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公示公告
关于呼和浩特市科技城创新中心策划与规划项目征求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发布日期:2024-03-04 15:28 点击量点击量:
来源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字体:[ 大 中 小 ]

一、规划范围

科技城创新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部,范围面积约360.4公顷,基地北靠大青山与哈拉沁生态公园,西临东河,东有哈拉更河,依山近水,是首府东部新城发展轴上的北部门户节点,更是呼和浩特市科技城的核心区与示范区。

项目北至G110国道南侧,南至察哈尔大街,西至万通路,东至沙梁村东部塔利西路。基地南北宽约2.3公里,东西长约3.1公里,总用地面积约为360.4公顷(约5406亩)。

二、本项目编制原因

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科技城“高质量”样板和核心示范。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科技城建设应紧抓全球创新要素重组和国家战略机遇,对外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内联动京津冀与呼包鄂乌城市群,在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作用。同时,科技城作为呼市年轻的新区,充满着青春朝气与创新锐气,正迈向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之路。

呼和浩特科技城创新中心是首府东部新城发展轴上的门户节点,更是呼和浩特科技城的首开区、核心区。因此,科技城创新中心将作为新时代首府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成为科技城“高质量”样板和核心示范。

2、现有规划实施环境与实施条件发生变化,亟需通过新的规划设计协调衔接,战略性调整用地功能结构,以适应未来发展诉求。

根据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报批稿),科技城创新中心规划居住用地占比超过30%,而产业用地占比仅17%。依据原有控规用地及已批科技城发展规划,该片区规划的中央公园核心水面布局过大,方案并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特征与水文条件,同时片区内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地占比达18%,而科研用地占比仅7%。综上所述,现有规划已无法满足科技城作为呼市乃至自治区构筑科技创新发展支撑点的战略需求。

本次城市设计旨在传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协调推进本片区内的各项建设,为片区未来发展合理平衡产业与生活空间,并为原控规修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2018)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GB/T 51358-2019)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2021)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2023)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2013)

《呼和浩特市城乡规划条例》(2017)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2022)

《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呼和浩特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呼和浩特市城市色彩专项规划》

《呼和浩特市规划编制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试行)》

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规定及相关规划。

四、主要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发展定位

本次规划提出“科创高地、低碳智城”的规划愿景,协调统筹科技城空间布局,以科技创新服务为着力点,目标将科技城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低碳科技先导区、中国北方大数据应用中心、区域综合科技创新中心。致力于低碳产业研发、智慧科创孵化两大主题,打造一个开放多元、活力共享的特色创新创业中心。

2、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本次规划通过对呼和浩特市科技城的整体空间的统筹考虑,提出“4+6”低碳科创城行动计划,即以“四城”方向引领——“未来科技之城、低碳生态之城、青春时尚之城、智慧互联之城”,结合“绿色生境、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基建、绿色建筑”六大行动计划,形成目标引导与行动计划相结合的设计策略。

在空间上,规划形成“一心双轴两区”的总体格局。

一心:中部科创发展核心。

双轴:纵向百合路城市协同功能发展轴、横向研发创新发展轴。

两区:科创产业发展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细分为七个特色产业及服务组团,三个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产城服务核心,以及外围三个智慧社区邻里中心节点。规划以有机聚合的模式进行整体功能布局。

通过对相关科创城区的功能业态配比的深入研究,本次规划用地布局在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基础上,适当核减居住用地,优化调整产业与公共服务比例。本次规划用地规模为360.4公顷,全部为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居住用地56.02公顷,占比15.54%(包含居住兼容商业用地4.32公顷,占比1.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2.27公顷,占比36.7%(包含科研用地98.23公顷,占比27.2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9.76公顷,占比2.71%;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83.24公顷,占比23.09%;公用设施用地1.84公顷,占比0.51%;绿地与广场用地77.29公顷,占比21.45%。

