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人大
政府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土默特左旗
托克托县
和林县
清水河县
武川县
新城区
回民区
玉泉区
赛罕区
委办局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局
科学技术局
工业和信息化局
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局
民政局
司法局
财政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自然资源局
生态环境局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交通运输局
水务局
农牧局
商务局
文化旅游广电局
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局
应急管理局
审计局
外事办公室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市场监督管理局
体育局
统计局
林业和草原局
国防动员办公室
医疗保障局
信访局
市城市管理局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呼和浩特市地铁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
搜本站
搜本站
搜平台
搜索
退出长辈版
首页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数据发布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擦亮“首府善治”名片 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24-10-23 09:43
点击量:
68
来源: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街道办事处升级改造后,开放式的工作台让我们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更顺畅了,办事也更方便了。”前不久,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河街道的居民王女士在街道办事处办理社保业务时惊喜地说道。
这份“惊喜”正是新城区东河街道办事处为高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所做的改变:在办公场地创新地将居民办事窗口区域及行政区域融为一体,打破传统办公模式的空间限制,将人名、部门名称、联系方式直接贴到工位,让群众直观了解到街道的各项工作职能,让居民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的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呼和浩特全市城镇人口290.9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72%,建成区人口密度达到1.06万人每平方公里,面临着社区负担较重、基层队伍不稳定、各类矛盾问题多等治理难题。对此,呼和浩特市立足市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管理体制上贯通“一条线”、组织体系上织密“一张网”、队伍建设上拧成“一股绳”、服务保障上优化“一站式”、机制建设上统筹“一盘棋”、技术手段上打造“一端通”的“六个一”体系性建构,打出提升效能“组合拳”,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呼和浩特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贯通起来,着力推进权力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落实服务管理事项准入制度的“三下沉一准入”机制,让街道社区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通过新修订的《呼和浩特市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以立法形式赋予街道指挥调度、考核评价等7项权力;全市35个街道成立“大工委”、正在运行的434个社区成立“大党委”,吸纳3542家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构建起联建共治体系;依托“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各类组织全面参与、全程嵌入网格治理,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呼和浩特市聚焦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明确街道职责事项指导清单,由222项缩减到101项;将行政执法权力事项由99项调整为56项。连续两次梳理村(社区)职责事项清单,社区事务由140项再次减少到58项,精简了58.6%;村级事务由72项减少到63项,精简了12.5%。进一步明确网格员的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等9项工作职责。此外,统筹推进数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建成集地图、人口、房屋、网格及其他相关数据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构建简约高效、精准精细的基层治理格局,实现“为车减负”与“为马赋能”相结合,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
群众的幸福感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基层治理。该市还推动市、区397家部门单位全覆盖包联城区341个社区,建立机关单位“一对一”包联社区和重点村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引导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让这一“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依托全市1387家实体化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累计排查矛盾问题2396件,代办事项2024件,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如今的呼和浩特,从城区到乡村,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次次贴心的服务,将治理融入万家灯火,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六个一”体系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正全区各地推广开来,成为“首府善治”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郇昕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 魏小龙丨终审:张静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确认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新城区人大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土左旗
托克托县
和林县
清水河县
武川县
回民区
玉泉区
赛罕区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搜本站
搜本站
搜平台
搜索
政务动态
政务公开
政务服务
政民互动
数据发布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擦亮“首府善治”名片 解锁群众“幸福密码”
发布日期:2024-10-23 09:43
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街道办事处升级改造后,开放式的工作台让我们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更顺畅了,办事也更方便了。”前不久,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东河街道的居民王女士在街道办事处办理社保业务时惊喜地说道。
这份“惊喜”正是新城区东河街道办事处为高效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所做的改变:在办公场地创新地将居民办事窗口区域及行政区域融为一体,打破传统办公模式的空间限制,将人名、部门名称、联系方式直接贴到工位,让群众直观了解到街道的各项工作职能,让居民方便、快捷地获得所需的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呼和浩特全市城镇人口290.9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80.72%,建成区人口密度达到1.06万人每平方公里,面临着社区负担较重、基层队伍不稳定、各类矛盾问题多等治理难题。对此,呼和浩特市立足市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管理体制上贯通“一条线”、组织体系上织密“一张网”、队伍建设上拧成“一股绳”、服务保障上优化“一站式”、机制建设上统筹“一盘棋”、技术手段上打造“一端通”的“六个一”体系性建构,打出提升效能“组合拳”,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呼和浩特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贯通起来,着力推进权力下沉、资源下沉、力量下沉,落实服务管理事项准入制度的“三下沉一准入”机制,让街道社区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通过新修订的《呼和浩特市街道办事处工作条例》,以立法形式赋予街道指挥调度、考核评价等7项权力;全市35个街道成立“大工委”、正在运行的434个社区成立“大党委”,吸纳3542家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构建起联建共治体系;依托“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各类组织全面参与、全程嵌入网格治理,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同时,呼和浩特市聚焦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明确街道职责事项指导清单,由222项缩减到101项;将行政执法权力事项由99项调整为56项。连续两次梳理村(社区)职责事项清单,社区事务由140项再次减少到58项,精简了58.6%;村级事务由72项减少到63项,精简了12.5%。进一步明确网格员的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等9项工作职责。此外,统筹推进数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建成集地图、人口、房屋、网格及其他相关数据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系统,构建简约高效、精准精细的基层治理格局,实现“为车减负”与“为马赋能”相结合,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地服务群众。
群众的幸福感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基层治理。该市还推动市、区397家部门单位全覆盖包联城区341个社区,建立机关单位“一对一”包联社区和重点村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引导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主动融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让这一“管理变量”成为“治理增量”。依托全市1387家实体化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中心,累计排查矛盾问题2396件,代办事项2024件,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
如今的呼和浩特,从城区到乡村,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次次贴心的服务,将治理融入万家灯火,把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六个一”体系的好经验、好做法也正全区各地推广开来,成为“首府善治”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内蒙古日报
编辑:郇昕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 魏小龙丨终审:张静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