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图片新闻
【北疆文化·新城文脉】古老村庄龙灯会 百年非遗话龙年
发布时间:2024-03-22 09:49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龙腾盛世,龙耀中华。古代,人们把“龙”做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龙保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龙灯,起源于汉代,在中华大地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的一盏神明之灯。新城区大青山南坡,有一座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半山腰的蟠龙山,蟠龙山有“神龙取水”“神龙降雨”等传说,朴实勤劳的古路板村民,出于当地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实际,为祈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自然对龙有了敬拜,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龙”文化。

远处的蟠龙山龙尾威武雄壮,近处的“龙泉水”缓缓流淌,在蟠龙山龙尾处的小井沟口,有一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形成的蒙汉杂居小村庄,蒙古语称“古勒崩白兴”,意为三家村。“走西口”的移民迁入蒙汉混居,演变成蒙汉混用的村名——古路板。几百年来,这个村的蒙汉村民共同生息,和睦相处,相互通婚,情如手足,不仅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而且还形成了共同的“龙”文化,并且绵延不断,经久不衰,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初二龙灯节。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最初“敬龙祈雨、佑保丰收”的龙文化内涵,逐渐衍生为多种祝福并存的吉祥文化。请龙、敬龙、祭龙……古路板“龙灯节”活动历经三百多年的传承,形成了浓厚的以龙文化为核心底蕴的民俗活动。

今年的古路板龙灯节上,周边村民和市民数万人参加了活动,现场鼓乐喧天,人群熙熙攘攘。彩饰一新的龙在古路板村龙王庙遗址进行了敬龙、饮龙仪式,在村里龙社班的引领下完成了起龙仪式,随后游人随龙涌入九曲。城乡游客们跟随着舞龙队伍游九曲、观焰火、看社火、赏灯山,看大戏,意犹未尽。唢呐响起,锣鼓齐鸣,绚丽的烟花装点的夜空分外美丽。古路板,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村庄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欢腾。 “龙灯会”,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这些震撼人心的民俗文化,饱含着古路板村民对这片热土的眷恋。

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载体,已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之中。古路板龙灯节作为一项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表达了村民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喜悦,迎接新一年的繁荣富裕,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共同留住古老村庄的文化根脉,使其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

编辑:秋   月

初审:施少宇

复审:魏小龙  李 捷 

终审:张   静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图片新闻

【北疆文化·新城文脉】古老村庄龙灯会 百年非遗话龙年

发布日期:2024-03-22 09:49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龙腾盛世,龙耀中华。古代,人们把“龙”做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龙保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龙灯,起源于汉代,在中华大地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的一盏神明之灯。新城区大青山南坡,有一座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半山腰的蟠龙山,蟠龙山有“神龙取水”“神龙降雨”等传说,朴实勤劳的古路板村民,出于当地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实际,为祈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自然对龙有了敬拜,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龙”文化。

远处的蟠龙山龙尾威武雄壮,近处的“龙泉水”缓缓流淌,在蟠龙山龙尾处的小井沟口,有一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形成的蒙汉杂居小村庄,蒙古语称“古勒崩白兴”,意为三家村。“走西口”的移民迁入蒙汉混居,演变成蒙汉混用的村名——古路板。几百年来,这个村的蒙汉村民共同生息,和睦相处,相互通婚,情如手足,不仅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而且还形成了共同的“龙”文化,并且绵延不断,经久不衰,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初二龙灯节。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最初“敬龙祈雨、佑保丰收”的龙文化内涵,逐渐衍生为多种祝福并存的吉祥文化。请龙、敬龙、祭龙……古路板“龙灯节”活动历经三百多年的传承,形成了浓厚的以龙文化为核心底蕴的民俗活动。

今年的古路板龙灯节上,周边村民和市民数万人参加了活动,现场鼓乐喧天,人群熙熙攘攘。彩饰一新的龙在古路板村龙王庙遗址进行了敬龙、饮龙仪式,在村里龙社班的引领下完成了起龙仪式,随后游人随龙涌入九曲。城乡游客们跟随着舞龙队伍游九曲、观焰火、看社火、赏灯山,看大戏,意犹未尽。唢呐响起,锣鼓齐鸣,绚丽的烟花装点的夜空分外美丽。古路板,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村庄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欢腾。 “龙灯会”,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这些震撼人心的民俗文化,饱含着古路板村民对这片热土的眷恋。

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载体,已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之中。古路板龙灯节作为一项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表达了村民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喜悦,迎接新一年的繁荣富裕,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共同留住古老村庄的文化根脉,使其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

编辑:秋   月

初审:施少宇

复审:魏小龙  李 捷 

终审:张   静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