本规划区内居住人口约3万人。

3、规划设计方案

与原有国空方案相比,强制性内容达成一致,主要的路网线型走向保持一致。对中心绿地边界优化调整,满足国空中的绿地规模要求的同时保证中央公园的完整性与核心景观效果。对于中心绿地,本次设计取消水系,抬高中央绿地跨路,形成整体大型核心绿地空间。

空间形态强调灵动自然的大型城市开放空间与秩序规整的城市街区相结合的营城理念,同时强调建筑融合环境融入自然。核心区域整体天际线秩序大气,起伏韵律,围绕中央公园空间层层跌退,更好的实现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对话。

本次规划策划的六大行动计划分别应用在绿色生境、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基建、绿色建筑六个方面。绿色生境,通过疏廊筑网、弹性海绵、环谷汇景三大亮点,打造全域式生态公园体验,描绘北方花园式城区。同时强调运动、娱乐、游览、艺术休闲等都市多元功能的融合,规划科技创新中心成为CAZ中央生态活力区。绿色产业,通过细胞式组团开发,科学构建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放大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功能有机融合的产业高地。绿色交通,以轨交为主要交通骨干,提出打造零高差街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规划智慧静态交通、绿色交通设施、新能源交通工具等引导绿色出行方式。绿色生活,打造可持续、多样化的数字低碳社区,面向未来人群,通过新型配置与特色配置项目的策划与引入,增加更多的社交服务空间,让科创人员更能发挥出创新潜能,让工作方式成为生活方式。绿色基建,以绿色能源、数字韧性、微排城市为理念,构建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微循环分布式能源站布置,有效利用地源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跑者与实践地。绿色建筑,通过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系统等八项节能低碳技术,打造全域绿色建筑群。

4、产业功能策划

本片区联动科技城建设,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以低碳产业研发、智慧科创孵化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和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中心。以创新驱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四新经济、五型经济为拓展,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 “1+3+N”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带动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资源匹配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产业筛选过滤,聚焦绿色科技产业,以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作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同时发展多个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区域围绕中央科创绿谷,形成“一谷十五园”的特色产业空间,包含六个数字主题园,四个新能源主题园,以及三个节能环保主题园。围绕中央公园布局核心智慧科创研发产业、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展示等功能业态,构建区域城市发展的核心门户区。片区联动周边,结合城市TOD与城市综合服务设施,形成功能复合、空间开放的三大产城服务核心,横向覆盖服务设施范围,纵向混合不同功能,放大产业辐射带动效应。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交通以低碳智能、绿色出行为理念,建立高效快网,以中央科创公园为核心,形成规整完善的路网系统,分为四级,依次为高速路及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高速路及快速路主要有京藏高速、110国道、科尔沁北路、察哈尔大街,红线宽度70米,引导交通快速通过;主干道为大青山街、万通路、丰州北路,红线宽度分为40米、50米两种,合理配置车行、骑行与人行交通,引导多种交通有序进行;次干道为百合路,红线宽度40米,为保证中央公园的完整性,百合路在中央公园段实行半下穿;支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6米、24米与30米。规划城市道路总长度为29公里,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为3:1:10,道路网密度为8km/km²。

规划范围内打造智慧静态交通,建设低碳基建设施网络、智慧共享停车和绿色设施,整体规划交通场站用地3.29公顷,包含1处配有公共停车场的公交场站,占地约1.9公顷;5处独立用地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停车场布局考虑与医院、文体设施、商业设施、交通枢纽等停车供需矛盾较突出的区域靠近设置,故在轨交沙梁村站点东侧绿地增加1处非独立占地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在新能源产业园内设置充电桩供电站,保证全域充电桩电力供应;结合停车场设置公用充电桩17处,结合社区内部停车场设置社区充电桩22处,结合加油加气站设置油、气、电一站式综合能源站,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服务,鼓励公共交通与私家车采用新能源形式。

本次规划区域内以规划的轨道交通站点和BRT环城快速公交站点为基础,设置区域范围内科创公交环线。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布局公交站点,共规划公交站点12处,环城快速公交站点8处,实现公交覆盖率≥95%,规划轨道交通3号线站点沙梁村站和东柜站2处,确保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环城公交系统之间的便捷换乘,形成“轨道+BRT+公交环线”多层级共享交通体系,实现无缝衔接,高效换乘。

