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城势生长·呼和浩特这三年|六大产业集群追“新”逐“质”
发布时间:2024-12-28 09:35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三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是数量的积累,也是质量的跨越。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呼和浩特主动扛起首府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在产业定位上,明确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三年奋楫扬帆,三年春华秋实。
2022年——2024年,对呼和浩特而言,是产业蓄势的三年,是跨越赶超的三年,是首府改变二产不强、挺起工业“脊梁”的三年。


这三年,呼和浩特坚持大抓工业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不动摇,连续三年实施重点项目“双一千”工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北斗导航、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逐步构建起体现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让“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大步迈进

“未来,伊利将继续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全球智造资源,拓展全球市场资源,用全球的优质资源做一杯中国的好牛奶,满足民生健康营养需求,将打造建设奶业完整、稳定、有韧性、够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把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2024年11月26日-30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受邀出席座谈会并寄语开幕式,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做全球产供链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向外界传递了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强音。

作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两家世界乳企10强的城市,伊利、蒙牛分别位列全球第5位和第8位。


蒙牛和林总部六期工厂

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到蒙牛乳业产业园,呼和浩特坚持把乳业作为 “头号产业”,全力推进两大千亿级 “产城融合”项目建设。

围绕千亿级乳业, 百亿级玉米、肉类,十亿级草业、马铃薯、杂粮、油料、都市农业7条产业链,三年来实施重点项目296个,完成投资348亿元。

建成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奶牛性控冻精生产基地。赛科星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培育优秀种公牛300余头,种公牛GTPI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赛科星清水河奶牛核心育种场的挤奶大厅

饲草面积由2021年的121万亩增长到2024年的160万亩,增幅31.6% ,其中苜蓿面积实现翻番。

建成全国最先进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乳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园区6个,入驻企业147家。农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82个,占全市规上企业的21.5%。

建成国际一流的5G乳制品基地、全球领先的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全市70余家奶牛牧场实现智慧化管理。

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

“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2024年,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600亿元,较2021年增长249亿元,增幅71.2%。

“中国乳都”已发展成为“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和“中国奶业育种之都”,正在向“世界乳都”大步迈进。

2 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从“一粒硅到一颗芯”已聚“链”成“群”

走进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主厂区,庞大的万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令人震撼。

集成电路产业链始于电子级多晶硅,至半导体硅片和晶圆制造,最终产出集成电路芯片以用于终端产品。

投资28.3亿元的鑫华1万吨高纯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国内首条万吨级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


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级多晶硅“从无到有”,成为呼和浩特新材料产业集群链条中的一环。

如今,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的硅材料、电池材料和前沿材产值,已由2021年的454.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547.1亿元。

快速崛起的“中国硅谷”,吸引了TCL中环、华耀光电、中锂新材、赣锋锂业、中电储能、圣钒科技等龙头企业,建成世界领先的光伏和半导体单晶硅生产基地。碳化硅、蓝宝石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在这里集聚,硅晶圆切片、打磨、抛光及特殊气体制备、光掩膜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目前全市电子级单晶硅、多晶硅年产能分别占全国的30%和60%,实现了从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到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中环晶体切方工厂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按照“能化一体”发展思路,推动煤化工向聚酯、功能性膜、可降解塑料等先进新材料方向延链补链,氯碱化工、煤焦化工向绿色循环化方向提质升级,石油化工向“炼化一体”方向改造。

旭阳360万吨焦化制氢、久泰100万吨乙二醇甲醇、中石油呼石化5万吨丙烷脱氢、蒙联公司30万吨液化气深加工、旭阳30万吨煤基新材料等一大批“强链”项目建成投产。石油炼化、聚甲醛、甲醇、焦化、聚丙烯、合成氨、聚氯乙烯等主要产品实现“质”“量”双升,碳基新材料、高纯电子气体实现从无到有。呼和浩特成为石油炼化、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基地,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引领新型化工材料向“新”而行。

