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北路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大党委”的统筹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治理能力,不断擦亮“红色呼伦、智慧呼伦、品质呼伦、活力呼伦、人文呼伦”“五个呼伦”党建品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赶考”的姿态奋力答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用“小创新”代替“大灌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由社区实践总结提炼出“网格+”服务、构建“9久治理工作法”,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以实干担当推动基层治理质效。通过深入挖掘居民活动用房、物业用房等公共资源,在辖区内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治理难度较大、民众争议较多的小区设立“9久治理驿站”,工作阵地前移,以久久为功的精神,长久服务辖区群众。结合“组织吹哨,党员报到”的原则发动党员及热心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当中,做到问题解决在小区、工作推动在小区,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利用“9久治理驿站”分步协助无物业小区实现民主自治。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持续涵养文化认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夯实社会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居民生活全过程,将中华民族大家庭和传统文化呈现在眼前,形成了苏雅拉社区阳光诺卡一期的“民族融合文化墙”、府兴社区“红石榴家园就业服务中心”等代表性成果。以多样的方式举办各族慰问交流活动,聚焦互嵌式发展,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不断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交流合作中增进共识。
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多措并举,破解就业创业难题
通过人才孵化微站,搭起居民学校“联通桥”。为破解辖区群众就业问题,主动“铺路架桥”,通过吸纳社会资源,打造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手工制作、家庭教育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孵化微站。目前与内蒙古英才培训技术学校和环成职业技工学校达成合作,为7类人群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共建的方式帮扶辖区困难群众。利用“党群连心桥”民声直播间进行线上授课,为就业困难人群提供一技之长,进行创业帮扶指导,助力辖区人群实现高效就业,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通过呼伦人才孵化微站开展8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专题宣传,累计观看3000余人次。
通过“小车间”撬动“大民生”,巧手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为破解府兴社区居民就业难的问题,结合居民手工针线活的优势,执行“三步走”。从初期成立民族盘扣培训中心,到推动劳动力就业扩面提能成立“府女匠心坊”加工车间,最后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成立新城区第一家社企合作企业——内蒙古府依坊服饰有限公司。目前已解决辖区内50余名失业妇女就业问题,利用家门口的就业阵地,为辖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党建链、产业链和服务链的深度融合,解决村改居社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以社区自我“造血”的方式,拉动辖区经济增长。
以“小步跑”开展“大服务”,用情用心服务辖区群众
优化社区布局,提升便民服务。以提升发展治理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将西苑社区“大化小”,成立新雅社区,坚持“老有怡养,幼有善育”的服务理念,打造新雅社区的“书香社区”品牌。围绕“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充分发挥现有阵地、驻区单位、包联单位等资源优势,以“党建+文化融合”“养老+文化服务”“育小+文化育人”三个服务方向,积极构建美好家园。
强化为老服务,破解“老龄化”难题。由于辖区内小区众多,老龄化比例逐渐增加,为拓宽养老服务,延伸为老服务触角,通过引进优秀的养老服务公司,分别在铁路小区社区、府兴社区、苏雅拉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三家为老服务餐厅,同时为辖区内25人申请适老化改造,为10人申请社区居家养老,为16人申请助餐服务。全方位、多角度为居民提供暖心、安心、贴心的服务,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通过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切实增强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铁路小区社区荣获“全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为辖区服务老年人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创新服务,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化解群众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一月一排查”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机制;集合职能部门,引进专业律师团队,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建“呼我码上办”二维码留言方式,打通信访预约渠道;通过线下“民生议事厅”、信访代办工作站以及“书记接访日”,面对面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利用《呼我来办》线上直播栏目,群众来电咨询,直播解答民生问题。截至目前,通过信访代办程序,受理案件17件,现已办结9件。
从“小商场”走向“大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商圈品牌
牢牢把握北部商圈优势,整合优质资源,促进餐饮、商超、汽车等行业异业联动,促进滨海、喜悦汇、比塞塔商业街客流共享。以“爱上幸福生活,惠聚多元商圈”暖企惠民服务项目为牵引,逐步形成“呼伦情”商圈品牌。深化“大工委”作用,联合辖区企业,举办喜悦龙年“国潮文化节”、新春焕“薪”龙腾万里线下招聘会、内蒙古羊肉市集等活动。通过不定时发放商圈福利,真正让辖区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实惠与便利。
