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呼和浩特市拉开帷幕,展会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10大展区,汇聚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5个省(区、市)的500余家企业参展。不仅汇聚了内蒙古本土的文化精品,还首次设立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文化企业展区,通过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拓宽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北疆文化抢眼
文博会上,集中遴选展示了一批自治区具有北疆文化代表性的优质文化资源、产品、企业,通过“赓续红色血脉”“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魅力‘几字弯’”“在希望的田野上”“长城两边是故乡”五大板块的缤纷呈现,以图文、视频、实物展品、数字体验、技艺展演等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疆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8月30日,文博会现场的《长城拥抱黄河》新书首发仪式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长城拥抱黄河》共30多万字,里面有140多张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内蒙古7个盟市的长城、黄河资源,以及内蒙古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让大众了解北疆文化。”作者宋和平动情地说。
此外,各个城市还展示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和林剪纸、黄河泥塑、察哈尔毛绣、挂毯编织等,市民们纷纷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之处,感受着北疆文化的魅力。
8月30日,记者刚走进文博会现场,就听到了悠扬的马头琴声。原来,12盟市的展位都推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呼麦、马头琴、民歌、小提琴、长笛、舞蹈……共同演绎“歌的海洋 舞的故乡”,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欣赏。知名歌手苏勒亚其其格在乌兰察布市的展位上献唱了代表作《歌在飞》,并与市民合影,她说:“能用歌声宣传乌兰察布感觉特别骄傲,欢迎朋友们到乌兰察布做客。”
除了文化项目,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各种沉浸式数字体验也广受好评。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文化传承创新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博会展商阵容中首次参展企业占比达70%,人工智能、文旅装备、文物数字化等类型企业争先在文博会上“秀”出前沿数字产品。
在北疆文化主题展区,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带来的全息舱设备堪称是“吸睛神器”,不必佩戴3D眼镜等相关设备,只需要站在固定的拍摄区域完成形象及动作采集,即可在舱内生成专属的数字孪生形象。据了解,目前全息舱已广泛应用于零售商超、数字会议、科技展厅等行业及场景。
此外,本届文博会同期举办第三届自治区IP(品牌)创意设计大赛、文化产业案例分享推介会等3项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分享、项目观摩、产品推介、特色展示等形式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精准对接、深入交流。
一连几天的文化盛宴,不光让市民看到了文博产品、非遗项目、传统歌舞等充满文化魅力的展示项目,更为展商、产业上下游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机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董杰认为,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北疆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新风貌,更为我们揭示了“科技+文化”这一创新模式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4-09-03 09:14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8月29日,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呼和浩特市拉开帷幕,展会以“打响北疆文化品牌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设10大展区,汇聚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5个省(区、市)的500余家企业参展。不仅汇聚了内蒙古本土的文化精品,还首次设立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文化企业展区,通过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拓宽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北疆文化抢眼
文博会上,集中遴选展示了一批自治区具有北疆文化代表性的优质文化资源、产品、企业,通过“赓续红色血脉”“我和草原有个约定”“魅力‘几字弯’”“在希望的田野上”“长城两边是故乡”五大板块的缤纷呈现,以图文、视频、实物展品、数字体验、技艺展演等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北疆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厚底蕴与时代价值。
8月30日,文博会现场的《长城拥抱黄河》新书首发仪式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长城拥抱黄河》共30多万字,里面有140多张图片,生动地展示了内蒙古7个盟市的长城、黄河资源,以及内蒙古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让大众了解北疆文化。”作者宋和平动情地说。
此外,各个城市还展示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和林剪纸、黄河泥塑、察哈尔毛绣、挂毯编织等,市民们纷纷与非遗传承人交流、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妙之处,感受着北疆文化的魅力。
8月30日,记者刚走进文博会现场,就听到了悠扬的马头琴声。原来,12盟市的展位都推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呼麦、马头琴、民歌、小提琴、长笛、舞蹈……共同演绎“歌的海洋 舞的故乡”,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欣赏。知名歌手苏勒亚其其格在乌兰察布市的展位上献唱了代表作《歌在飞》,并与市民合影,她说:“能用歌声宣传乌兰察布感觉特别骄傲,欢迎朋友们到乌兰察布做客。”
除了文化项目,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各种沉浸式数字体验也广受好评。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为文化传承创新打开了更多想象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本届文博会展商阵容中首次参展企业占比达70%,人工智能、文旅装备、文物数字化等类型企业争先在文博会上“秀”出前沿数字产品。
在北疆文化主题展区,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带来的全息舱设备堪称是“吸睛神器”,不必佩戴3D眼镜等相关设备,只需要站在固定的拍摄区域完成形象及动作采集,即可在舱内生成专属的数字孪生形象。据了解,目前全息舱已广泛应用于零售商超、数字会议、科技展厅等行业及场景。
此外,本届文博会同期举办第三届自治区IP(品牌)创意设计大赛、文化产业案例分享推介会等3项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案例分享、项目观摩、产品推介、特色展示等形式促进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精准对接、深入交流。
一连几天的文化盛宴,不光让市民看到了文博产品、非遗项目、传统歌舞等充满文化魅力的展示项目,更为展商、产业上下游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机会。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董杰认为,第八届内蒙古自治区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北疆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新风貌,更为我们揭示了“科技+文化”这一创新模式在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