6、绿地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通过联动大青山、东河、哈拉更河等生态资源,凸显区域生态价值,以“疏廊筑网”绿色生境的策略,构建以中央科创公园为绿色核心,十字绿色轴线通山达河,田字绿廊锚固生态本底,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格局。

依据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合理布局绿化用地。以中央科创公园绿地为生态绿心,指状放射,织绿成网,建立“区域性公园绿地+社区级公园绿地+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的公园体系。构建城市-社区的两级开敞空间节点,包含1个城市级开敞空间节点、7处社区级开敞空间节点。同时加强中心绿地与周边组团及开放空间的绿道联系,结合步道织补繁荣绿道体系,串联多元都市景点,打造环谷绿道。

本次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共计77.29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1.45%。

7、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本片区规划居住人口约3万人。充分考虑科创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向科创精英人才、国际青年人才、全龄家庭三类未来社区人群,随场景构建多元新社区,布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以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及《呼和浩特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次规划预测人口规模,本次规划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1所小学。中小学用地共计15.09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4.18%。按照规范要求,本次规划中学每班50人,提供初中学位3000个;规划小学每班45人,提供小学学位3240个。规划5所幼儿园,其中一处为独立用地,用地共计0.38公顷;其余四处为配建幼儿园。

(2)文化设施:规划文化设施用地5.54公顷。包含高等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服务半径1000m,重点策划国际科创文化艺术中心、数字博物馆、网红打卡点等亮点服务配置,形成中央科创活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社区级文化设施6处,服务半径500m,独立占地,并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18公顷。包含1处综合医院,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规划片区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技术服务。创新应用互联共享、智能服务等科创特色服务设施,并考虑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等临近设置。

(4)体育设施:规划高等级体育中心1处,服务半径1000m,策划成为面向新城区全区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中心,规划体育用地3.68公顷。居住区内部配置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结合生态廊道设置慢跑道等居民健身场地。

8、市政工程设施布局

综合相关规划研究成果及现状,完善基础市政设施配套。本次规划供应设施2处,共占地1.68公顷;规划环卫设施1处,占地0.16公顷。

规划范围内以绿色能源、数字韧性、微排城市为理念,构建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微循环分布式能源站布置,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跑者与实践地。规划能源中心占地0.88公顷,以1km为服务半径,以电能热能互补的形式,建立一网双源、互联互通的能源新格局。一期启动地块使用独立热泵供能;建设项目规模化后,根据需求分期布置分布式能源管线;分布式能源接入市电,构建能源微网,分布式能源中心与热泵配合调峰削谷。

9、开发强度及建筑高度控制

(1)开发强度控制

本片区采用综合区位、功能等圈层式开发,践行五级强度分区管控。

1)高强度建设区(2.5<FAR≤4.5)——主要集中在青城客厅TOD综合体区域、科创之窗产业服务区域、远期配套服务核心以及南部立交门户区域;

2)中高强度建设区(2.0<FAR≤2.5)——主要集中在产业服务节点周边区域,部分科创研发办公地块;

3)中等强度建设区(1.5<FAR≤2.0)——主要集中在生态居住组团,部分产业研发办公地块;

4)中低强度建设区(1.0<FAR≤1.5)——主要为部分科创研发区域、商业服务业地块;

5)低强度建设区(0<FAR≤1.0)——各个组团中的社区文化活动地块、社区商业、幼托地块、中小学地块、体育运动中心、医院等。

(2)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范围内通过功能空间界面多元推导,践行五级高度分级管控。

1)地标控制区(80<H≤120m)——结合沙梁村地铁站的青城客厅TOD综合体区域,包含总部办公楼和星级酒店等;航天六院立交枢纽区域;

2)高层控制区一(60<H≤80m)——三个产城服务核心区域以及南部的察哈尔立交门户节点区域;