来源:呼伦贝尔北路街道办事处 舒畅
编辑:郇昕
初审:施少宇
复审:李捷 魏小龙
终审:张静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4-05-23 09:2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呼伦贝尔北路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大党委”的统筹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治理能力,不断擦亮“红色呼伦、智慧呼伦、品质呼伦、活力呼伦、人文呼伦”“五个呼伦”党建品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赶考”的姿态奋力答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用“小创新”代替“大灌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创新基层治理,由社区实践总结提炼出“网格+”服务、构建“9久治理工作法”,积极践行“四下基层”以实干担当推动基层治理质效。通过深入挖掘居民活动用房、物业用房等公共资源,在辖区内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治理难度较大、民众争议较多的小区设立“9久治理驿站”,工作阵地前移,以久久为功的精神,长久服务辖区群众。结合“组织吹哨,党员报到”的原则发动党员及热心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当中,做到问题解决在小区、工作推动在小区,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利用“9久治理驿站”分步协助无物业小区实现民主自治。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持续涵养文化认同。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着力夯实社会基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居民生活全过程,将中华民族大家庭和传统文化呈现在眼前,形成了苏雅拉社区阳光诺卡一期的“民族融合文化墙”、府兴社区“红石榴家园就业服务中心”等代表性成果。以多样的方式举办各族慰问交流活动,聚焦互嵌式发展,让各族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融得进、过得好,不断加深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交流合作中增进共识。
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多措并举,破解就业创业难题
通过人才孵化微站,搭起居民学校“联通桥”。为破解辖区群众就业问题,主动“铺路架桥”,通过吸纳社会资源,打造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手工制作、家庭教育等多元化服务于一体的人才孵化微站。目前与内蒙古英才培训技术学校和环成职业技工学校达成合作,为7类人群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共建的方式帮扶辖区困难群众。利用“党群连心桥”民声直播间进行线上授课,为就业困难人群提供一技之长,进行创业帮扶指导,助力辖区人群实现高效就业,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目前,通过呼伦人才孵化微站开展8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专题宣传,累计观看3000余人次。
通过“小车间”撬动“大民生”,巧手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为破解府兴社区居民就业难的问题,结合居民手工针线活的优势,执行“三步走”。从初期成立民族盘扣培训中心,到推动劳动力就业扩面提能成立“府女匠心坊”加工车间,最后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成立新城区第一家社企合作企业——内蒙古府依坊服饰有限公司。目前已解决辖区内50余名失业妇女就业问题,利用家门口的就业阵地,为辖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党建链、产业链和服务链的深度融合,解决村改居社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以社区自我“造血”的方式,拉动辖区经济增长。
以“小步跑”开展“大服务”,用情用心服务辖区群众
优化社区布局,提升便民服务。以提升发展治理和服务水平为核心,将西苑社区“大化小”,成立新雅社区,坚持“老有怡养,幼有善育”的服务理念,打造新雅社区的“书香社区”品牌。围绕“一老一小”两个群体,充分发挥现有阵地、驻区单位、包联单位等资源优势,以“党建+文化融合”“养老+文化服务”“育小+文化育人”三个服务方向,积极构建美好家园。
强化为老服务,破解“老龄化”难题。由于辖区内小区众多,老龄化比例逐渐增加,为拓宽养老服务,延伸为老服务触角,通过引进优秀的养老服务公司,分别在铁路小区社区、府兴社区、苏雅拉社区设立居家养老服务站,三家为老服务餐厅,同时为辖区内25人申请适老化改造,为10人申请社区居家养老,为16人申请助餐服务。全方位、多角度为居民提供暖心、安心、贴心的服务,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通过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切实增强辖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铁路小区社区荣获“全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称号,为辖区服务老年人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创新服务,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化解群众难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建立“一月一排查”的矛盾纠纷预警排查机制;集合职能部门,引进专业律师团队,建立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建“呼我码上办”二维码留言方式,打通信访预约渠道;通过线下“民生议事厅”、信访代办工作站以及“书记接访日”,面对面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利用《呼我来办》线上直播栏目,群众来电咨询,直播解答民生问题。截至目前,通过信访代办程序,受理案件17件,现已办结9件。
从“小商场”走向“大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商圈品牌
牢牢把握北部商圈优势,整合优质资源,促进餐饮、商超、汽车等行业异业联动,促进滨海、喜悦汇、比塞塔商业街客流共享。以“爱上幸福生活,惠聚多元商圈”暖企惠民服务项目为牵引,逐步形成“呼伦情”商圈品牌。深化“大工委”作用,联合辖区企业,举办喜悦龙年“国潮文化节”、新春焕“薪”龙腾万里线下招聘会、内蒙古羊肉市集等活动。通过不定时发放商圈福利,真正让辖区居民享受到“家门口”的实惠与便利。
来源:呼伦贝尔北路街道办事处 舒畅
编辑:郇昕
初审:施少宇
复审:李捷 魏小龙
终审: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