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锡林郭勒北路街道复兴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坚持以“小切口”做实做细管理服务,创新实施“六小”工作法,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通过选优配强“小支部”、织密织细“小网格”、建优用活“小阵地”、巧用善用“小积分”、搭建议事“小平台”、领办服务“小项目”,复兴社区党委将社区各项工作落在细处、实处,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小支部”汇聚“大力量”
复兴社区党委通过深挖整合社区资源,科学设置功能型党组织,采取“单建、联建”两种模式,实现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在规模较大的源海电力花园小区,采取“单建”模式成立离退休党支部;在规模较小的小区,采取“联建”模式,如第一党支部由内三建、金太等8个小区联合组建,第二党支部由药厂小区、送变电小区等5个小区联合组建,有效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同时,社区党委创新推行“大党委”机制,将医院、学校、银行等5家不同领域的党组织纳入“大党委”成员,实行“双月轮值”制度,通过“三清单一协议”(单位资源清单、社区需求清单、共建项目清单和签订共建协议),实现组织共建、队伍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融、事务共治,进一步凝聚了社区治理合力。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复兴社区通过划分6个网格并配备专职网格员,实施精细化管理。网格员身穿“红马甲”深入小区、商户和居民家中,开展卫生整治、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社区绘制了全要素网格平面图,实现“以网管人”“以图查人”“以房找人”。构建了“社区-网格-楼栋”三级治理体系,选派楼栋长34人、单元长85人,建立6个网格党小组,组建“党员代办队”3支、“暖心服务小分队”6支,推动在职党员参与“三进两认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解决了小区乱堆乱放、停车位调整、健身器材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差等矛盾纠纷10余件。同时,按照“党建引领、警网融合、同向发力”工作思路,形成警务网格与社区治理网格融合叠加工作模式,实现资源联用、隐患联化、问题联治、服务联动,确保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在网格内及时化解。
“小阵地”搭建“大舞台”
复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文化活动室、理论宣讲室、图书阅览区、未成年人活动室、红蜂驿站等功能室,深入挖掘辖区资源,组建了理论宣讲小分队、舞蹈队、棋牌队、健身操队等文体活动组织,构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形载体。2024年,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群众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健康养疗服务等各类活动6场次,用小阵地搭建百姓大舞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了社区文明建设水平。
“小积分”推动“大文明”
社区积极探索积分制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模式,量化志愿服务,引导小区党员、退休职工、能人达人等参与社区治理,组建了3支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帮办代办志愿服务队、“兴动力”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每提供一次志愿服务,可根据服务性质和时长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团结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或转赠给有需要的群体,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爱心传爱心”的良性循环机制。
“小平台”化解“大难题”
面对房屋老旧、设施老化、居民老龄化等实际问题,复兴社区党委组建了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等为主的“兴动力”调解服务队,通过定期“巡诊”、及时“会诊”,将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化解。社区创新推出“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线上通过网格员建立的业主群服务平台,实现居民诉求一键提交、实时跟踪;线下设立“邻里会客厅”“矛盾调解室”,安排专人接待,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2024年,社区帮助居民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30余件。
“小项目”托起“大民生”
复兴社区党委搭建议事平台,推行“我的事情我做主”民主议事制度,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志愿服务组织集中认领难题,推动治理精细度和居民幸福感“双提升”。2024年,办成民生实事6件,协调解决了小区停水、电动车充电停放、安全生产、小区环境整治等治理难题20余件,开展消防宣讲、义诊等民生服务10余场。
复兴社区党委将继续依托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探索社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延伸服务触角,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过“六小”工作法的深入实施,复兴社区正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5-02-26 16:30点击量:
来源:锡林北路街道办事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锡林郭勒北路街道复兴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坚持以“小切口”做实做细管理服务,创新实施“六小”工作法,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通过选优配强“小支部”、织密织细“小网格”、建优用活“小阵地”、巧用善用“小积分”、搭建议事“小平台”、领办服务“小项目”,复兴社区党委将社区各项工作落在细处、实处,切实提升了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小支部”汇聚“大力量”
复兴社区党委通过深挖整合社区资源,科学设置功能型党组织,采取“单建、联建”两种模式,实现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在规模较大的源海电力花园小区,采取“单建”模式成立离退休党支部;在规模较小的小区,采取“联建”模式,如第一党支部由内三建、金太等8个小区联合组建,第二党支部由药厂小区、送变电小区等5个小区联合组建,有效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同时,社区党委创新推行“大党委”机制,将医院、学校、银行等5家不同领域的党组织纳入“大党委”成员,实行“双月轮值”制度,通过“三清单一协议”(单位资源清单、社区需求清单、共建项目清单和签订共建协议),实现组织共建、队伍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融、事务共治,进一步凝聚了社区治理合力。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复兴社区通过划分6个网格并配备专职网格员,实施精细化管理。网格员身穿“红马甲”深入小区、商户和居民家中,开展卫生整治、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解决群众困难事、烦心事。社区绘制了全要素网格平面图,实现“以网管人”“以图查人”“以房找人”。构建了“社区-网格-楼栋”三级治理体系,选派楼栋长34人、单元长85人,建立6个网格党小组,组建“党员代办队”3支、“暖心服务小分队”6支,推动在职党员参与“三进两认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解决了小区乱堆乱放、停车位调整、健身器材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差等矛盾纠纷10余件。同时,按照“党建引领、警网融合、同向发力”工作思路,形成警务网格与社区治理网格融合叠加工作模式,实现资源联用、隐患联化、问题联治、服务联动,确保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在网格内及时化解。
“小阵地”搭建“大舞台”
复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了文化活动室、理论宣讲室、图书阅览区、未成年人活动室、红蜂驿站等功能室,深入挖掘辖区资源,组建了理论宣讲小分队、舞蹈队、棋牌队、健身操队等文体活动组织,构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有形载体。2024年,组织开展理论宣讲、群众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健康养疗服务等各类活动6场次,用小阵地搭建百姓大舞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了社区文明建设水平。
“小积分”推动“大文明”
社区积极探索积分制与社区治理相结合的模式,量化志愿服务,引导小区党员、退休职工、能人达人等参与社区治理,组建了3支志愿服务队伍(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帮办代办志愿服务队、“兴动力”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每提供一次志愿服务,可根据服务性质和时长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团结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或转赠给有需要的群体,形成“以服务换服务,以爱心传爱心”的良性循环机制。
“小平台”化解“大难题”
面对房屋老旧、设施老化、居民老龄化等实际问题,复兴社区党委组建了由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等为主的“兴动力”调解服务队,通过定期“巡诊”、及时“会诊”,将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化解。社区创新推出“线上+线下”服务模式,线上通过网格员建立的业主群服务平台,实现居民诉求一键提交、实时跟踪;线下设立“邻里会客厅”“矛盾调解室”,安排专人接待,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2024年,社区帮助居民协调解决物业服务、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30余件。
“小项目”托起“大民生”
复兴社区党委搭建议事平台,推行“我的事情我做主”民主议事制度,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民生微实事”项目。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志愿服务组织集中认领难题,推动治理精细度和居民幸福感“双提升”。2024年,办成民生实事6件,协调解决了小区停水、电动车充电停放、安全生产、小区环境整治等治理难题20余件,开展消防宣讲、义诊等民生服务10余场。
复兴社区党委将继续依托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探索社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延伸服务触角,让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通过“六小”工作法的深入实施,复兴社区正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