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呼和浩特“老桥”的故事,故事里的“老桥”
发布时间:2024-08-28 10:03 点击量:68
来源: 青橙融媒公众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原标题:承载着时光的记忆 记录着城市的发展 青城老桥的前世与今生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呼和浩特修建了很多壮美的桥。他们好似一个个威武的战士,矗立在塞北青城这座美丽的城市中。

而在城市的角落中,还有一些走过历史的老桥,他们就像一位位老者,将这座城市的历史向世人娓娓道来。

庆凯桥:历经岁月沧桑的“牛桥”

在回民区扎达盖河上有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桥,名为庆凯桥,因为紧邻牛街,也被青城市民亲切地称为“牛桥”。

庆凯桥

为了了解这座桥的历史,记者翻阅了不少书籍。呼和浩特第一部地方志《古丰识略》中记载:“庆凯桥在城北门外,康熙年建,以征噶尔丹师旋得名。”另据《史料·青实录》记载:“清康熙35年(1696年),康熙大帝征讨噶尔丹大获全胜,师进归化城,副都统阿迪率官兵出城迎接,归化城百姓聚路旁跪迎,归化城秀才李丰年为纪念此事,募资修桥,最初命名牛桥,后改为庆凯桥。”《古丰识略》中也记载:“庆凯桥长7丈、宽2丈,下有3个涵洞,是用青一色的白石头筑起来的石拱桥。桥上造型独特的石狮子栩栩如生,为这座石桥增添了色彩。其桥身似一道弯弯的月亮,因而这座石桥成为归绥城旧八景之一,其雅号叫石桥绕月。”

据《话说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一书的主编、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杨东升介绍,1959年7月,呼和浩特地区6小时降雨296毫米,暴雨汇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把庆凯桥连桩卷走。直至2003年5月,工作人员在一次河道挖掘中发现了庆凯桥遗址。之后,呼和浩特市政府决定于2005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恢复庆凯桥景观。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一座崭新的庆凯桥又重新屹立在扎达盖河上。

据了解,该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工程之一,新桥的护栏由96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完全按照庆凯桥的旧样式和结构修建。庆凯桥在青城的城建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折射出呼和浩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穷魅力。

太平桥:记录了百姓的生活常态 

呼和浩特,风景秀丽,风光无限。夏秋之交的扎达盖河,两岸杨柳低垂、景色宜人。在扎达盖河上,位于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门前有一座老桥,名为太平桥。

太平桥

据杨东升介绍,太平桥建于民国十九年,因东北处有草市街,故人称“草桥”。由于该桥建在太平召街南口,位于当时的典狱巡检署衙门前,所以也称“公安桥”。

因为归化城和绥远城里饲养骆驼、牛羊的人家很多,饲养牲畜自然需要饲料,于是就有了专门出售饲料的草市街,而草市街的不远处就是十分出名的牛马交易市场。有了牲畜的交易集散地和不远处的饲料出售地,这儿的生意就红火起来,因此草市街以及草桥就出名了。

对于“草桥”改称“太平桥”的缘由,杨东升说:“在编写《话说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时,我们通过多方求证后得知,1959年的那场洪水将草桥冲毁后又进行了新建,新建后的桥就被称为太平桥了。”

太平桥坐落在扎达盖河上,与河水融合成美丽的城市景色,也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门前的一景。

大黑河桥:老桥焕新颜 成为网红打卡地 

大黑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她宛如一条丝带,轻轻地流经呼和浩特市城区,成为呼和浩特水系重要的一部分。

最近一段时间,马鞭草花海、莫奈花桥、睡莲花影等生态景观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铺陈在大黑河两岸,为呼和浩特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也给大黑河桥增色不少。

大黑河桥

“这里俨然成为了网红打卡地,闲暇时来这座桥上走一走,转一转,别提多惬意了。”在大黑河桥上,市民王阿姨面对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

对于大黑河桥,《玉泉区志》在册记载:“大黑河桥始建于1966年,屹立于黄河一级支流之上,其长250米,宽7.8米,高15米,最大跨度14米。结构为板桥,性质为永久性建设。”

六十年一甲子。大黑河桥静静地矗立在大黑河上,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它的故事。

由于大黑河桥建设年代久远,玉泉区政府于今年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其整体进行了加固维修。4月5日开工,4月30日竣工验收,除了基础的桥梁加固工程以外,施工人员针对很多细节之处也进行了完善,并打造了一处观景平台,使大黑河桥梁焕然一新,成为市民、游客观光休憩、领略自然生态的绝佳去处,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呼和浩特市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老桥,它们或古韵、或现代,或璀璨、或低调,承载着呼和浩特人的记忆,记录着呼和浩特城市的发展。

它们的美,静待你来欣赏。

青城老桥的前世与今生

8月26日,此文被中国日报中文网转载:

校读:王文艳

责编:李娅静

审核:舒雨

终审:前达门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呼和浩特“老桥”的故事,故事里的“老桥”