3 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追风逐日向“绿”而行,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呼和浩特市启动“温暖工程”,扩充热源保障、联通供热管网,金山热电公司长输供热管网接入城区西环网,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为确保市民温暖过冬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山热电公司长输供热只是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的典型之一。从金山热电厂热电联供工程,到中电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再到航天六院高性能储氢系统项目等等,呼和浩特追风逐日、向“绿”而行,三年启动实施自治区级重大项目82个,累计投资459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030万千瓦,集群产值规模位列“六大产业集群”首位。

呼和浩特三年新增火电装机132万千瓦,在建332万千瓦并全面完成火电清洁化改造。新能源装机增加到568.5万千瓦,占比提高到29%,是2021年的2倍。风光新能源装机增加到568.5万千瓦,是2021年的2.6倍。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总产值从2021年的437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84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6%。

安装了阿特斯光伏组件的电站

推动“风光火氢储”一体化发展,呼和浩特打造内蒙古绿电消纳示范基地,正从蓄势加速腾飞。

4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高歌猛进打造 “生物智造谷”

近日,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动物疫苗新型佐剂和疫苗递送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这是2023年呼和浩特市的“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项目团队成功筛选出细菌多糖类纳米佐剂,并在小动物模型中验证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这一突破为提升动物疫苗效果、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标志着我国动物疫苗佐剂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立了规模10亿元的科创基金和5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集聚了75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一粒玉米到一粒药”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如今,呼和浩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拥有了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别生物安全P3实验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黄原胶、阿维菌素生产基地。

从金宇保灵、华希生物动物高端疫苗研发生产,到常盛国际高端制剂、金达威合成生物研发,生物发酵容积达到9.4万立方米,金霉素预混液和盐酸金霉素产量占全球60%左右,辅酶Q10产量占全区100%、全球50%以上,口蹄疫疫苗年产能占全国55%以上。

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83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约7%。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优势,也为集群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呼和浩特正在按照建立一个研发机构、一个中试平台、一支合成生物产业基金、N个工业化投产项目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生物智造谷”。

5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让“中国云谷”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昂首迈进

2024年7月,新华三集团中央实验室正式入驻呼和浩特。实验室整合归并北京、杭州、成都、合肥、郑州、西安、广州、上海等多地研发能力,在呼和浩特打造数字科研创新中心、数字人才培训中心、数字产业孵化中心、数字减碳示范中心、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心等几大重要板块。


新华三集团之所以将中央实验室落在呼和浩特,是因为呼和浩特是国家8个“东数西算”节点城市,拥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已经形成了以数据中心为基础、云计算为支撑、绿色算力为方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

如今,三大运营商、主要金融机构、头部互联网企业等35个数据中心项目在呼和浩特落地建设,总算力达4万P,位居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21个片区第一,已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云谷”称号,成为国家重要的算力保障基地。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正在积极参与智算产业发展,积极承接国家人工智能训练任务。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即将投用,与北京、芜湖、贵安、重庆合作共建“和京芜贵渝”算力监测调度网,实现算力“进京入沪下湾区”。

“中国云谷”正在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昂首迈进。

6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未来产业集群

站在世纪大街向东眺望,一栋朴实无华却独具特色的写字楼由于内蒙古北斗应用产业园的加持异常引人注目,这座凸显着现代气息的地方,便是呼和浩特商业航天总部。


呼和浩特立足当下,谋划未来,将航天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全面纳入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呼和浩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2023年,呼和浩特诞生了一个新的开发区——航天经济开发区,这个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的自治区级一类经济开发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

2024年7月,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在航天经济开发区揭牌,目前已获批了28平方公里、真高300米以下试飞空域,改造完成了低空装备智造区和低空培训科教基地,建设了多功能仓储库、公用型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新建了飞行服务中心、适航检测中心、固定翼跑道、机坪及联络道、航空器换电站等基础设施。

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

走进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的低空装备智造区,在1.5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南京华欧、卓翼科技、天疆防务等企业已签约入驻,布局了无人机研发生产及组装产线。