3)高层控制区二(48<H≤60m)——主要集中在居住及居住兼容商业混合地块,以及部分的科创研发区域;

4)中高层控制区(24<H≤48m)——主要分布在科创研发办公产业区及部分商住地块;

5)低多层控制区(0<H≤24m)——中央科创公园周边的文体、科创地块,以及体育运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地块、社区商业、幼托地块、中小学地块、医院等。

为了依法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切实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现面向全社会对呼和浩特市科技城创新中心策划与规划项目公开征求意见,自公示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可向我局反映,联系电话:0471-3591074,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城建环保大厦8楼(新东方教育大厦8楼)(本次公示为成果草案版,最终方案正在优化完善中,本规划所有数据以最终批复为准)

附图:

  1. 区位分析图
  2. 区域交通图
  3. 规划范围图
  4. 规划结构图
  5. 规划功能分布图
  6. 用地规划图
  7. 设计总平面图
  8. 总体鸟瞰效果图
  9. 局部鸟瞰效果图
  10. 局部透视效果图
  11. 产业目标示意图
  12. 产业体系结构示意图
  13. 科创产业布局图
  14. 科创核心功能分析图
  15. 三大产城服务核心分析图
  16. 道路交通系统图
  17. 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图
  18.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
  19. 生态景观空间格局图
  20. 绿地系统规划图
  2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教育设施
  22. 绿色能源系统规划图
  23. 开发强度控制图
  24. 建筑高度控制图

公示期:为2024年3月4日——2024年4月15日(30个工作日)

附件下载:
打印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策文件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公示公告

关于呼和浩特市科技城创新中心策划与规划项目征求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4-03-04 15:28点击量:

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一、规划范围

科技城创新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北部,范围面积约360.4公顷,基地北靠大青山与哈拉沁生态公园,西临东河,东有哈拉更河,依山近水,是首府东部新城发展轴上的北部门户节点,更是呼和浩特市科技城的核心区与示范区。

项目北至G110国道南侧,南至察哈尔大街,西至万通路,东至沙梁村东部塔利西路。基地南北宽约2.3公里,东西长约3.1公里,总用地面积约为360.4公顷(约5406亩)。

二、本项目编制原因

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科技城“高质量”样板和核心示范。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科技城建设应紧抓全球创新要素重组和国家战略机遇,对外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对内联动京津冀与呼包鄂乌城市群,在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起到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作用。同时,科技城作为呼市年轻的新区,充满着青春朝气与创新锐气,正迈向高质量高品质的发展之路。

呼和浩特科技城创新中心是首府东部新城发展轴上的门户节点,更是呼和浩特科技城的首开区、核心区。因此,科技城创新中心将作为新时代首府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成为科技城“高质量”样板和核心示范。

2、现有规划实施环境与实施条件发生变化,亟需通过新的规划设计协调衔接,战略性调整用地功能结构,以适应未来发展诉求。

根据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报批稿),科技城创新中心规划居住用地占比超过30%,而产业用地占比仅17%。依据原有控规用地及已批科技城发展规划,该片区规划的中央公园核心水面布局过大,方案并不适应北方的气候特征与水文条件,同时片区内的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地占比达18%,而科研用地占比仅7%。综上所述,现有规划已无法满足科技城作为呼市乃至自治区构筑科技创新发展支撑点的战略需求。

本次城市设计旨在传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协调推进本片区内的各项建设,为片区未来发展合理平衡产业与生活空间,并为原控规修编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编制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

《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2018)

《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标准》(GB/T 51358-2019)

《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设计指南》(2021)

《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2023)

《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2013)

《呼和浩特市城乡规划条例》(2017)

《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2022)

《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呼和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呼和浩特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35年)》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呼和浩特市城市色彩专项规划》

《呼和浩特市规划编制计算机辅助制图规范及成果归档数据标准(试行)》

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规定及相关规划。

四、主要规划设计内容

1、片区发展定位

本次规划提出“科创高地、低碳智城”的规划愿景,协调统筹科技城空间布局,以科技创新服务为着力点,目标将科技城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低碳科技先导区、中国北方大数据应用中心、区域综合科技创新中心。致力于低碳产业研发、智慧科创孵化两大主题,打造一个开放多元、活力共享的特色创新创业中心。

