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从“春日限定”到“四季长红” 解码青城赏花经济背后的文旅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29 15:11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春天花会开。从公主府公园的桃花、乌素图的杏花、将军衙署的丁香花……青城的这些赏花胜地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赏。伴随青城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赏花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拓展,并逐渐与美食、研学、露营、旅拍、演唱会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令人瞩目的“赏花经济”。

多元业态激发无限商机

在公主府公园,桃花盛开时,园内便成为欢乐的海洋。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穿梭于桃林,欢声笑语不断。为留存这份春日美景,许多市民、游客与专业影楼、摄影工作室在此预约外景拍摄,桃花主题摄影成为市场热点,首府摄影行业迎来年度首个业务高峰。身着传统汉服的市民、游客在桃树下留影,与烂漫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优美的春日画卷。

资深摄影工作室经营者陶先生表示:“桃花一直是春季摄影的重要主题,每年都有大量市民、游客预约拍摄。今年我们承接了数十组拍摄订单,顾客对成片效果十分满意。特别是公主府公园新增的夜景照明设施,为摄影创作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场景,显著提升了业务收益。”赏花经济不仅带动了摄影行业发展,更通过影像让春日的浪漫与美好得以留存。

与此同时,回民区乌素图的杏花也成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4月20日,“会聚良缘 ‘杏’福满园”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在此举办。200余名单身青年男女齐聚于此,活动现场精心布置的粉色彩带与彩色气球,营造出温馨欢快的氛围。这场活动不仅为青年群体搭建了交友平台,还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增长。

在欣赏杏花之余,市民、游客还可前往回空间艺术中心参观“青城记忆”呼和浩特老照片展,感受城市历史变迁,杏林深处的特色咖啡馆成为游客休憩的理想场所。随着客流量的持续增加,咖啡馆经营业绩屡创新高。周边民宿同样人气火爆,每逢节假日,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度假,在欣赏杏花的同时,体验露营、烧烤等特色项目,感受春日乡村魅力。

在大黑河郊野公园,新绿的树木与粉嫩的桃花相互映衬,构成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开展漫步、骑行、放风筝等活动。商家纷纷抓住商机,在公园内设立摊位,售卖风筝、饮品和特色美食等。热闹的市集不仅丰富了游客游玩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公园消费活力,为“赏花经济”增添亮色。

传统景区转型现代文旅综合体

乌素图村凭借独特的杏花资源,成为首府市民、游客首选的旅游景点之一。“杏坞番红”早在清朝末年就入选呼和浩特市旧八景,2023年又成功入选“青城十六景”,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内空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游客体验,周边私营农家乐、自建采摘园与停耕农田交错分布,给景区管理和古杏树保护带来了挑战。

为破解发展难题,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系统性改造工程。自2023年起,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启动全面升级计划:一方面,扩大景区面积,拓展游客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全方位改造景区基础设施,包括改建道路、修缮水系、加强古杏树生态保护、优化绿植景观布局、打造特色景观小品以及更新商业业态等。

今年,景区以“古风园林”为主题,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休闲理念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城市近郊慢生活旅游目的地。在功能布局上,景区设置了多个特色区域:采摘区根据季节变化,7月提供杏果采摘,8月开放小苹果和李子采摘,让游客体验丰收的喜悦;中央溪流区利用上游伏流打造特色水景,并配备雾化装置,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梦幻效果,成为亲子游热门打卡点;观景瞭望台为古风摄影、婚纱拍摄和绘画写生提供了绝佳视角;动物互动区的鹿园和兔园深受儿童喜爱,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小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工作人员冯志民介绍:“我们通过多元化的场景打造和业态创新,不仅让游客能欣赏到美丽的杏花,还能获得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这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消费意愿,为‘赏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花为媒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赏花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繁荣,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回民区农家院经营者裴兴旺对此深有体会。随着杏花季的到来,他的农家院迎来了客流高峰,单日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除散客预订,企业团建等团体订单也纷至沓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农家院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从传统餐饮住宿服务,延伸到团建拓展、党建会议等多元领域,并推出户外烧烤、登山观景等特色体验项目,形成“食住行+游娱学”一站式服务体系。

回民区通过打造杏花主题文旅IP,整合周边生态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与红色教育、民俗体验有机结合,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据了解,裴兴旺的农家院去年接待游客众多,经营收入显著增长。

“赏花经济”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杏花为纽带,当地逐步形成涵盖农产品销售、民宿运营、手工艺品制作、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游客的持续涌入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也提升了回民区文旅品牌知名度,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生动实践。