目前,国家国防科工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将呼和浩特市纳为国家航天“军工入蒙”重点布局区域,工信部将呼和浩特市列为首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自治区将呼和浩特市定位为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和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而作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两年来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已打造了目前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电力电气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

在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阿特斯、华耀光电为链主的光伏材料产业链,以吉利远程、圆速蒙泰等为链主的新能源商用车装备制造产业链,以东方电气、远景新能源等为链主的机械装备产业链,以国佳纳米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链,以及海天智能“中国脑谷·智能医疗康复产业园”、立物科技光伏无人运维机器人、叁零陆零“风光(电)储运产”一体化项目等等,多个重点项目已经落地,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发展动能。


内蒙古圆速蒙泰智能氢电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展示

2024年,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预计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44%,较2021年翻一番。

“六大产业集群”已形成链式耦合发展态势,未来无数新愿景必将繁花似锦

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量变产生质变,已形成产业集群链式耦合发展态势。

“绿色农畜+未来种业”耦合联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耦合联动,“现代化工+未来材料”耦合联动,“电子信息+未来生命科技”耦合联动,“清洁能源+现代化工”耦合联动,“新材料+未来制造”耦合联动,“电子信息+未来数字应用”耦合联动……

2023年,呼和浩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2%,高于全国4.8%和内蒙古5.8%的平均水平。

强首府,争进位,未来的呼和浩特,无数新愿景必将繁花似锦,万千新气象更待风起云涌。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城势生长·呼和浩特这三年|六大产业集群追“新”逐“质”

发布日期:2024-12-28 09:35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三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是数量的积累,也是质量的跨越。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呼和浩特主动扛起首府责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部署,在产业定位上,明确培育“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三年奋楫扬帆,三年春华秋实。
2022年——2024年,对呼和浩特而言,是产业蓄势的三年,是跨越赶超的三年,是首府改变二产不强、挺起工业“脊梁”的三年。


这三年,呼和浩特坚持大抓工业经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不动摇,连续三年实施重点项目“双一千”工程,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北斗导航、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逐步构建起体现首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建设,让“中国乳都”向“世界乳都”大步迈进

“未来,伊利将继续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汇聚全球智造资源,拓展全球市场资源,用全球的优质资源做一杯中国的好牛奶,满足民生健康营养需求,将打造建设奶业完整、稳定、有韧性、够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把奶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2024年11月26日-30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受邀出席座谈会并寄语开幕式,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做全球产供链的坚定维护者和积极建设者,向外界传递了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强音。

作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两家世界乳企10强的城市,伊利、蒙牛分别位列全球第5位和第8位。


蒙牛和林总部六期工厂

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到蒙牛乳业产业园,呼和浩特坚持把乳业作为 “头号产业”,全力推进两大千亿级 “产城融合”项目建设。

围绕千亿级乳业, 百亿级玉米、肉类,十亿级草业、马铃薯、杂粮、油料、都市农业7条产业链,三年来实施重点项目296个,完成投资348亿元。

建成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奶牛性控冻精生产基地。赛科星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培育优秀种公牛300余头,种公牛GTPI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赛科星清水河奶牛核心育种场的挤奶大厅

饲草面积由2021年的121万亩增长到2024年的160万亩,增幅31.6% ,其中苜蓿面积实现翻番。

建成全国最先进的绿色智能制造样板基地,乳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园区6个,入驻企业147家。农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达到82个,占全市规上企业的21.5%。

建成国际一流的5G乳制品基地、全球领先的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全市70余家奶牛牧场实现智慧化管理。

敕勒川智慧生态牧场

“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2024年,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值预计突破600亿元,较2021年增长249亿元,增幅71.2%。

“中国乳都”已发展成为“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和“中国奶业育种之都”,正在向“世界乳都”大步迈进。

2 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从“一粒硅到一颗芯”已聚“链”成“群”

走进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主厂区,庞大的万吨级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令人震撼。

