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以赴落实“六个工程”,区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城区经济发展稳固向好。
一、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24年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7.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64亿元,同比下降2.3%,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同比增长42.0%,建筑业增加值49.81亿元,同比下降7.8%;第三产业增加值693.89亿元,同比增长5.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675元,同比增长3.1%。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0.4:8.0:91.6。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3.9%,拉动经济上升4.7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6.2%,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4.7%,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图
三、财政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80218万元,同比增长6.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39478万元,同比下降12.26%。
四、农业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54.8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1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83.86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76.4吨,其中:小麦产量10.7吨,玉米产量719.6吨,豆类产量8.5吨。油料产量1116吨,蔬菜产量3145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56.98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7.43吨,其中:地膜使用量54.13吨,地膜覆盖面积1213.42公顷。
五、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9%。全区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8%,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乳制品1122.08吨,小麦粉50011.38吨,多晶硅36652.41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增长39.7%;利润总额8554.9万元,同比增长5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9.9%。
六、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8%。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50家,企业数比上年增加11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2.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17%;竣工房屋面积86.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81%;房屋建筑竣工率38.7%。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9.5%;基础建设投资同比增长84.4%。
全年新开工项目81个,其中基建类73个,房地产8个,合计完成投资额62.80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9.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9.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2.3%。
八、国内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74亿元,同比增长5.0%,总量较上年增加15.51亿元,其绝对值占全市比重26.0%。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61家,其中,批发业91家,零售业70家。全区共有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25家,其中星级酒店11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家。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4.57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7.52亿元,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05亿元,同比下降7.2%。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0.2%,汽车类零售额下降7.6%。
九、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3%;金融业增加值下降0.5%;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7.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长3.9%。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1家,占全市57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29.5%,实现营业收入828.45亿元,同比增长18.98%。
17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隶属于10个行业门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7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5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家;教育业1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家;房地产业19家。
2024年,我区的31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2.32亿元,同比增长23.2%,其总量占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2.36%。
十、招商引资
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8个,投资额212.67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个,投资额195.89亿元。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4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截至年末,累计123家。累计认定呼和浩特市企业研发中心42家,认定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21家,自治区众创空间10家。全区年内专利授权量为1735件,其中发明专利471件,实用新型1149件,外观设计115件。商标申请3498件,商标授权1968件,累计商标有效注册18581件。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37298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1177人,高中在校学生16121人。初中毕业生6860人,高中毕业生4010人。年末共有小学32所,在校学生55903人。年末共有幼儿园73所,在园儿童14603人,专任教师13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年末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学生660人,毕业学生138人。年末共有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学生8568人,毕业学生1818人。
十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00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33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参保人数262人,累计1021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8714人。截至年末,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31.82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733户,共计2479人。
十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9个草原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业余表演团体27支,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2261241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10个。
年末全区共有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4家,一级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2家。共有床位477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04人,执业(助理)医师3035人。
年末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1个,游泳馆18个,赛马场2个。全区拥有室内体育场地261个,拥有室外体育场地1123个(包含所有驻区单位体育场地数),笼式足球场地137个,室外健身路径360套,人均体育场地3.97平方米。
十四、人口
据新城区公安分局人口统计年报表显示,2024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94862户,户籍总人口490159人,其中:城镇人口476962人,乡村人口13197人(2016年开始采用新口径)。总人口中男性237351人、女性252808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6.5。
十五、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显示,2024年新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39元,同比增长4.6%,人均增加2606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0117元;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38077元,同比增长4.1%,人均增加1509元,其人均支出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4209元。
十六、资源、环境
全年总用水量772.3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345.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411.60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用水量0万立方米。
全区森林面积25859公顷,森林覆盖率39.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发电2.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7%,低于上年增速2.8个百分点,全部是清洁能源(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
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空气天数308天,比上年增加8天。
注释: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和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农业数据和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呼和浩特市城乡社会经济抽样调查中心新城分中心;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区投资促进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商标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城镇新增就业、失业、居民养老保险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居民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文化和体育数据来自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人口数据来自新城区公安分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区农牧水利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和草原局,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空气天数来自环境生态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5-05-09 10:5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统计局
2024年,新城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以赴落实“六个工程”,区域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新城区经济发展稳固向好。
