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城区公安分局丁香北路派出所联合辖区7个社区,同步组建“人民调解室”,创新采用“民警+律师+网格员”三方联动模式,将矛盾调解服务延伸至群众生活最前沿,为辖区和谐稳定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各社区的人民调解室均建立“常态化运转、专业化服务”工作机制,每个调解室固定配备1名社区民警、1名驻点律师及2-3名社区网格员,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社区民警凭借对辖区情况的熟悉度,快速摸清矛盾根源与群众核心诉求,搭建沟通信任桥梁;驻点律师依托专业法律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相关规定,为调解提供合规性指导,明晰双方权利义务边界;网格员则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日常排查矛盾隐患、协助传递诉求,三方协作构建起“诉求受理-现场调解-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
此前,某社区居民因楼上住户装修导致天花板渗水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就维修责任与赔偿金额争执不下,甚至一度发生口角冲突。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该情况后,立即联系调解室民警与律师介入。民警先分别与双方沟通,安抚情绪的同时梳理矛盾焦点;律师从法律层面分析房屋维修责任划分依据,打消双方对“维权无据”的顾虑;网格员则结合社区物业维修记录,提出“先维修后协商补偿”的折中方案。经过2次面对面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楼上住户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并给予适当补偿,一场可能升级的邻里矛盾在“家门口”得到妥善解决。
自调解室运行以来,各社区已累计受理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家庭琐事等各类民生诉求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绝大多数矛盾在萌芽阶段便得到有效处置,未引发后续信访或冲突事件。这种“警律格”联动的调解模式,不仅为群众节省了维权时间与成本,也有效缓解了派出所接处警压力,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
下一步,丁香北路派出所将持续优化调解室工作效能,计划邀请法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加入,同时定期开展调解技巧培训与法律知识宣讲,进一步提升团队处置复杂矛盾的能力,让人民调解室成为辖区平安建设的“稳定器”与警民沟通的“连心桥”。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5-09-30 09:26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公安分局
近日,新城区公安分局丁香北路派出所联合辖区7个社区,同步组建“人民调解室”,创新采用“民警+律师+网格员”三方联动模式,将矛盾调解服务延伸至群众生活最前沿,为辖区和谐稳定筑牢基层治理防线。
各社区的人民调解室均建立“常态化运转、专业化服务”工作机制,每个调解室固定配备1名社区民警、1名驻点律师及2-3名社区网格员,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工作合力。社区民警凭借对辖区情况的熟悉度,快速摸清矛盾根源与群众核心诉求,搭建沟通信任桥梁;驻点律师依托专业法律知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相关规定,为调解提供合规性指导,明晰双方权利义务边界;网格员则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天然优势,日常排查矛盾隐患、协助传递诉求,三方协作构建起“诉求受理-现场调解-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
此前,某社区居民因楼上住户装修导致天花板渗水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就维修责任与赔偿金额争执不下,甚至一度发生口角冲突。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该情况后,立即联系调解室民警与律师介入。民警先分别与双方沟通,安抚情绪的同时梳理矛盾焦点;律师从法律层面分析房屋维修责任划分依据,打消双方对“维权无据”的顾虑;网格员则结合社区物业维修记录,提出“先维修后协商补偿”的折中方案。经过2次面对面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楼上住户承担全部维修费用并给予适当补偿,一场可能升级的邻里矛盾在“家门口”得到妥善解决。
自调解室运行以来,各社区已累计受理邻里纠纷、物业矛盾、家庭琐事等各类民生诉求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绝大多数矛盾在萌芽阶段便得到有效处置,未引发后续信访或冲突事件。这种“警律格”联动的调解模式,不仅为群众节省了维权时间与成本,也有效缓解了派出所接处警压力,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目标。
下一步,丁香北路派出所将持续优化调解室工作效能,计划邀请法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加入,同时定期开展调解技巧培训与法律知识宣讲,进一步提升团队处置复杂矛盾的能力,让人民调解室成为辖区平安建设的“稳定器”与警民沟通的“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