集成电路产业链始于电子级多晶硅,至半导体硅片和晶圆制造,最终产出集成电路芯片以用于终端产品。

投资28.3亿元的鑫华1万吨高纯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是国内首条万吨级高纯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


内蒙古鑫华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级多晶硅“从无到有”,成为呼和浩特新材料产业集群链条中的一环。

如今,新材料产业集群中的硅材料、电池材料和前沿材产值,已由2021年的454.6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547.1亿元。

快速崛起的“中国硅谷”,吸引了TCL中环、华耀光电、中锂新材、赣锋锂业、中电储能、圣钒科技等龙头企业,建成世界领先的光伏和半导体单晶硅生产基地。碳化硅、蓝宝石等新一代半导体材料在这里集聚,硅晶圆切片、打磨、抛光及特殊气体制备、光掩膜技术实现创新发展。目前全市电子级单晶硅、多晶硅年产能分别占全国的30%和60%,实现了从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到电池片、光伏组件、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


中环晶体切方工厂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按照“能化一体”发展思路,推动煤化工向聚酯、功能性膜、可降解塑料等先进新材料方向延链补链,氯碱化工、煤焦化工向绿色循环化方向提质升级,石油化工向“炼化一体”方向改造。

旭阳360万吨焦化制氢、久泰100万吨乙二醇甲醇、中石油呼石化5万吨丙烷脱氢、蒙联公司30万吨液化气深加工、旭阳30万吨煤基新材料等一大批“强链”项目建成投产。石油炼化、聚甲醛、甲醇、焦化、聚丙烯、合成氨、聚氯乙烯等主要产品实现“质”“量”双升,碳基新材料、高纯电子气体实现从无到有。呼和浩特成为石油炼化、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基地,高端化、精细化发展引领新型化工材料向“新”而行。

3 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追风逐日向“绿”而行,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呼和浩特市启动“温暖工程”,扩充热源保障、联通供热管网,金山热电公司长输供热管网接入城区西环网,新增热电联产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为确保市民温暖过冬做出了重要贡献。

金山热电公司长输供热只是呼和浩特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的典型之一。从金山热电厂热电联供工程,到中电储能独立共享储能电站,再到航天六院高性能储氢系统项目等等,呼和浩特追风逐日、向“绿”而行,三年启动实施自治区级重大项目82个,累计投资459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电力总装机规模达到2030万千瓦,集群产值规模位列“六大产业集群”首位。

呼和浩特三年新增火电装机132万千瓦,在建332万千瓦并全面完成火电清洁化改造。新能源装机增加到568.5万千瓦,占比提高到29%,是2021年的2倍。风光新能源装机增加到568.5万千瓦,是2021年的2.6倍。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总产值从2021年的437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84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6%。

安装了阿特斯光伏组件的电站

推动“风光火氢储”一体化发展,呼和浩特打造内蒙古绿电消纳示范基地,正从蓄势加速腾飞。

4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高歌猛进打造 “生物智造谷”

近日,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动物疫苗新型佐剂和疫苗递送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新进展。这是2023年呼和浩特市的“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项目团队成功筛选出细菌多糖类纳米佐剂,并在小动物模型中验证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这一突破为提升动物疫苗效果、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标志着我国动物疫苗佐剂技术迈上新的台阶。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出台了《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成立了规模10亿元的科创基金和5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集聚了75家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从一粒玉米到一粒药”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


如今,呼和浩特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拥有了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别生物安全P3实验室,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黄原胶、阿维菌素生产基地。

从金宇保灵、华希生物动物高端疫苗研发生产,到常盛国际高端制剂、金达威合成生物研发,生物发酵容积达到9.4万立方米,金霉素预混液和盐酸金霉素产量占全球60%左右,辅酶Q10产量占全区100%、全球50%以上,口蹄疫疫苗年产能占全国55%以上。

202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完成产值183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约7%。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优势,也为集群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呼和浩特正在按照建立一个研发机构、一个中试平台、一支合成生物产业基金、N个工业化投产项目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生物智造谷”。

