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合少镇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西和南同赛罕区的巴彦镇、榆林镇交界。镇政府距市区28公里,临近呼和浩特火车东站、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下辖11个行政村,总面积468.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266人。
保合少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平安保合少、法治保合少建设,在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发力。保合少镇持续整合全镇矛盾纠纷调处力量,不断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有效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效能,切实把矛盾纠纷预警在早期、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形成了“三三协同、四端共治”工作法,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治理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一“三三协同”化纠纷,基层治理“强动能”
近年来,保合少镇为有效减少诉讼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常态长效、积极探索。通过推行搭建镇、村、网格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整合全镇各类调解资源力量,实施三轮纠纷调解的“三三制”工作模式,有效推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法治化、“一站式”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调解员为村民调解矛盾)
(一)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三级调解平台
一是由镇党委副书记牵头统筹,建设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组织,确保各村综治工作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镇级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接诉即办、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接待等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综治主办、多方参与”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发挥镇调解骨干传帮带作用,推进风险隐患联治、重点人员联管、突出事件联处、业务工作联动。
二是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依托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了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红色网格治理局面,为网格化工作开展提供有形阵地,提升了我镇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和覆盖力。村级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站统筹纠纷调解、治安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普法宣传、禁毒、反邪教等业务,组织调解员、网格员、包村民警和志愿者等力量下沉,用好乡贤、法律顾问等人员,推动纠纷化解重心下移,实现小事不出村。
三是深化“一网格一阵地”建设,全面构建“镇—村—网格—户”治理架构,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末梢神经”扎根在村民家门口。强化简易矛盾纠纷的源头发现和主动介入,由村党组织负责人、专职网格员、治安主任、村法律顾问等第一时间参与调处,构建“10分钟”调解服务圈。保合少镇设1个法治服务中心;在11个村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组建法治服务队;各网格组建法治服务小组,定期入户摸排,宣讲法律知识,影响群众用法律思维解决邻里纠纷,建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二)坚持机制创新,推行三轮调处解纷
一是推行三色管理。将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矛盾纠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分别标注为“绿色”“黄色”“红色”,对受理收集到的各类纠纷实施分类预警管理,限期调处,强化预期管理。
二是实施“三轮”调解。对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分流交办。由各村网格员开启首轮调解,首轮调解无效后上报村级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站,进行第二轮调解;第二轮调解无效后上报镇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进行第三轮调解;第三轮调解无效的,引导群众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
二“四端共治”矛盾纠纷,基层治理“聚合力”
保合少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在矛盾纠纷的“前端排查、中端受理、后端处置、全端保障”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积极探索推行“四端共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
(一)抓实“前端”防范,深入排查及时预警
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内力+外力”结合的方式,全面起底排查矛盾纠纷隐患。保合少镇按照“就近、灵活、有效”的原则,以村、专属区域为单位将全镇划分为45个总网格,其中农村网格32个、专属网格13个。督促网格员利用网格微信群线上直接服务群众,收集群众问题、了解群众需求、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全员覆盖、同步互动、及时沟通,切实做到群众反映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抓实“中端”受理,多元调解定纷止争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既要有在熟人社会中处理纠纷的经验手段,也要有在法律框架下解决矛盾的能力水平。保合少镇根据纠纷来源、类别不同实施分级化解方法,实现普通矛盾纠纷快速调处和复杂矛盾纠纷融合调处。一是群众自调。对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简易纠纷,通过各村老党员、老教师组建的志愿调解队伍,与当事人主动“串门”“拉家常”,通过劝说、开导的方式解开当事人心结,纠纷初步化解率达70%以上。二是中心帮调。保合少镇调配包村领导、人民调解员、信访、妇联等相关人员及时介入,对涉法涉诉、矛盾较为复杂的纠纷,逐一分析研判,制定方案,联合调处。三是专业快调。根据征地拆迁、劳动人事争议、物业纠纷领域纠纷多发的特点,各村均配备法律顾问,运用专业人员、专业知识精准化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矛盾,实现纠纷“专管”“专调”。
(恼包村道德评议会)
(三)抓实“后端”处置,“三专”举措跟进落实
保合少镇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三专”举措。一是专人对接,包村领导、村干部、网格员定期与当事人沟通,为案件化解提供保障。二是专项调查。实行“一案一班”专项负责,镇社会治理办公室提出初步化解意见,上报镇党委综合研判。三是专题研究。镇主要领导牵头、包村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工作原则,充分保证村民矛盾解纷在登记、受理、处理、答复等各环节衔接顺畅、程序合理、过程妥善,真正实现及时化解、群众满意。
(恼包村村民议事会)
(四)抓实“全端”保障,健全机制巩固成果
保合少镇以“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为目标,积极统筹多方力量,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共解共享新格局。一是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完善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专业调解为抓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组建“村民议事会”,全力畅通公众参与的规范化协商议事渠道。三是完善领导接访机制。深入践行“枫桥经验”,镇党政班子成员每周定期接访,把接访现场搬到群众身边,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保合少镇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落实维护稳定责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编辑 | 穆 玉
校对 | 徐丽娟
终审 | 娜仁花
