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葱葱的青山环抱,平坦干净的乡间道路,阡陌纵横的各式民宿,四季丰收的蔬果大棚......新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农村产业振兴,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共同绘就出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
近年来,新城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挖优势资源,找准集聚合力,创新发展模式,坚持系统推进,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速提质发展。2022年,新城区24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分别达33.3%、41.7%、25%,全区村集体经济建设已稳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党建引领,注入乡村振兴“源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新城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组织中来,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
新城区委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质量、速度、效益、后劲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村“两委”成员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素质,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综合实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结合村“两委”换届,新城区坚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思路,认真开展好摸底调查、清产核资等工作,全面掌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和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源特点,为指导基层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
凝心合力,打开产业兴旺“金钥匙”。按照“组织融合、产业融合、发展融合”的总体思路,新城区通过“抱团取暖”合力共建拓宽增收路径,积极探索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结合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实力雄厚等优势,成立“共同富裕党建联盟”4个,联建共建党组织56个,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到乡村发展当中,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推动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跑”。
新城区根据各村特色,充分激活当地资源、传统优势产业、闲置资产等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形成资源发包、资产经营、村企合作、旅游发展四种模式,涌现出了恼包村网红旅游村、讨思浩村百鲜现代农业园区、甲兰板村文旅研学、水磨村美丽乡村、红山口村林下经济等一批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典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重点帮扶,唱响村富民强“协奏曲”。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新城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效益,重点扶持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讨思浩村、保合少镇野马图村、大窑村、水泉村四个行政村的村集体产业发展。
野马图村依托自然生态和乡村休闲资源,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合体,成立野马图裕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科技公司交流种植及销售经验,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的野马图村采摘农业园区,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农民的收入随之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野马图村先后建成401座温室大棚,3座智能温室大棚,设施农业采摘园区占地837.71亩,已形成集草莓、樱桃、火龙果、蟠桃采摘观光与蔬菜、花卉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初到大窑村,立即会被一幅幅极富有艺术张力的涂鸦墙所吸引。走在村子里,移步易景,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另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把近年风靡全球的墙体涂鸦艺术引入偏远乡村,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是大窑村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种具有创新绿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更多的市民爱上大窑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大窑村整合全村撂荒地,有计划地统一种植急性子、黄白菊、射干等观赏类中药材200亩,打造花海拍摄基地。并在沿村外环路两侧种植黄菊、亳菊、杭白菊、红花等菊花品种600亩,逐步形成规模茶产业,大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青瓦白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远远望去,三面环山的水泉村就是一幅天然水墨画。水泉村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为切入点,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大力发展民宿餐饮、文化体验以及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成功打造出一处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延绵巍峨的青山盛景,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丰富的农业休闲观光资源,为村民打开了“幸福门”。
讨思浩村主要发展以温室种植为主的新型农村田园综合体,随着采摘园与观光农业项目不断推进,现在讨思浩村蔬菜大棚已有192座,有效地帮助村民就业致富增收。目前,讨思浩村计划对所有温室大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游客游览、采摘体验感,带动农业旅游、文化古迹旅游的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以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约4000元。此外,讨思浩村还将瓜蒌种植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瓜果生长期可以吸引游客观赏,瓜果成熟后将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厂家集中收购等形式,扩大经济效益,待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下一步,新城区将逐步通过集体经济发展红利进行再分配、再投资、再开发、再创业,不断增强农村产业经济内循环,让“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乡村兴”的美丽画卷在大青山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图文:新城融媒 梁良
编辑:于 菲
初审:李 捷
复审:杨 洁
终审:张 静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3-04-06 11:1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郁郁葱葱的青山环抱,平坦干净的乡间道路,阡陌纵横的各式民宿,四季丰收的蔬果大棚......新城区坚持党建引领农村产业振兴,一个个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共同绘就出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画”。
近年来,新城区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挖优势资源,找准集聚合力,创新发展模式,坚持系统推进,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速提质发展。2022年,新城区24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其中,年收入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分别达33.3%、41.7%、25%,全区村集体经济建设已稳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党建引领,注入乡村振兴“源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新城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政治坚定、思维活跃,能带领群众致富的“经济能人”选拔到村级组织中来,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
新城区委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在发展质量、速度、效益、后劲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加强对村“两委”成员创业技能、经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能力素质,着力提升村级组织“造血”功能与综合实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结合村“两委”换届,新城区坚持“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思路,认真开展好摸底调查、清产核资等工作,全面掌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和各村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资源特点,为指导基层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
凝心合力,打开产业兴旺“金钥匙”。按照“组织融合、产业融合、发展融合”的总体思路,新城区通过“抱团取暖”合力共建拓宽增收路径,积极探索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结合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荟萃、智力密集、实力雄厚等优势,成立“共同富裕党建联盟”4个,联建共建党组织56个,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到乡村发展当中,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推动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跑”。
新城区根据各村特色,充分激活当地资源、传统优势产业、闲置资产等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形成资源发包、资产经营、村企合作、旅游发展四种模式,涌现出了恼包村网红旅游村、讨思浩村百鲜现代农业园区、甲兰板村文旅研学、水磨村美丽乡村、红山口村林下经济等一批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典型,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重点帮扶,唱响村富民强“协奏曲”。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新城区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效益,重点扶持成吉思汗大街街道讨思浩村、保合少镇野马图村、大窑村、水泉村四个行政村的村集体产业发展。
野马图村依托自然生态和乡村休闲资源,构建“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合体,成立野马图裕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科技公司交流种植及销售经验,全力打造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已初具规模的野马图村采摘农业园区,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农民的收入随之逐年增加。截至目前,野马图村先后建成401座温室大棚,3座智能温室大棚,设施农业采摘园区占地837.71亩,已形成集草莓、樱桃、火龙果、蟠桃采摘观光与蔬菜、花卉种植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链。
初到大窑村,立即会被一幅幅极富有艺术张力的涂鸦墙所吸引。走在村子里,移步易景,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另一个童话般的世界。把近年风靡全球的墙体涂鸦艺术引入偏远乡村,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是大窑村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种具有创新绿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更多的市民爱上大窑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大窑村整合全村撂荒地,有计划地统一种植急性子、黄白菊、射干等观赏类中药材200亩,打造花海拍摄基地。并在沿村外环路两侧种植黄菊、亳菊、杭白菊、红花等菊花品种600亩,逐步形成规模茶产业,大幅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青瓦白墙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远远望去,三面环山的水泉村就是一幅天然水墨画。水泉村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为切入点,以“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大力发展民宿餐饮、文化体验以及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成功打造出一处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延绵巍峨的青山盛景,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丰富的农业休闲观光资源,为村民打开了“幸福门”。
讨思浩村主要发展以温室种植为主的新型农村田园综合体,随着采摘园与观光农业项目不断推进,现在讨思浩村蔬菜大棚已有192座,有效地帮助村民就业致富增收。目前,讨思浩村计划对所有温室大棚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游客游览、采摘体验感,带动农业旅游、文化古迹旅游的发展,项目全部建成后,可以提供4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增收约4000元。此外,讨思浩村还将瓜蒌种植列为重点发展项目,瓜果生长期可以吸引游客观赏,瓜果成熟后将通过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厂家集中收购等形式,扩大经济效益,待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下一步,新城区将逐步通过集体经济发展红利进行再分配、再投资、再开发、再创业,不断增强农村产业经济内循环,让“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乡村兴”的美丽画卷在大青山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图文:新城融媒 梁良
编辑:于 菲
初审:李 捷
复审:杨 洁
终审: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