谷雨时节,万物竞发,呼和浩特以“赏花+”为引擎,激活文旅产业新动能,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春日赏花已成为呼和浩特文旅消费新热点。随着游客规模持续增长,‘赏花经济’不仅满足了大众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需求,更通过‘花卉+’模式,串联起餐饮住宿、文创开发、摄影旅拍等多元产业,形成完整消费链条。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四区立足区域特色,积极探索文旅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创新数字营销、打造主题活动等方式,充分挖掘季节性流量价值;以花卉资源为核心,延伸开发四季旅游产品,推动‘赏花游’从单一的春日经济向全季节、全业态的‘花样经济’升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旅产业附加值,更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副教授党福玲表示。

智慧出行打造沉浸式赏花体验

4月19日,一辆绘满榆叶梅与丁香图案的“开往春天的巴士”从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缓缓驶出,标志着“花漾青城”赏花季正式拉开帷幕。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公交+骑行+智慧导览”立体交通网络为核心,推出两条主题赏花专线、千辆主题电单车及智慧导览服务,串联城市文化地标、近郊生态秘境与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赏花盛宴。

“开往春天的巴士”专线迎来全面升级,两条主题线路覆盖8大赏花站点。榆叶梅专线从万达广场东门始发,沿丝绸之路大道向北,途经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等文化地标,终至大黑河郊野公园,串联起全城最密集的榆叶梅花海。此外,该线路特别设置“春日花花车站”集章打卡点,市民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外广场领取限定种子车票后,集齐5枚沿途站点印章,即可兑换昭君酸奶饼、和林格尔剪纸书签等本土特色礼品。新增的炫彩观光巴士以大召为起点,采用复古车身设计,在4月19日—5月5日期间,每日10∶00—18∶30途经呼和浩特地标性商圈与景观,游客仅需9.9元即可饱览“城市文化轴带”与自然风光交融之美。

呼和浩特联合滴滴青桔投放的千辆“春日主题电单车”也成为延伸赏花场景的亮点。这些车身点缀桃花、丁香等花卉元素的电单车,配备智能车筐支架与语音导览功能。游客通过“智游青城”公众号可获取4条官方骑行路线,如“杏花秘境线”“都市寻芳线”等,骑行至杏花谷、塞上老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点位时,还会收到“智游青城”自动推送的花期信息与文化故事。途经大黑河,两岸的紫色马鞭草花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此外,还能偶遇以阴山岩画元素装饰的“流动文化巴士”,车厢外壁骏马图腾与车内草原丝绸之路历史讲解相映成趣。

文化赋能贯穿赏花季全程。公主府公园百年桃树下,孩子们身着汉服朗诵《敕勒歌》,许愿灯下“青城花语”卡片写满春日期许;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外广场的“花漾好市文创集市”汇聚本土品牌,阴山石材“迷你敖包”、辽代壁画灵感丝巾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将“可触摸的春天”带回家。夜晚的大黑河郊野公园星空露营区萤火点点,马头琴演出吸引游客驻足,正如市民李女士所言:“孩子数星星、花海伴萤火、琴声绕耳畔,这是呼和浩特独有的浪漫。”

城市细节处处见巧思:回民区中山西路新栽86株国槐、小黑河沿岸垂柳带,让市民通勤路上邂逅“转角花开”;将军衙署博物馆300年古丁香树下,工作人员演示古法投壶;昭君博物院芍药花田化身“和亲之路”情景剧舞台……

随着赏花季持续升温,这场以花为媒的活动,通过科技服务精准触达与文化场景深度挖掘,激活了春日经济。

单一景观跨越全域融合

4月19日,新城区红山口村第九届杏花节在漫山粉白花海中启幕,文艺表演、非遗展示、农产品市集等活动同步开展,标志着呼和浩特“赏花经济”向“文旅+农旅+康养”多元业态深度拓展。

红山口村依托大杏资源,以“杏花节”为品牌打造“旅游+农业”融合模式,逐渐摸索出一条“杏花经济”路。同时,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在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基础上,做深“旅游+”农业融合文章,以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旅游+康养”“旅游+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新亮点、乡村振兴新业态,增收新渠道和消费扩容新载体,逐渐构建起全域全季全时旅游的发展格局。

走进呼和浩特市园林苗木试验示范基地大棚,满棚花卉映入眼帘。近年来,呼和浩特通过自主培育,推出一批比较成熟的常规花卉,它们抗寒、抗旱,易成活,在提升微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可延长赏花周期。