2、规划结构与用地布局

本次规划通过对呼和浩特市科技城的整体空间的统筹考虑,提出“4+6”低碳科创城行动计划,即以“四城”方向引领——“未来科技之城、低碳生态之城、青春时尚之城、智慧互联之城”,结合“绿色生境、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基建、绿色建筑”六大行动计划,形成目标引导与行动计划相结合的设计策略。

在空间上,规划形成“一心双轴两区”的总体格局。

一心:中部科创发展核心。

双轴:纵向百合路城市协同功能发展轴、横向研发创新发展轴。

两区:科创产业发展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细分为七个特色产业及服务组团,三个结合轨道交通站点的产城服务核心,以及外围三个智慧社区邻里中心节点。规划以有机聚合的模式进行整体功能布局。

通过对相关科创城区的功能业态配比的深入研究,本次规划用地布局在遵循国土空间规划强制性内容基础上,适当核减居住用地,优化调整产业与公共服务比例。本次规划用地规模为360.4公顷,全部为城市建设用地。其中,居住用地56.02公顷,占比15.54%(包含居住兼容商业用地4.32公顷,占比1.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2.27公顷,占比36.7%(包含科研用地98.23公顷,占比27.25%);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9.76公顷,占比2.71%;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83.24公顷,占比23.09%;公用设施用地1.84公顷,占比0.51%;绿地与广场用地77.29公顷,占比21.45%。

本规划区内居住人口约3万人。

3、规划设计方案

与原有国空方案相比,强制性内容达成一致,主要的路网线型走向保持一致。对中心绿地边界优化调整,满足国空中的绿地规模要求的同时保证中央公园的完整性与核心景观效果。对于中心绿地,本次设计取消水系,抬高中央绿地跨路,形成整体大型核心绿地空间。

空间形态强调灵动自然的大型城市开放空间与秩序规整的城市街区相结合的营城理念,同时强调建筑融合环境融入自然。核心区域整体天际线秩序大气,起伏韵律,围绕中央公园空间层层跌退,更好的实现城市空间与自然的对话。

本次规划策划的六大行动计划分别应用在绿色生境、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生活、绿色基建、绿色建筑六个方面。绿色生境,通过疏廊筑网、弹性海绵、环谷汇景三大亮点,打造全域式生态公园体验,描绘北方花园式城区。同时强调运动、娱乐、游览、艺术休闲等都市多元功能的融合,规划科技创新中心成为CAZ中央生态活力区。绿色产业,通过细胞式组团开发,科学构建数字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放大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形成功能有机融合的产业高地。绿色交通,以轨交为主要交通骨干,提出打造零高差街区,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规划智慧静态交通、绿色交通设施、新能源交通工具等引导绿色出行方式。绿色生活,打造可持续、多样化的数字低碳社区,面向未来人群,通过新型配置与特色配置项目的策划与引入,增加更多的社交服务空间,让科创人员更能发挥出创新潜能,让工作方式成为生活方式。绿色基建,以绿色能源、数字韧性、微排城市为理念,构建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微循环分布式能源站布置,有效利用地源热、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跑者与实践地。绿色建筑,通过引入光伏建筑一体化、地源热泵系统等八项节能低碳技术,打造全域绿色建筑群。

4、产业功能策划

本片区联动科技城建设,聚焦科技创新服务,以低碳产业研发、智慧科创孵化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开放、多元、充满活力和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中心。以创新驱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四新经济、五型经济为拓展,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 “1+3+N”现代产业体系,通过产业带动能力、产业集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资源匹配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产业筛选过滤,聚焦绿色科技产业,以数字经济、节能环保、新能源作为三大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同时发展多个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区域围绕中央科创绿谷,形成“一谷十五园”的特色产业空间,包含六个数字主题园,四个新能源主题园,以及三个节能环保主题园。围绕中央公园布局核心智慧科创研发产业、公共服务配套、城市展示等功能业态,构建区域城市发展的核心门户区。片区联动周边,结合城市TOD与城市综合服务设施,形成功能复合、空间开放的三大产城服务核心,横向覆盖服务设施范围,纵向混合不同功能,放大产业辐射带动效应。

