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出的第一缕金光洒向阴山山脉的脊线,敕勒川草原在晨雾与露珠的簇拥中缓缓苏醒。延绵起伏的绿浪如碧海般涌向天际,在与湛蓝天幕交汇之处,洁白的云朵宛若牧人放逐的羊群,在广袤苍穹中悠然徜徉。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常有游客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简直就是《敕勒歌》的现场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人诚不欺我!”这里不仅是“天苍苍,野茫茫”千古意境的生动再现,更是新时代北疆文旅融合发展的璀璨明珠,一首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草原史诗。
敕勒川草原航拍
这片被誉为“青城之肺”的生态瑰宝,见证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生态奇迹。当地的牧民们依然清晰记得十多年前草场退化的景象:“那时草皮裸露,沙土飞扬,风一吹就扬起漫天沙尘。”如今,经过系统性的生态治理,曾经退化的草场通过科学修复重现生机,植被覆盖率从十年前的不足20%提升到现在的85%以上,真正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景象。同时,绿地补种与精细化养护工程持续推进,进一步巩固了草原生态修复的成果,确保这片绿色宝藏持久焕发生机。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与敕勒川生态建设同步推进,构建起一道集生态屏障、文旅体验、民生改善于一体的绿色长廊,实实在在的数据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2025年新城区“踏歌绿野 骑游草原”活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敕勒川草原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和超前规划。东部片区新打造的“敖包相会”观景台及多个网红打卡点,已成为游客驻足拍照、感受草原文化的新地标。
为了彻底破解旅游高峰期停车难题,新城区投资3000万元打造了占地120亩的游客集散中心,配备1800个车位和8000平方米文旅商业区,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50公里骑行绿道犹如一条蜿蜒的绿色丝带,将七彩花田、云上露营地、国际会展中心等景点有机串联,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经常带队训练的骑行教练表示:“这条绿道已经成为骑行爱好者的天堂,每到周末都会举办各类骑行活动,最近举办的‘骑迹草原’活动,吸引了周边省市200多名骑手前来参加。”此外,呼和塔拉大街的全面改造升级优化了公交站点与智慧导视系统,将交通动脉延伸为体验廊道,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峪见文旅小镇夜景
业态提升工程彰显了文旅融合的创新思维与发展智慧。7个特色露营地让游客得以沉浸式拥抱自然,5家精品民宿传递着独特的地域生活美学,2个高端住宿业态显著提升了旅居品质。在水磨小镇,民宿店主们巧妙地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游客不仅可以体验磨面、制作莜面窝窝等传统技艺,还能入住特色民宿,全方位感受草原生活的魅力。”这种“草原+”业态创新形成了“春夏游草原、秋冬享运动”的互补格局,周边村庄大力发展“生态采摘+民宿体验”业态,真正实现了“山上做减法呵护生态,山下做加法提升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太伟运动休闲度假区、奥淳马运动休闲度假区纳入整体规划,更使得敕勒川草原形成了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景演艺“欢腾的敕勒川”
文化赋能为草原注入了深厚的灵魂底蕴。呼和浩特市直属乌兰牧骑原创实景演艺“欢腾的敕勒川”巧妙融合呼麦、长调、民族歌舞等非遗元素,让古老文化在草原夜色中焕发新的生机。一位乌兰牧骑队员动情地分享:“每次在落日音乐会上演奏马头琴,看到游客们陶醉的表情,我都感到无比自豪。我们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用最现代的方式展现给世人。”
敕勒川草原的赛事经济同样亮点纷呈。2025年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首次将蒙古马纳入国家级积分体系,资深裁判员表示:“这些本土马种在长距离比赛中表现突出,让更多人了解到蒙古马的优良特性。”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更让北疆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2025年中国速度赛马积分赛(呼和浩特站)
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进程为敕勒川草原带来了质的飞跃。文旅市场规范方面,新城区积极开展敕勒川草原旅游市场乱象集中整治“百日行动”,严厉打击价格欺诈、非法营运、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有效净化旅游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通过科学规划与扩容提质,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大幅延长,“过夜游”比例显著增长,整体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这项创建工程不仅推动敕勒川草原向高标准旅游度假区转型,更为区域文旅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敕勒川草原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惠及了周边村庄。一位经营民宿的村民欣喜地分享:“以前只能靠天吃饭,现在开办民宿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村里通了柏油路,安装了清洁能源,我们的生活水平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新城区通过将城市消费场景引入乡村,有效促进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真正实现了“生态就业、就近增收”的发展目标。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这里既是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也是产业兴旺的“经济走廊”。夜幕降临时,敕勒川草原换上了别样的妆颜。太阳广场上,啤酒音乐节人声鼎沸,特色集市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乌兰牧骑的歌声在晚风中悠扬飘荡。蒙古包里飘出奶食的醇香,篝火旁响起悠扬的马头琴声,游客们围坐在一起,体验着草原的独特魅力。
随着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的深入推进,敕勒川草原正在书写北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草原,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魅力,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千年草原牧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融,古老的诗意与现代的活力相得益彰。敕勒川草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壮美画卷,奏响着一曲新时代的草原牧歌。
来源:新城融媒 施少宇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5-09-30 18:04点击量:
来源:新城融媒
当日出的第一缕金光洒向阴山山脉的脊线,敕勒川草原在晨雾与露珠的簇拥中缓缓苏醒。延绵起伏的绿浪如碧海般涌向天际,在与湛蓝天幕交汇之处,洁白的云朵宛若牧人放逐的羊群,在广袤苍穹中悠然徜徉。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常有游客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简直就是《敕勒歌》的现场版——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古人诚不欺我!”这里不仅是“天苍苍,野茫茫”千古意境的生动再现,更是新时代北疆文旅融合发展的璀璨明珠,一首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草原史诗。
敕勒川草原航拍
这片被誉为“青城之肺”的生态瑰宝,见证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生态奇迹。当地的牧民们依然清晰记得十多年前草场退化的景象:“那时草皮裸露,沙土飞扬,风一吹就扬起漫天沙尘。”如今,经过系统性的生态治理,曾经退化的草场通过科学修复重现生机,植被覆盖率从十年前的不足20%提升到现在的85%以上,真正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人景象。同时,绿地补种与精细化养护工程持续推进,进一步巩固了草原生态修复的成果,确保这片绿色宝藏持久焕发生机。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将大青山前坡综合治理与敕勒川生态建设同步推进,构建起一道集生态屏障、文旅体验、民生改善于一体的绿色长廊,实实在在的数据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2025年新城区“踏歌绿野 骑游草原”活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敕勒川草原展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和超前规划。东部片区新打造的“敖包相会”观景台及多个网红打卡点,已成为游客驻足拍照、感受草原文化的新地标。
为了彻底破解旅游高峰期停车难题,新城区投资3000万元打造了占地120亩的游客集散中心,配备1800个车位和8000平方米文旅商业区,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50公里骑行绿道犹如一条蜿蜒的绿色丝带,将七彩花田、云上露营地、国际会展中心等景点有机串联,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经常带队训练的骑行教练表示:“这条绿道已经成为骑行爱好者的天堂,每到周末都会举办各类骑行活动,最近举办的‘骑迹草原’活动,吸引了周边省市200多名骑手前来参加。”此外,呼和塔拉大街的全面改造升级优化了公交站点与智慧导视系统,将交通动脉延伸为体验廊道,极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峪见文旅小镇夜景
业态提升工程彰显了文旅融合的创新思维与发展智慧。7个特色露营地让游客得以沉浸式拥抱自然,5家精品民宿传递着独特的地域生活美学,2个高端住宿业态显著提升了旅居品质。在水磨小镇,民宿店主们巧妙地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游客不仅可以体验磨面、制作莜面窝窝等传统技艺,还能入住特色民宿,全方位感受草原生活的魅力。”这种“草原+”业态创新形成了“春夏游草原、秋冬享运动”的互补格局,周边村庄大力发展“生态采摘+民宿体验”业态,真正实现了“山上做减法呵护生态,山下做加法提升业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太伟运动休闲度假区、奥淳马运动休闲度假区纳入整体规划,更使得敕勒川草原形成了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景演艺“欢腾的敕勒川”
文化赋能为草原注入了深厚的灵魂底蕴。呼和浩特市直属乌兰牧骑原创实景演艺“欢腾的敕勒川”巧妙融合呼麦、长调、民族歌舞等非遗元素,让古老文化在草原夜色中焕发新的生机。一位乌兰牧骑队员动情地分享:“每次在落日音乐会上演奏马头琴,看到游客们陶醉的表情,我都感到无比自豪。我们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艺术,用最现代的方式展现给世人。”
敕勒川草原的赛事经济同样亮点纷呈。2025年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首次将蒙古马纳入国家级积分体系,资深裁判员表示:“这些本土马种在长距离比赛中表现突出,让更多人了解到蒙古马的优良特性。”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更让北疆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2025年中国速度赛马积分赛(呼和浩特站)
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进程为敕勒川草原带来了质的飞跃。文旅市场规范方面,新城区积极开展敕勒川草原旅游市场乱象集中整治“百日行动”,严厉打击价格欺诈、非法营运、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有效净化旅游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通过科学规划与扩容提质,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大幅延长,“过夜游”比例显著增长,整体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这项创建工程不仅推动敕勒川草原向高标准旅游度假区转型,更为区域文旅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
敕勒川草原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惠及了周边村庄。一位经营民宿的村民欣喜地分享:“以前只能靠天吃饭,现在开办民宿一年收入能有20多万。村里通了柏油路,安装了清洁能源,我们的生活水平一点也不比城里差。”新城区通过将城市消费场景引入乡村,有效促进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累计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真正实现了“生态就业、就近增收”的发展目标。这些变化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这里既是生态优美的“绿色长廊”,也是产业兴旺的“经济走廊”。夜幕降临时,敕勒川草原换上了别样的妆颜。太阳广场上,啤酒音乐节人声鼎沸,特色集市里文创产品琳琅满目,乌兰牧骑的歌声在晚风中悠扬飘荡。蒙古包里飘出奶食的醇香,篝火旁响起悠扬的马头琴声,游客们围坐在一起,体验着草原的独特魅力。
随着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工作的深入推进,敕勒川草原正在书写北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片古老而充满生机的草原,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魅力,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让千年草原牧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自然与人文共融,古老的诗意与现代的活力相得益彰。敕勒川草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一幅生态优美、产业兴旺、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的壮美画卷,奏响着一曲新时代的草原牧歌。
来源:新城融媒 施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