发布日期:2024-08-28 10:03点击量:

来源:青橙融媒公众号

原标题:承载着时光的记忆 记录着城市的发展 青城老桥的前世与今生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呼和浩特修建了很多壮美的桥。他们好似一个个威武的战士,矗立在塞北青城这座美丽的城市中。

而在城市的角落中,还有一些走过历史的老桥,他们就像一位位老者,将这座城市的历史向世人娓娓道来。

庆凯桥:历经岁月沧桑的“牛桥”

在回民区扎达盖河上有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桥,名为庆凯桥,因为紧邻牛街,也被青城市民亲切地称为“牛桥”。

庆凯桥

为了了解这座桥的历史,记者翻阅了不少书籍。呼和浩特第一部地方志《古丰识略》中记载:“庆凯桥在城北门外,康熙年建,以征噶尔丹师旋得名。”另据《史料·青实录》记载:“清康熙35年(1696年),康熙大帝征讨噶尔丹大获全胜,师进归化城,副都统阿迪率官兵出城迎接,归化城百姓聚路旁跪迎,归化城秀才李丰年为纪念此事,募资修桥,最初命名牛桥,后改为庆凯桥。”《古丰识略》中也记载:“庆凯桥长7丈、宽2丈,下有3个涵洞,是用青一色的白石头筑起来的石拱桥。桥上造型独特的石狮子栩栩如生,为这座石桥增添了色彩。其桥身似一道弯弯的月亮,因而这座石桥成为归绥城旧八景之一,其雅号叫石桥绕月。”

据《话说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一书的主编、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杨东升介绍,1959年7月,呼和浩特地区6小时降雨296毫米,暴雨汇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把庆凯桥连桩卷走。直至2003年5月,工作人员在一次河道挖掘中发现了庆凯桥遗址。之后,呼和浩特市政府决定于2005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恢复庆凯桥景观。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战,一座崭新的庆凯桥又重新屹立在扎达盖河上。

据了解,该工程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献礼工程之一,新桥的护栏由96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完全按照庆凯桥的旧样式和结构修建。庆凯桥在青城的城建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折射出呼和浩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无穷魅力。

太平桥:记录了百姓的生活常态 

呼和浩特,风景秀丽,风光无限。夏秋之交的扎达盖河,两岸杨柳低垂、景色宜人。在扎达盖河上,位于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门前有一座老桥,名为太平桥。

太平桥

据杨东升介绍,太平桥建于民国十九年,因东北处有草市街,故人称“草桥”。由于该桥建在太平召街南口,位于当时的典狱巡检署衙门前,所以也称“公安桥”。

因为归化城和绥远城里饲养骆驼、牛羊的人家很多,饲养牲畜自然需要饲料,于是就有了专门出售饲料的草市街,而草市街的不远处就是十分出名的牛马交易市场。有了牲畜的交易集散地和不远处的饲料出售地,这儿的生意就红火起来,因此草市街以及草桥就出名了。

对于“草桥”改称“太平桥”的缘由,杨东升说:“在编写《话说内蒙古·呼和浩特·回民区》时,我们通过多方求证后得知,1959年的那场洪水将草桥冲毁后又进行了新建,新建后的桥就被称为太平桥了。”

太平桥坐落在扎达盖河上,与河水融合成美丽的城市景色,也成为了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门前的一景。

大黑河桥:老桥焕新颜 成为网红打卡地 

大黑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她宛如一条丝带,轻轻地流经呼和浩特市城区,成为呼和浩特水系重要的一部分。

最近一段时间,马鞭草花海、莫奈花桥、睡莲花影等生态景观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铺陈在大黑河两岸,为呼和浩特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也给大黑河桥增色不少。

大黑河桥

“这里俨然成为了网红打卡地,闲暇时来这座桥上走一走,转一转,别提多惬意了。”在大黑河桥上,市民王阿姨面对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

对于大黑河桥,《玉泉区志》在册记载:“大黑河桥始建于1966年,屹立于黄河一级支流之上,其长250米,宽7.8米,高15米,最大跨度14米。结构为板桥,性质为永久性建设。”

六十年一甲子。大黑河桥静静地矗立在大黑河上,仿佛在向世人讲述着它的故事。

由于大黑河桥建设年代久远,玉泉区政府于今年以修旧如旧的理念,对其整体进行了加固维修。4月5日开工,4月30日竣工验收,除了基础的桥梁加固工程以外,施工人员针对很多细节之处也进行了完善,并打造了一处观景平台,使大黑河桥梁焕然一新,成为市民、游客观光休憩、领略自然生态的绝佳去处,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在呼和浩特市还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老桥,它们或古韵、或现代,或璀璨、或低调,承载着呼和浩特人的记忆,记录着呼和浩特城市的发展。

它们的美,静待你来欣赏。

青城老桥的前世与今生

8月26日,此文被中国日报中文网转载:

校读:王文艳

责编:李娅静

审核:舒雨

终审:前达门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