“今年,首府园林引进、培育了诸如大花飞燕草等新品种,植株高度可达1米到1.2米,与往年培育的30—50厘米花卉立体搭配,既降低绿化成本,又提升了城市花境景观层次感”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春夏赏花季带动大青山沿线旅游经济带崛起,露营基地、采摘园等项目串联成线,拉动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同时,文化旅游产业的兴盛为本土手工艺品、文化演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不仅促进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还带动了沿线农产品、特色美食等的销售,提升了周边村民的生活水平。

由“单一赏花”向多维度“悦心”转变,呼和浩特市不断通过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产业融合等方式,让“花期延长”推动“赏花经济”不断发展。

以节促游突破做强品牌

以花为媒、以节促游。呼和浩特市因地制宜,依托花卉资源优势和社会人文优势,积极发展集赏花游玩、生态休闲、农耕文化于一体的“赏花经济”,并取得一定成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李莹研究员表示,与传统旅游经济相比,“赏花经济”具有全民参与性强、带动农业园林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等特点。呼和浩特的“赏花经济”要结合地方实际,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花卉,持续深耕桃花节、杏花节、丁香节等品牌节庆,以节庆 IP 激活旅游业发展动能。与此同时,在做强品牌的同时做好服务,对呼和浩特赏花品牌活动至关重要。

“未来要通过资源整合、文化赋能、科技加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强化配套服务,让每一缕花香都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李莹表示。

当前,“赏花经济”已突破传统门票收入的单一模式,形成了涵盖餐饮、住宿、文创、娱乐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消费链条。作为一种创新型文旅消费模式,“赏花经济”不仅搭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更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随着各地文旅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赏花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人们探索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让我们共同走进呼和浩特的花海世界,感受繁花之美,体验“赏花经济”的独特魅力。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从“春日限定”到“四季长红” 解码青城赏花经济背后的文旅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4-29 15:11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春天花会开。从公主府公园的桃花、乌素图的杏花、将军衙署的丁香花……青城的这些赏花胜地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赏。伴随青城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赏花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拓展,并逐渐与美食、研学、露营、旅拍、演唱会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令人瞩目的“赏花经济”。

多元业态激发无限商机

在公主府公园,桃花盛开时,园内便成为欢乐的海洋。市民、游客络绎不绝,穿梭于桃林,欢声笑语不断。为留存这份春日美景,许多市民、游客与专业影楼、摄影工作室在此预约外景拍摄,桃花主题摄影成为市场热点,首府摄影行业迎来年度首个业务高峰。身着传统汉服的市民、游客在桃树下留影,与烂漫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优美的春日画卷。

资深摄影工作室经营者陶先生表示:“桃花一直是春季摄影的重要主题,每年都有大量市民、游客预约拍摄。今年我们承接了数十组拍摄订单,顾客对成片效果十分满意。特别是公主府公园新增的夜景照明设施,为摄影创作提供了全新视角和场景,显著提升了业务收益。”赏花经济不仅带动了摄影行业发展,更通过影像让春日的浪漫与美好得以留存。

与此同时,回民区乌素图的杏花也成为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4月20日,“会聚良缘 ‘杏’福满园”青年职工交友联谊活动在此举办。200余名单身青年男女齐聚于此,活动现场精心布置的粉色彩带与彩色气球,营造出温馨欢快的氛围。这场活动不仅为青年群体搭建了交友平台,还带动了周边文旅消费增长。

在欣赏杏花之余,市民、游客还可前往回空间艺术中心参观“青城记忆”呼和浩特老照片展,感受城市历史变迁,杏林深处的特色咖啡馆成为游客休憩的理想场所。随着客流量的持续增加,咖啡馆经营业绩屡创新高。周边民宿同样人气火爆,每逢节假日,大量市民前来休闲度假,在欣赏杏花的同时,体验露营、烧烤等特色项目,感受春日乡村魅力。

在大黑河郊野公园,新绿的树木与粉嫩的桃花相互映衬,构成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吸引众多市民前来休闲娱乐,开展漫步、骑行、放风筝等活动。商家纷纷抓住商机,在公园内设立摊位,售卖风筝、饮品和特色美食等。热闹的市集不仅丰富了游客游玩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公园消费活力,为“赏花经济”增添亮色。