5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建设,让“中国云谷”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昂首迈进

2024年7月,新华三集团中央实验室正式入驻呼和浩特。实验室整合归并北京、杭州、成都、合肥、郑州、西安、广州、上海等多地研发能力,在呼和浩特打造数字科研创新中心、数字人才培训中心、数字产业孵化中心、数字减碳示范中心、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心等几大重要板块。


新华三集团之所以将中央实验室落在呼和浩特,是因为呼和浩特是国家8个“东数西算”节点城市,拥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绿色算力指数全国第一,已经形成了以数据中心为基础、云计算为支撑、绿色算力为方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格局。

如今,三大运营商、主要金融机构、头部互联网企业等35个数据中心项目在呼和浩特落地建设,总算力达4万P,位居全国八大枢纽十大集群21个片区第一,已被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云谷”称号,成为国家重要的算力保障基地。


与此同时,呼和浩特正在积极参与智算产业发展,积极承接国家人工智能训练任务。多云算力资源监测与调度平台即将投用,与北京、芜湖、贵安、重庆合作共建“和京芜贵渝”算力监测调度网,实现算力“进京入沪下湾区”。

“中国云谷”正在向“世界算谷”“世界智谷”昂首迈进。

6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未来产业集群

站在世纪大街向东眺望,一栋朴实无华却独具特色的写字楼由于内蒙古北斗应用产业园的加持异常引人注目,这座凸显着现代气息的地方,便是呼和浩特商业航天总部。


呼和浩特立足当下,谋划未来,将航天航空、低空经济产业全面纳入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呼和浩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2023年,呼和浩特诞生了一个新的开发区——航天经济开发区,这个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的自治区级一类经济开发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

2024年7月,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在航天经济开发区揭牌,目前已获批了28平方公里、真高300米以下试飞空域,改造完成了低空装备智造区和低空培训科教基地,建设了多功能仓储库、公用型保税仓和出口监管仓,新建了飞行服务中心、适航检测中心、固定翼跑道、机坪及联络道、航空器换电站等基础设施。

呼和浩特低空经济装备制造产业园

走进呼和浩特低空经济产业园的低空装备智造区,在1.5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南京华欧、卓翼科技、天疆防务等企业已签约入驻,布局了无人机研发生产及组装产线。

目前,国家国防科工局与自治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将呼和浩特市纳为国家航天“军工入蒙”重点布局区域,工信部将呼和浩特市列为首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自治区将呼和浩特市定位为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和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而作为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主阵地,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近两年来紧紧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三大主导产业”,已打造了目前内蒙古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动物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电力电气装备制造基地、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

在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阿特斯、华耀光电为链主的光伏材料产业链,以吉利远程、圆速蒙泰等为链主的新能源商用车装备制造产业链,以东方电气、远景新能源等为链主的机械装备产业链,以国佳纳米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产业链,以及海天智能“中国脑谷·智能医疗康复产业园”、立物科技光伏无人运维机器人、叁零陆零“风光(电)储运产”一体化项目等等,多个重点项目已经落地,将为未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持久的发展动能。


内蒙古圆速蒙泰智能氢电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展示

2024年, 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预计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44%,较2021年翻一番。

“六大产业集群”已形成链式耦合发展态势,未来无数新愿景必将繁花似锦

呼和浩特“六大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量变产生质变,已形成产业集群链式耦合发展态势。

“绿色农畜+未来种业”耦合联动,“清洁能源+装备制造”耦合联动,“现代化工+未来材料”耦合联动,“电子信息+未来生命科技”耦合联动,“清洁能源+现代化工”耦合联动,“新材料+未来制造”耦合联动,“电子信息+未来数字应用”耦合联动……

2023年,呼和浩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达到十年来最好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GDP增长6.2%,高于全国4.8%和内蒙古5.8%的平均水平。

强首府,争进位,未来的呼和浩特,无数新愿景必将繁花似锦,万千新气象更待风起云涌。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