5、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交通以低碳智能、绿色出行为理念,建立高效快网,以中央科创公园为核心,形成规整完善的路网系统,分为四级,依次为高速路及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高速路及快速路主要有京藏高速、110国道、科尔沁北路、察哈尔大街,红线宽度70米,引导交通快速通过;主干道为大青山街、万通路、丰州北路,红线宽度分为40米、50米两种,合理配置车行、骑行与人行交通,引导多种交通有序进行;次干道为百合路,红线宽度40米,为保证中央公园的完整性,百合路在中央公园段实行半下穿;支路红线宽度控制为16米、24米与30米。规划城市道路总长度为29公里,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为3:1:10,道路网密度为8km/km²。

规划范围内打造智慧静态交通,建设低碳基建设施网络、智慧共享停车和绿色设施,整体规划交通场站用地3.29公顷,包含1处配有公共停车场的公交场站,占地约1.9公顷;5处独立用地的公共停车场。规划停车场布局考虑与医院、文体设施、商业设施、交通枢纽等停车供需矛盾较突出的区域靠近设置,故在轨交沙梁村站点东侧绿地增加1处非独立占地的地下公共停车场。在新能源产业园内设置充电桩供电站,保证全域充电桩电力供应;结合停车场设置公用充电桩17处,结合社区内部停车场设置社区充电桩22处,结合加油加气站设置油、气、电一站式综合能源站,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服务,鼓励公共交通与私家车采用新能源形式。

本次规划区域内以规划的轨道交通站点和BRT环城快速公交站点为基础,设置区域范围内科创公交环线。以500米为服务半径布局公交站点,共规划公交站点12处,环城快速公交站点8处,实现公交覆盖率≥95%,规划轨道交通3号线站点沙梁村站和东柜站2处,确保公交与轨道交通系统、环城公交系统之间的便捷换乘,形成“轨道+BRT+公交环线”多层级共享交通体系,实现无缝衔接,高效换乘。

6、绿地开放空间系统规划

通过联动大青山、东河、哈拉更河等生态资源,凸显区域生态价值,以“疏廊筑网”绿色生境的策略,构建以中央科创公园为绿色核心,十字绿色轴线通山达河,田字绿廊锚固生态本底,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格局。

依据呼和浩特市城市绿化条例,合理布局绿化用地。以中央科创公园绿地为生态绿心,指状放射,织绿成网,建立“区域性公园绿地+社区级公园绿地+小游园微绿地”多层次的公园体系。构建城市-社区的两级开敞空间节点,包含1个城市级开敞空间节点、7处社区级开敞空间节点。同时加强中心绿地与周边组团及开放空间的绿道联系,结合步道织补繁荣绿道体系,串联多元都市景点,打造环谷绿道。

本次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共计77.29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21.45%。

7、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本片区规划居住人口约3万人。充分考虑科创产业发展的需求,面向科创精英人才、国际青年人才、全龄家庭三类未来社区人群,随场景构建多元新社区,布局教育、文化、医疗、体育以及其他生活服务设施。

(1)教育设施: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及《呼和浩特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引》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次规划预测人口规模,本次规划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1所小学。中小学用地共计15.09公顷,占总规划用地面积的4.18%。按照规范要求,本次规划中学每班50人,提供初中学位3000个;规划小学每班45人,提供小学学位3240个。规划5所幼儿园,其中一处为独立用地,用地共计0.38公顷;其余四处为配建幼儿园。

