奶食,李秀英大娘则在指导大家剪制“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窗花。“我们社区有多个民族的居民,平时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主动帮忙,早就亲如一家。”社区党委书记王兴旺说。翻开社区的“邻里守望”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族居民互帮互助的暖心故事。
在呼和浩特,这样的“红石榴驿站”已有459个,如一颗颗璀璨的石榴籽,将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知可感,呼和浩特深耕不辍。在呼和浩特实验中学“行走的课堂”上,学生们走进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聆听讲解员讲述“昭君出塞”“胡服骑射”等历史故事,深入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这比书本上更直观、更震撼。”学生李想感慨,“我更加理解了‘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理论研究为实践推广提供支撑。呼和浩特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挖掘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文化遗存,系统梳理城市文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和学理支撑。

制度保障为主线工作保驾护航。呼和浩特出台《关于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抓手 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85项任务清单,将主线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青城大地扎根更深、枝叶更茂。
绿满青城:生态屏障守护北疆安宁
初冬的大青山,苍松挺立,寒山静卧。尽管寒意渐浓,仍有不少市民沿着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锻炼。“如今的大青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我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正在登山的市民王建军说。

大青山的美丽蜕变,源于呼和浩特持续实施的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通过地质环境治理、植树造林等综合措施,这道守护青城的天然屏障重新披上了绿装。“现在,它真正成了阻挡风沙、涵养水源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屏障。”市林草局工作人员介绍。
大青山重现的盎然生机,正是呼和浩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呼和浩特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累计完成26.72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7天,较去年同期增加2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1.1%。

在“碧水保卫战”中,通过系统实施河道清淤、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工程,彻底消除城市黑臭水体,5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6%。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1%、43.9%和15.7平方米,均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围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品牌,今年国庆期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56.88万人次,同比增长9.28%。

从昔日“黄沙遮天日”到如今“绿野繁花无尽头”,呼和浩特自2012年开启绿色转型以来,通过关停污染企业、恢复林地草原、义务植树百万株等一系列举措,大青山前坡80%区域已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超50%,142.2万亩林地与171.45万亩草地交织,共同铸就首府“绿肺”屏障。
善治久安:安全屏障托举幸福生活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孩子后续的治疗费用有了着落!”在新城区综治中心调解室,市民赵先生紧握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这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中,经过调解员多次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这是呼和浩特市综治中心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缩影。
“天再冷,走进综治中心心里就暖和!”群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平安建设最真切的感受。这份可触可及的安全感,正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温暖底色。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呼和浩特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司法、信访、人社等多方力量,创新“常驻+轮驻+随叫随到”工作机制,配套“接办、交办、督办、代办、商办”“五办”流程,确保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今年以来,新城区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纠纷4758件,回民区纠纷化解率达95.07%,托克托县调处成功率达96%。
治理的温度在情理交融中传递。在赛罕区昭乌达路街道,一起因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引发的家庭纠纷,让姑嫂二人形同陌路。调解员从查阅土地档案入手,将法律条款转化为家常话语,通过一次次上门沟通,最终让两人冰释前嫌。
治理的根基在基层一线夯实。呼和浩特不断创新“微治理”模式,全力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回民区构建三级综治工作体系,创新“铁三角”微治理机制,赛罕区实现229个村(社区)综治阵地标准化,清水河县城关镇划分81个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一系列举措使综治中心成为风险防控的“前沿哨所”和凝聚人心的温暖纽带。

治理的力度在民生关切中彰显。呼和浩特通过建强基层综治中心、优化网格设置、加强网格员保障等举措,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从化解企业欠款纠纷到修复家庭亲情裂痕,从保障农民工薪酬到调解交通事故赔偿,一起起矛盾的成功化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从制度创新到实践探索

从生态治理到平安建设

呼和浩特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将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建设深度融合

让北疆首府的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在这片热土上

各族干部群众正携手并肩

共同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呼和浩特新篇章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田淑云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两个屏障”的呼和浩特答卷,请阅卷!