来源 | 保合少镇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4-09-20 10:48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保合少镇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西和南同赛罕区的巴彦镇、榆林镇交界。镇政府距市区28公里,临近呼和浩特火车东站、呼和浩特白塔机场,下辖11个行政村,总面积468.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266人。
保合少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进平安保合少、法治保合少建设,在创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制机制方面不断发力。保合少镇持续整合全镇矛盾纠纷调处力量,不断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有效提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效能,切实把矛盾纠纷预警在早期、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形成了“三三协同、四端共治”工作法,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实现乡村治理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一“三三协同”化纠纷,基层治理“强动能”
近年来,保合少镇为有效减少诉讼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常态长效、积极探索。通过推行搭建镇、村、网格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整合全镇各类调解资源力量,实施三轮纠纷调解的“三三制”工作模式,有效推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法治化、“一站式”化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调解员为村民调解矛盾)
(一)坚持党建引领,建强三级调解平台
一是由镇党委副书记牵头统筹,建设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健全党建引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组织,确保各村综治工作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镇级整合司法所、派出所、接诉即办、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接待等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综治主办、多方参与”的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发挥镇调解骨干传帮带作用,推进风险隐患联治、重点人员联管、突出事件联处、业务工作联动。
二是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依托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了以村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红色网格治理局面,为网格化工作开展提供有形阵地,提升了我镇基层治理的组织力和覆盖力。村级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站统筹纠纷调解、治安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普法宣传、禁毒、反邪教等业务,组织调解员、网格员、包村民警和志愿者等力量下沉,用好乡贤、法律顾问等人员,推动纠纷化解重心下移,实现小事不出村。
三是深化“一网格一阵地”建设,全面构建“镇—村—网格—户”治理架构,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末梢神经”扎根在村民家门口。强化简易矛盾纠纷的源头发现和主动介入,由村党组织负责人、专职网格员、治安主任、村法律顾问等第一时间参与调处,构建“10分钟”调解服务圈。保合少镇设1个法治服务中心;在11个村分别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组建法治服务队;各网格组建法治服务小组,定期入户摸排,宣讲法律知识,影响群众用法律思维解决邻里纠纷,建强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
(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二)坚持机制创新,推行三轮调处解纷
一是推行三色管理。将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矛盾纠纷、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分别标注为“绿色”“黄色”“红色”,对受理收集到的各类纠纷实施分类预警管理,限期调处,强化预期管理。
二是实施“三轮”调解。对各类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分流交办。由各村网格员开启首轮调解,首轮调解无效后上报村级矛盾纠纷化解联合服务站,进行第二轮调解;第二轮调解无效后上报镇矛盾纠纷化解中心,进行第三轮调解;第三轮调解无效的,引导群众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解决。
二“四端共治”矛盾纠纷,基层治理“聚合力”
保合少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在矛盾纠纷的“前端排查、中端受理、后端处置、全端保障”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积极探索推行“四端共治”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
(一)抓实“前端”防范,深入排查及时预警
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的工作理念,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内力+外力”结合的方式,全面起底排查矛盾纠纷隐患。保合少镇按照“就近、灵活、有效”的原则,以村、专属区域为单位将全镇划分为45个总网格,其中农村网格32个、专属网格13个。督促网格员利用网格微信群线上直接服务群众,收集群众问题、了解群众需求、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全员覆盖、同步互动、及时沟通,切实做到群众反映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二)抓实“中端”受理,多元调解定纷止争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既要有在熟人社会中处理纠纷的经验手段,也要有在法律框架下解决矛盾的能力水平。保合少镇根据纠纷来源、类别不同实施分级化解方法,实现普通矛盾纠纷快速调处和复杂矛盾纠纷融合调处。一是群众自调。对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简易纠纷,通过各村老党员、老教师组建的志愿调解队伍,与当事人主动“串门”“拉家常”,通过劝说、开导的方式解开当事人心结,纠纷初步化解率达70%以上。二是中心帮调。保合少镇调配包村领导、人民调解员、信访、妇联等相关人员及时介入,对涉法涉诉、矛盾较为复杂的纠纷,逐一分析研判,制定方案,联合调处。三是专业快调。根据征地拆迁、劳动人事争议、物业纠纷领域纠纷多发的特点,各村均配备法律顾问,运用专业人员、专业知识精准化解涉及专业性较强的矛盾,实现纠纷“专管”“专调”。
(恼包村道德评议会)
(三)抓实“后端”处置,“三专”举措跟进落实
保合少镇对重大疑难案件实行“三专”举措。一是专人对接,包村领导、村干部、网格员定期与当事人沟通,为案件化解提供保障。二是专项调查。实行“一案一班”专项负责,镇社会治理办公室提出初步化解意见,上报镇党委综合研判。三是专题研究。镇主要领导牵头、包村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题会议,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工作原则,充分保证村民矛盾解纷在登记、受理、处理、答复等各环节衔接顺畅、程序合理、过程妥善,真正实现及时化解、群众满意。
(恼包村村民议事会)
(四)抓实“全端”保障,健全机制巩固成果
保合少镇以“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为目标,积极统筹多方力量,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共解共享新格局。一是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完善以综治中心为依托、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诉前调解、专业调解为抓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组建“村民议事会”,全力畅通公众参与的规范化协商议事渠道。三是完善领导接访机制。深入践行“枫桥经验”,镇党政班子成员每周定期接访,把接访现场搬到群众身边,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保合少镇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落实维护稳定责任,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把群众身边问题解决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编辑 | 穆 玉
校对 | 徐丽娟
终审 | 娜仁花
来源 | 保合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