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大青山外绿洇天
发布时间:2025-08-25 10:34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秋日时节,大青山脚下的敕勒川草原,千年牧歌的苍茫底色未曾褪去。无边的草海随风起伏。然而,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草原,十多年前还是一片黄沙肆虐的荒石滩。

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

为了恢复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2012年,呼和浩特市打响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攻坚战,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成为重要一役。

想把千疮百孔的荒石滩恢复成自然草原绝非易事。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要恢复到过去天然草原的状态几乎不可能。然而,承担敕勒川草原修复任务的蒙草集团却把这场硬仗当作“破圈”的机会。

蒙草种业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是全国18个专项种业研究中心、科研基地之一。

“如果干成了,我们就能在生态修复治理上闯出一条新路来!”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蒙草集团科研团队开始在这片不毛之地细细耕耘。

“修复前,我们对荒滩进行了仔细勘察,检测土壤、水分和微生物等状况,掌握了这些基本‘生态数据’后,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精选出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采取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在千亩试验地上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蒙草集团成果转化部负责人王君芳向记者介绍。

在他身后,一组对比鲜明的照片生动展现了敕勒川草原的生态蝶变。拍摄于2012年的画面记录着修复前的荒芜景象:地表裸露,砾石遍布,草原特征荡然无存;而修复后的画面则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转变——茵茵绿草如地毯般铺展,缤纷野花星罗棋布,整个生态系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修复工程实施两三年后,草原植被日渐浓密。“现在草原植被已从修复初期的20多种增加到70多种,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提升到修复前的12倍以上,这片草原逐渐恢复了自愈能力。”王君芳说。

如今,作为首府的“天然氧吧”,敕勒川草原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沙治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集草原保护、草原修复、草原文化于一体,融合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马术、会议庆典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区。

敕勒川草原的重生是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切面,也是呼和浩特市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实践。

大青山地处阴山山脉中段,是土默川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地,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重要补水区,更是风沙东南而下侵袭华北平原和京津腹地的阻隔缓冲带。历史上的大青山,满目苍松翠柏,草木葱郁。然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青山沿山因长期采矿和过度放牧变得满目疮痍,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生态“伤疤”。

为了让大青山重披“绿装”,呼和浩特市于2012年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北至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南界、南至京藏高速公路,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在治理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关停取缔了位于大青山前坡的所有污染企业。此后,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彻底改变了大青山前坡的生态状况。

经过10多年不间断建设、保护、治理,大青山前坡80%的土地实现了生态绿化,整体生态功能恢复。如今,大青山前坡层峦叠翠,已蜕变为集灌木带、花带、景观带于一体的生态屏障。截至2024年底,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达142.2万亩、草地面积达17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0%。

大青山不仅是呼和浩特市的“城市绿肺”,更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环颈雉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红隼、野兔、狐狸等许多久违的野生动物陆续回归。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大青山绿了,山脚下的村子富了。如今的大青山前坡区域主要发展以田园休闲度假、乡村文化体验、农业观光采摘、自驾车露营为主的呼和浩特市近郊林旅观光。

走进位于大青山脚下的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白墙黛瓦、风亭水榭、碧波荡漾,让人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这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村庄,如今背靠秀美大青山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旅发展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江南水乡”游园区、桃李源民俗大集、恼包之眼摩天轮、恼包水世界等系列特色项目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已吸引近1600万游客“打卡”。

同样,水磨村以大青山为依托,将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融合,积极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村民“守着家门口赚钱”成为现实。

“近些年,我们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村民们有的在家门口做起了小买卖,有的到农家乐打工,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水磨村村民张二俊说。

在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水泉村、野马图村、讨思浩村、生盖营村等20余个各具特色的村庄各美其美。凭借着肆意流淌的“青绿”,特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景美、业新、人富足。

绿色,正在这片热土上蔓延生长。今年,呼和浩特市再启大青山前坡“三带一区”提质工程,通过灌木带、花带、景观带建设和林木更新,进一步提升生态品质。

曾经风沙肆虐的大青山,如今已蜕变为碧波荡漾的生态屏障;昔日荒芜贫瘠的土地,此刻正演绎着绿富共赢的振兴故事。呼和浩特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大青山的山上、山下镌刻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这座塞外青城正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用生态这支如椽巨笔,续写着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壮美诗篇。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大青山外绿洇天

发布日期:2025-08-25 10:34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秋日时节,大青山脚下的敕勒川草原,千年牧歌的苍茫底色未曾褪去。无边的草海随风起伏。然而,谁能想到,这片生机盎然的草原,十多年前还是一片黄沙肆虐的荒石滩。