(2)文化设施:规划文化设施用地5.54公顷。包含高等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服务半径1000m,重点策划国际科创文化艺术中心、数字博物馆、网红打卡点等亮点服务配置,形成中央科创活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社区级文化设施6处,服务半径500m,独立占地,并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3)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医疗卫生用地4.18公顷。包含1处综合医院,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规划片区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技术服务。创新应用互联共享、智能服务等科创特色服务设施,并考虑与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等临近设置。

(4)体育设施:规划高等级体育中心1处,服务半径1000m,策划成为面向新城区全区的综合性体育运动中心,规划体育用地3.68公顷。居住区内部配置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结合生态廊道设置慢跑道等居民健身场地。

8、市政工程设施布局

综合相关规划研究成果及现状,完善基础市政设施配套。本次规划供应设施2处,共占地1.68公顷;规划环卫设施1处,占地0.16公顷。

规划范围内以绿色能源、数字韧性、微排城市为理念,构建先进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采用微循环分布式能源站布置,将科创中心打造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领跑者与实践地。规划能源中心占地0.88公顷,以1km为服务半径,以电能热能互补的形式,建立一网双源、互联互通的能源新格局。一期启动地块使用独立热泵供能;建设项目规模化后,根据需求分期布置分布式能源管线;分布式能源接入市电,构建能源微网,分布式能源中心与热泵配合调峰削谷。

9、开发强度及建筑高度控制

(1)开发强度控制

本片区采用综合区位、功能等圈层式开发,践行五级强度分区管控。

1)高强度建设区(2.5<FAR≤4.5)——主要集中在青城客厅TOD综合体区域、科创之窗产业服务区域、远期配套服务核心以及南部立交门户区域;

2)中高强度建设区(2.0<FAR≤2.5)——主要集中在产业服务节点周边区域,部分科创研发办公地块;

3)中等强度建设区(1.5<FAR≤2.0)——主要集中在生态居住组团,部分产业研发办公地块;

4)中低强度建设区(1.0<FAR≤1.5)——主要为部分科创研发区域、商业服务业地块;

5)低强度建设区(0<FAR≤1.0)——各个组团中的社区文化活动地块、社区商业、幼托地块、中小学地块、体育运动中心、医院等。

(2)建筑高度控制

规划范围内通过功能空间界面多元推导,践行五级高度分级管控。

1)地标控制区(80<H≤120m)——结合沙梁村地铁站的青城客厅TOD综合体区域,包含总部办公楼和星级酒店等;航天六院立交枢纽区域;

2)高层控制区一(60<H≤80m)——三个产城服务核心区域以及南部的察哈尔立交门户节点区域;

3)高层控制区二(48<H≤60m)——主要集中在居住及居住兼容商业混合地块,以及部分的科创研发区域;

4)中高层控制区(24<H≤48m)——主要分布在科创研发办公产业区及部分商住地块;

5)低多层控制区(0<H≤24m)——中央科创公园周边的文体、科创地块,以及体育运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地块、社区商业、幼托地块、中小学地块、医院等。

为了依法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切实保护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现面向全社会对呼和浩特市科技城创新中心策划与规划项目公开征求意见,自公示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可向我局反映,联系电话:0471-3591074,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城建环保大厦8楼(新东方教育大厦8楼)(本次公示为成果草案版,最终方案正在优化完善中,本规划所有数据以最终批复为准)

附图:

  1. 区位分析图
  2. 区域交通图
  3. 规划范围图
  4. 规划结构图
  5. 规划功能分布图
  6. 用地规划图
  7. 设计总平面图
  8. 总体鸟瞰效果图
  9. 局部鸟瞰效果图
  10. 局部透视效果图
  11. 产业目标示意图
  12. 产业体系结构示意图
  13. 科创产业布局图
  14. 科创核心功能分析图
  15. 三大产城服务核心分析图
  16. 道路交通系统图
  17. 静态交通系统规划图
  18.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
  19. 生态景观空间格局图
  20. 绿地系统规划图
  21.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教育设施
  22. 绿色能源系统规划图
  23. 开发强度控制图
  24. 建筑高度控制图

公示期:为2024年3月4日——2024年4月15日(30个工作日)

附件:

政策文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