发布日期:2025-11-25 09:51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阴山巍峨,黄河奔流

见证着塞外青城守护北疆的坚定誓言

绿野平畴,街巷祥和

展现着各族儿女守望相助的时代画卷

作为自治区首府和北方重要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牢记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

坚定不移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和生态安全屏障

以首府担当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答卷

同心筑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根青城沃土
冬日暖阳透过窗户,洒在新城区祥园社区“红石榴驿站”内。娜仁其其格老人正手把手地教几位邻居制作奶食,李秀英大娘则在指导大家剪制“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窗花。“我们社区有多个民族的居民,平时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主动帮忙,早就亲如一家。”社区党委书记王兴旺说。翻开社区的“邻里守望”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各族居民互帮互助的暖心故事。
在呼和浩特,这样的“红石榴驿站”已有459个,如一颗颗璀璨的石榴籽,将各族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知可感,呼和浩特深耕不辍。在呼和浩特实验中学“行走的课堂”上,学生们走进呼和浩特长城文化博物馆,聆听讲解员讲述“昭君出塞”“胡服骑射”等历史故事,深入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这比书本上更直观、更震撼。”学生李想感慨,“我更加理解了‘我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理论研究为实践推广提供支撑。呼和浩特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深入挖掘整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和文化遗存,系统梳理城市文脉,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历史依据和学理支撑。

制度保障为主线工作保驾护航。呼和浩特出台《关于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抓手 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的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85项任务清单,将主线工作纳入年度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在青城大地扎根更深、枝叶更茂。
绿满青城:生态屏障守护北疆安宁
初冬的大青山,苍松挺立,寒山静卧。尽管寒意渐浓,仍有不少市民沿着大青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徒步锻炼。“如今的大青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我们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正在登山的市民王建军说。

大青山的美丽蜕变,源于呼和浩特持续实施的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通过地质环境治理、植树造林等综合措施,这道守护青城的天然屏障重新披上了绿装。“现在,它真正成了阻挡风沙、涵养水源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屏障。”市林草局工作人员介绍。
大青山重现的盎然生机,正是呼和浩特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呼和浩特大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累计完成26.72万户燃煤散烧综合治理。截至今年10月3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77天,较去年同期增加22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1.1%。

在“碧水保卫战”中,通过系统实施河道清淤、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等工程,彻底消除城市黑臭水体,5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6%。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1%、43.9%和15.7平方米,均已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为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围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等“六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不断提升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青城·草原都市”品牌,今年国庆期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456.88万人次,同比增长9.28%。

从昔日“黄沙遮天日”到如今“绿野繁花无尽头”,呼和浩特自2012年开启绿色转型以来,通过关停污染企业、恢复林地草原、义务植树百万株等一系列举措,大青山前坡80%区域已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超50%,142.2万亩林地与171.45万亩草地交织,共同铸就首府“绿肺”屏障。
善治久安:安全屏障托举幸福生活
“没想到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难题,孩子后续的治疗费用有了着落!”在新城区综治中心调解室,市民赵先生紧握调解员的手激动地说。这起机动车交通事故纠纷中,经过调解员多次沟通,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握手言和。这是呼和浩特市综治中心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缩影。
“天再冷,走进综治中心心里就暖和!”群众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对平安建设最真切的感受。这份可触可及的安全感,正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温暖底色。

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呼和浩特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司法、信访、人社等多方力量,创新“常驻+轮驻+随叫随到”工作机制,配套“接办、交办、督办、代办、商办”“五办”流程,确保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今年以来,新城区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纠纷4758件,回民区纠纷化解率达95.07%,托克托县调处成功率达96%。
治理的温度在情理交融中传递。在赛罕区昭乌达路街道,一起因土地征收补偿款分配引发的家庭纠纷,让姑嫂二人形同陌路。调解员从查阅土地档案入手,将法律条款转化为家常话语,通过一次次上门沟通,最终让两人冰释前嫌。
治理的根基在基层一线夯实。呼和浩特不断创新“微治理”模式,全力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回民区构建三级综治工作体系,创新“铁三角”微治理机制,赛罕区实现229个村(社区)综治阵地标准化,清水河县城关镇划分81个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一系列举措使综治中心成为风险防控的“前沿哨所”和凝聚人心的温暖纽带。

治理的力度在民生关切中彰显。呼和浩特通过建强基层综治中心、优化网格设置、加强网格员保障等举措,全方位提升守护群众平安、保障群众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从化解企业欠款纠纷到修复家庭亲情裂痕,从保障农民工薪酬到调解交通事故赔偿,一起起矛盾的成功化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从制度创新到实践探索

从生态治理到平安建设

呼和浩特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将生态屏障和安全屏障建设深度融合

让北疆首府的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在这片热土上

各族干部群众正携手并肩

共同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呼和浩特新篇章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田淑云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