一、地区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24年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7.4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64亿元,同比下降2.3%,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0.85亿元,同比增长42.0%,建筑业增加值49.81亿元,同比下降7.8%;第三产业增加值693.89亿元,同比增长5.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675元,同比增长3.1%。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0.4:8.0:91.6。其中,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3.9%,拉动经济上升4.7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6.2%,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4.7%,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图
三、财政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80218万元,同比增长6.5%。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339478万元,同比下降12.26%。
四、农业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54.8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1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83.86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76.4吨,其中:小麦产量10.7吨,玉米产量719.6吨,豆类产量8.5吨。油料产量1116吨,蔬菜产量3145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356.98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7.43吨,其中:地膜使用量54.13吨,地膜覆盖面积1213.42公顷。
五、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9%。全区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8%,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6%。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乳制品1122.08吨,小麦粉50011.38吨,多晶硅36652.41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8.69亿元,同比增长39.7%;利润总额8554.9万元,同比增长5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9.9%。
六、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8%。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50家,企业数比上年增加11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2.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17%;竣工房屋面积86.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2.81%;房屋建筑竣工率38.7%。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9.5%;基础建设投资同比增长84.4%。
全年新开工项目81个,其中基建类73个,房地产8个,合计完成投资额62.80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9.5%,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9.9%,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2.3%。
八、国内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74亿元,同比增长5.0%,总量较上年增加15.51亿元,其绝对值占全市比重26.0%。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61家,其中,批发业91家,零售业70家。全区共有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25家,其中星级酒店11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家。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24.57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7.52亿元,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05亿元,同比下降7.2%。
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1.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2%,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0.2%,汽车类零售额下降7.6%。
九、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3.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5.3%;金融业增加值下降0.5%;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7.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增长3.9%。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1家,占全市57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29.5%,实现营业收入828.45亿元,同比增长18.98%。
17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隶属于10个行业门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1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7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5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7家;教育业1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1家;房地产业19家。
2024年,我区的31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82.32亿元,同比增长23.2%,其总量占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2.36%。
十、招商引资
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8个,投资额212.67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个,投资额195.89亿元。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4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截至年末,累计123家。累计认定呼和浩特市企业研发中心42家,认定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21家,自治区众创空间10家。全区年内专利授权量为1735件,其中发明专利471件,实用新型1149件,外观设计115件。商标申请3498件,商标授权1968件,累计商标有效注册18581件。
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37298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1177人,高中在校学生16121人。初中毕业生6860人,高中毕业生4010人。年末共有小学32所,在校学生55903人。年末共有幼儿园73所,在园儿童14603人,专任教师13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年末共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在校学生660人,毕业学生138人。年末共有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在校学生8568人,毕业学生1818人。
十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00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333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参保人数262人,累计1021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8714人。截至年末,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31.82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733户,共计2479人。
十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1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9个草原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业余表演团体27支,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2261241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10个。
年末全区共有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4家,一级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2家。共有床位4776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7704人,执业(助理)医师3035人。
年末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1个,游泳馆18个,赛马场2个。全区拥有室内体育场地261个,拥有室外体育场地1123个(包含所有驻区单位体育场地数),笼式足球场地137个,室外健身路径360套,人均体育场地3.97平方米。
十四、人口
据新城区公安分局人口统计年报表显示,2024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94862户,户籍总人口490159人,其中:城镇人口476962人,乡村人口13197人(2016年开始采用新口径)。总人口中男性237351人、女性252808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6.5。
十五、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显示,2024年新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39元,同比增长4.6%,人均增加2606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0117元;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38077元,同比增长4.1%,人均增加1509元,其人均支出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4209元。
十六、资源、环境
全年总用水量772.30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量345.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1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量411.60万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用水量0万立方米。
全区森林面积25859公顷,森林覆盖率39.1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发电2.1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7%,低于上年增速2.8个百分点,全部是清洁能源(风电、水电和太阳能发电)。
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优良空气天数308天,比上年增加8天。
注释: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和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农业数据和人民生活数据来自呼和浩特市城乡社会经济抽样调查中心新城分中心;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区投资促进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区科技局,专利、商标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城镇新增就业、失业、居民养老保险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居民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区民政局;文化和体育数据来自区文体旅游广电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委;人口数据来自新城区公安分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区农牧水利局,林业数据来自区林业和草原局,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空气天数来自环境生态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