传统景区转型现代文旅综合体

乌素图村凭借独特的杏花资源,成为首府市民、游客首选的旅游景点之一。“杏坞番红”早在清朝末年就入选呼和浩特市旧八景,2023年又成功入选“青城十六景”,成为城市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内空间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影响游客体验,周边私营农家乐、自建采摘园与停耕农田交错分布,给景区管理和古杏树保护带来了挑战。

为破解发展难题,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实施了一系列系统性改造工程。自2023年起,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启动全面升级计划:一方面,扩大景区面积,拓展游客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全方位改造景区基础设施,包括改建道路、修缮水系、加强古杏树生态保护、优化绿植景观布局、打造特色景观小品以及更新商业业态等。

今年,景区以“古风园林”为主题,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休闲理念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城市近郊慢生活旅游目的地。在功能布局上,景区设置了多个特色区域:采摘区根据季节变化,7月提供杏果采摘,8月开放小苹果和李子采摘,让游客体验丰收的喜悦;中央溪流区利用上游伏流打造特色水景,并配备雾化装置,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梦幻效果,成为亲子游热门打卡点;观景瞭望台为古风摄影、婚纱拍摄和绘画写生提供了绝佳视角;动物互动区的鹿园和兔园深受儿童喜爱,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小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乌素图杏花谷景区工作人员冯志民介绍:“我们通过多元化的场景打造和业态创新,不仅让游客能欣赏到美丽的杏花,还能获得丰富的休闲娱乐体验。这种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消费意愿,为‘赏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花为媒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赏花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文旅产业的繁荣,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回民区农家院经营者裴兴旺对此深有体会。随着杏花季的到来,他的农家院迎来了客流高峰,单日接待游客量屡创新高。除散客预订,企业团建等团体订单也纷至沓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农家院不断拓展业务范围,从传统餐饮住宿服务,延伸到团建拓展、党建会议等多元领域,并推出户外烧烤、登山观景等特色体验项目,形成“食住行+游娱学”一站式服务体系。

回民区通过打造杏花主题文旅IP,整合周边生态资源,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将自然风光与红色教育、民俗体验有机结合,激活乡村旅游市场。据了解,裴兴旺的农家院去年接待游客众多,经营收入显著增长。

“赏花经济”还带动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杏花为纽带,当地逐步形成涵盖农产品销售、民宿运营、手工艺品制作、旅游服务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游客的持续涌入不仅增加了农户收入,也提升了回民区文旅品牌知名度,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生动实践。

谷雨时节,万物竞发,呼和浩特以“赏花+”为引擎,激活文旅产业新动能,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经济发展深度融合。“春日赏花已成为呼和浩特文旅消费新热点。随着游客规模持续增长,‘赏花经济’不仅满足了大众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需求,更通过‘花卉+’模式,串联起餐饮住宿、文创开发、摄影旅拍等多元产业,形成完整消费链条。在此基础上,呼和浩特市四区立足区域特色,积极探索文旅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创新数字营销、打造主题活动等方式,充分挖掘季节性流量价值;以花卉资源为核心,延伸开发四季旅游产品,推动‘赏花游’从单一的春日经济向全季节、全业态的‘花样经济’升级。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城市文旅产业附加值,更通过产业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内蒙古大学创业学院副教授党福玲表示。

智慧出行打造沉浸式赏花体验

4月19日,一辆绘满榆叶梅与丁香图案的“开往春天的巴士”从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缓缓驶出,标志着“花漾青城”赏花季正式拉开帷幕。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以“公交+骑行+智慧导览”立体交通网络为核心,推出两条主题赏花专线、千辆主题电单车及智慧导览服务,串联城市文化地标、近郊生态秘境与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赏花盛宴。

“开往春天的巴士”专线迎来全面升级,两条主题线路覆盖8大赏花站点。榆叶梅专线从万达广场东门始发,沿丝绸之路大道向北,途经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等文化地标,终至大黑河郊野公园,串联起全城最密集的榆叶梅花海。此外,该线路特别设置“春日花花车站”集章打卡点,市民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外广场领取限定种子车票后,集齐5枚沿途站点印章,即可兑换昭君酸奶饼、和林格尔剪纸书签等本土特色礼品。新增的炫彩观光巴士以大召为起点,采用复古车身设计,在4月19日—5月5日期间,每日10∶00—18∶30途经呼和浩特地标性商圈与景观,游客仅需9.9元即可饱览“城市文化轴带”与自然风光交融之美。

