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盛世,龙耀中华。古代,人们把“龙”做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龙保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龙灯,起源于汉代,在中华大地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的一盏神明之灯。新城区大青山南坡,有一座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半山腰的蟠龙山,蟠龙山有“神龙取水”“神龙降雨”等传说,朴实勤劳的古路板村民,出于当地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实际,为祈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自然对龙有了敬拜,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龙”文化。
远处的蟠龙山龙尾威武雄壮,近处的“龙泉水”缓缓流淌,在蟠龙山龙尾处的小井沟口,有一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形成的蒙汉杂居小村庄,蒙古语称“古勒崩白兴”,意为三家村。“走西口”的移民迁入蒙汉混居,演变成蒙汉混用的村名——古路板。几百年来,这个村的蒙汉村民共同生息,和睦相处,相互通婚,情如手足,不仅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而且还形成了共同的“龙”文化,并且绵延不断,经久不衰,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初二龙灯节。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最初“敬龙祈雨、佑保丰收”的龙文化内涵,逐渐衍生为多种祝福并存的吉祥文化。请龙、敬龙、祭龙……古路板“龙灯节”活动历经三百多年的传承,形成了浓厚的以龙文化为核心底蕴的民俗活动。
今年的古路板龙灯节上,周边村民和市民数万人参加了活动,现场鼓乐喧天,人群熙熙攘攘。彩饰一新的龙在古路板村龙王庙遗址进行了敬龙、饮龙仪式,在村里龙社班的引领下完成了起龙仪式,随后游人随龙涌入九曲。城乡游客们跟随着舞龙队伍游九曲、观焰火、看社火、赏灯山,看大戏,意犹未尽。唢呐响起,锣鼓齐鸣,绚丽的烟花装点的夜空分外美丽。古路板,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村庄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欢腾。 “龙灯会”,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这些震撼人心的民俗文化,饱含着古路板村民对这片热土的眷恋。
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载体,已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之中。古路板龙灯节作为一项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表达了村民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喜悦,迎接新一年的繁荣富裕,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共同留住古老村庄的文化根脉,使其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
编辑:秋 月
初审:施少宇
复审:魏小龙 李 捷
终审:张 静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4-03-22 09:49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龙腾盛世,龙耀中华。古代,人们把“龙”做为吉祥的化身,用舞龙祈祷神龙保佑,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龙灯,起源于汉代,在中华大地延续了几千年,一直是祖祖辈辈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心中的一盏神明之灯。新城区大青山南坡,有一座犹如一条长龙横卧在半山腰的蟠龙山,蟠龙山有“神龙取水”“神龙降雨”等传说,朴实勤劳的古路板村民,出于当地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实际,为祈福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自然对龙有了敬拜,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龙”文化。
远处的蟠龙山龙尾威武雄壮,近处的“龙泉水”缓缓流淌,在蟠龙山龙尾处的小井沟口,有一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形成的蒙汉杂居小村庄,蒙古语称“古勒崩白兴”,意为三家村。“走西口”的移民迁入蒙汉混居,演变成蒙汉混用的村名——古路板。几百年来,这个村的蒙汉村民共同生息,和睦相处,相互通婚,情如手足,不仅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而且还形成了共同的“龙”文化,并且绵延不断,经久不衰,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农历二月初二龙灯节。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最初“敬龙祈雨、佑保丰收”的龙文化内涵,逐渐衍生为多种祝福并存的吉祥文化。请龙、敬龙、祭龙……古路板“龙灯节”活动历经三百多年的传承,形成了浓厚的以龙文化为核心底蕴的民俗活动。
今年的古路板龙灯节上,周边村民和市民数万人参加了活动,现场鼓乐喧天,人群熙熙攘攘。彩饰一新的龙在古路板村龙王庙遗址进行了敬龙、饮龙仪式,在村里龙社班的引领下完成了起龙仪式,随后游人随龙涌入九曲。城乡游客们跟随着舞龙队伍游九曲、观焰火、看社火、赏灯山,看大戏,意犹未尽。唢呐响起,锣鼓齐鸣,绚丽的烟花装点的夜空分外美丽。古路板,这座古老而又新兴的村庄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一片欢腾。 “龙灯会”,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这些震撼人心的民俗文化,饱含着古路板村民对这片热土的眷恋。
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人们期盼美好生活的载体,已深深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之中。古路板龙灯节作为一项自治区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表达了村民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喜悦,迎接新一年的繁荣富裕,同时也传承了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共同留住古老村庄的文化根脉,使其源远流长,世代相传。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
编辑:秋 月
初审:施少宇
复审:魏小龙 李 捷
终审: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