修复后的敕勒川草原。

为了恢复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胜景,2012年,呼和浩特市打响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攻坚战,敕勒川草原生态修复成为重要一役。

想把千疮百孔的荒石滩恢复成自然草原绝非易事。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要恢复到过去天然草原的状态几乎不可能。然而,承担敕勒川草原修复任务的蒙草集团却把这场硬仗当作“破圈”的机会。

蒙草种业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是全国18个专项种业研究中心、科研基地之一。

“如果干成了,我们就能在生态修复治理上闯出一条新路来!”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蒙草集团科研团队开始在这片不毛之地细细耕耘。

“修复前,我们对荒滩进行了仔细勘察,检测土壤、水分和微生物等状况,掌握了这些基本‘生态数据’后,制定出‘人工干预下模拟天然草原’的综合治理方案,精选出适合在当地生长的植物品种,采取人工干预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在千亩试验地上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蒙草集团成果转化部负责人王君芳向记者介绍。

在他身后,一组对比鲜明的照片生动展现了敕勒川草原的生态蝶变。拍摄于2012年的画面记录着修复前的荒芜景象:地表裸露,砾石遍布,草原特征荡然无存;而修复后的画面则呈现出令人惊叹的转变——茵茵绿草如地毯般铺展,缤纷野花星罗棋布,整个生态系统焕发出旺盛的生命活力。

修复工程实施两三年后,草原植被日渐浓密。“现在草原植被已从修复初期的20多种增加到70多种,干草产量、固碳量、释氧量提升到修复前的12倍以上,这片草原逐渐恢复了自愈能力。”王君芳说。

如今,作为首府的“天然氧吧”,敕勒川草原在水土保持、涵养水源、防沙治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固碳释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集草原保护、草原修复、草原文化于一体,融合观光、休闲、生态研学、体育运动、马术、会议庆典等多功能的自然生态草原旅游区。

敕勒川草原的重生是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切面,也是呼和浩特市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的生动实践。

大青山地处阴山山脉中段,是土默川平原乃至华北平原的重要水源地和涵养地,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重要补水区,更是风沙东南而下侵袭华北平原和京津腹地的阻隔缓冲带。历史上的大青山,满目苍松翠柏,草木葱郁。然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大青山沿山因长期采矿和过度放牧变得满目疮痍,留下一道道触目惊心的生态“伤疤”。

为了让大青山重披“绿装”,呼和浩特市于2012年启动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北至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南界、南至京藏高速公路,总面积约150平方公里。在治理过程中,呼和浩特市关停取缔了位于大青山前坡的所有污染企业。此后,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彻底改变了大青山前坡的生态状况。

经过10多年不间断建设、保护、治理,大青山前坡80%的土地实现了生态绿化,整体生态功能恢复。如今,大青山前坡层峦叠翠,已蜕变为集灌木带、花带、景观带于一体的生态屏障。截至2024年底,大青山区域林地面积达142.2万亩、草地面积达17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50%。

大青山不仅是呼和浩特市的“城市绿肺”,更成为生物多样性的“基因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环颈雉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红隼、野兔、狐狸等许多久违的野生动物陆续回归。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大青山绿了,山脚下的村子富了。如今的大青山前坡区域主要发展以田园休闲度假、乡村文化体验、农业观光采摘、自驾车露营为主的呼和浩特市近郊林旅观光。

走进位于大青山脚下的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白墙黛瓦、风亭水榭、碧波荡漾,让人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这个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村庄,如今背靠秀美大青山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文旅发展之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江南水乡”游园区、桃李源民俗大集、恼包之眼摩天轮、恼包水世界等系列特色项目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已吸引近1600万游客“打卡”。

同样,水磨村以大青山为依托,将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融合,积极发展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村民“守着家门口赚钱”成为现实。

“近些年,我们村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旅游业,村民们有的在家门口做起了小买卖,有的到农家乐打工,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水磨村村民张二俊说。

在呼和浩特大青山前坡,水泉村、野马图村、讨思浩村、生盖营村等20余个各具特色的村庄各美其美。凭借着肆意流淌的“青绿”,特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景美、业新、人富足。

绿色,正在这片热土上蔓延生长。今年,呼和浩特市再启大青山前坡“三带一区”提质工程,通过灌木带、花带、景观带建设和林木更新,进一步提升生态品质。

曾经风沙肆虐的大青山,如今已蜕变为碧波荡漾的生态屏障;昔日荒芜贫瘠的土地,此刻正演绎着绿富共赢的振兴故事。呼和浩特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在大青山的山上、山下镌刻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站在新的起点,这座塞外青城正以绿色为发展底色,用生态这支如椽巨笔,续写着人与自然双向奔赴的壮美诗篇。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