呼和浩特联合滴滴青桔投放的千辆“春日主题电单车”也成为延伸赏花场景的亮点。这些车身点缀桃花、丁香等花卉元素的电单车,配备智能车筐支架与语音导览功能。游客通过“智游青城”公众号可获取4条官方骑行路线,如“杏花秘境线”“都市寻芳线”等,骑行至杏花谷、塞上老街文化旅游休闲街区等点位时,还会收到“智游青城”自动推送的花期信息与文化故事。途经大黑河,两岸的紫色马鞭草花海吸引众多市民、游客拍照打卡。此外,还能偶遇以阴山岩画元素装饰的“流动文化巴士”,车厢外壁骏马图腾与车内草原丝绸之路历史讲解相映成趣。

文化赋能贯穿赏花季全程。公主府公园百年桃树下,孩子们身着汉服朗诵《敕勒歌》,许愿灯下“青城花语”卡片写满春日期许;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外广场的“花漾好市文创集市”汇聚本土品牌,阴山石材“迷你敖包”、辽代壁画灵感丝巾等文创产品,让游客将“可触摸的春天”带回家。夜晚的大黑河郊野公园星空露营区萤火点点,马头琴演出吸引游客驻足,正如市民李女士所言:“孩子数星星、花海伴萤火、琴声绕耳畔,这是呼和浩特独有的浪漫。”

城市细节处处见巧思:回民区中山西路新栽86株国槐、小黑河沿岸垂柳带,让市民通勤路上邂逅“转角花开”;将军衙署博物馆300年古丁香树下,工作人员演示古法投壶;昭君博物院芍药花田化身“和亲之路”情景剧舞台……

随着赏花季持续升温,这场以花为媒的活动,通过科技服务精准触达与文化场景深度挖掘,激活了春日经济。

单一景观跨越全域融合

4月19日,新城区红山口村第九届杏花节在漫山粉白花海中启幕,文艺表演、非遗展示、农产品市集等活动同步开展,标志着呼和浩特“赏花经济”向“文旅+农旅+康养”多元业态深度拓展。

红山口村依托大杏资源,以“杏花节”为品牌打造“旅游+农业”融合模式,逐渐摸索出一条“杏花经济”路。同时,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在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基础上,做深“旅游+”农业融合文章,以旅游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积极探索“旅游+康养”“旅游+休闲”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旅、农旅融合发展新亮点、乡村振兴新业态,增收新渠道和消费扩容新载体,逐渐构建起全域全季全时旅游的发展格局。

走进呼和浩特市园林苗木试验示范基地大棚,满棚花卉映入眼帘。近年来,呼和浩特通过自主培育,推出一批比较成熟的常规花卉,它们抗寒、抗旱,易成活,在提升微景观效果的同时,还可延长赏花周期。

“今年,首府园林引进、培育了诸如大花飞燕草等新品种,植株高度可达1米到1.2米,与往年培育的30—50厘米花卉立体搭配,既降低绿化成本,又提升了城市花境景观层次感”呼和浩特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春夏赏花季带动大青山沿线旅游经济带崛起,露营基地、采摘园等项目串联成线,拉动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同时,文化旅游产业的兴盛为本土手工艺品、文化演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不仅促进了周边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还带动了沿线农产品、特色美食等的销售,提升了周边村民的生活水平。

由“单一赏花”向多维度“悦心”转变,呼和浩特市不断通过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产业融合等方式,让“花期延长”推动“赏花经济”不断发展。

以节促游突破做强品牌

以花为媒、以节促游。呼和浩特市因地制宜,依托花卉资源优势和社会人文优势,积极发展集赏花游玩、生态休闲、农耕文化于一体的“赏花经济”,并取得一定成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副所长李莹研究员表示,与传统旅游经济相比,“赏花经济”具有全民参与性强、带动农业园林业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创新等特点。呼和浩特的“赏花经济”要结合地方实际,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花卉,持续深耕桃花节、杏花节、丁香节等品牌节庆,以节庆 IP 激活旅游业发展动能。与此同时,在做强品牌的同时做好服务,对呼和浩特赏花品牌活动至关重要。

“未来要通过资源整合、文化赋能、科技加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将自然禀赋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强化配套服务,让每一缕花香都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李莹表示。

当前,“赏花经济”已突破传统门票收入的单一模式,形成了涵盖餐饮、住宿、文创、娱乐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消费链条。作为一种创新型文旅消费模式,“赏花经济”不仅搭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更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深度融合。随着各地文旅扶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赏花经济”有望成为推动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人们探索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可能。

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让我们共同走进呼和浩特的花海世界,感受繁花之美,体验“赏花经济”的独特魅力。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