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铸魂、富民、融通、和谐、稳定”五项行动为工作抓手,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
开展“铸魂”行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五个认同”。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今年共开展了相关活动150余场次。二是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增强“五个认同”。充分发挥96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辐射作用,培养和树立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三是用群众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增强“五个认同”。开展“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活动”,向全区征集各类优秀文艺作品1800余个。四是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增强“五个认同”。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专栏,共发布新闻稿件及新媒体产品400余条。持续开展“石榴同心杯”网络挑战答题赛,全区共有10万余人参与网上挑战答题。五是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五个认同”。在全社会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为重点的主题宣传活动,共开展宣传活动130余场。
开展“富民”行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牢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新城区202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363.1亿元、增速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31亿元、增速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亿元、增速10%,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一步强化了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条件。二是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绿色家园、美丽家园。截至目前,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44.3%,敕勒川草原、雅玛图森林公园成为首府市民高频打卡地。中心城区绿化率达39.2%,科尔沁体育公园、丁香路口袋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成为老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绿色底蕴。三是全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使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公共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民阅读工程深入实施,文艺创作、文化产品出新出彩。
开展“融通”行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制定并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实施方案》等三项计划实施方案,出台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工作方案》。二是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红石榴驿站”,发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职能作用,同时跳出窗口抓服务,延伸“红石榴驿站”的功能,建立“红石榴驿站”+居民议事+“暖蜂驿站”+“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文化传承”等模式。三是持续提升创建工作覆盖,所有区属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街道(镇)全部制定了创建方案,使创建工作全覆盖,大范围的开展。
开展“和谐”行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动民族事务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将社区网格体系与“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网络相融合,将社区网格长职能与民族宗教联络员职责相匹配,将民族工作的触角与群众需求相链接。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机制,依托“石榴籽”议事厅、小马扎议事厅等,发现群众所需,化解邻里矛盾,通过各族群众的共商共议,推动基层的共建共治,实现各族群众的生活融合、思想融合、感情融合、心理融合。
开展“稳定”行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建立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大风险督查检查机制。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开展风险评估,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处置,做实做细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来源:呼和浩特统一战线
编辑:于 菲
初审:李 捷
复审:杨 洁
终审:张 静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3-10-10 12:09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新城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铸魂、富民、融通、和谐、稳定”五项行动为工作抓手,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在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中,走在前、作表率。
开展“铸魂”行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五个认同”。围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今年共开展了相关活动150余场次。二是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增强“五个认同”。充分发挥96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的辐射作用,培养和树立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三是用群众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增强“五个认同”。开展“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活动”,向全区征集各类优秀文艺作品1800余个。四是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增强“五个认同”。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专栏,共发布新闻稿件及新媒体产品400余条。持续开展“石榴同心杯”网络挑战答题赛,全区共有10万余人参与网上挑战答题。五是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五个认同”。在全社会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为重点的主题宣传活动,共开展宣传活动130余场。
开展“富民”行动,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是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牢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新城区2023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363.1亿元、增速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31亿元、增速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7亿元、增速10%,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一步强化了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条件。二是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绿色家园、美丽家园。截至目前,大青山前坡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达44.3%,敕勒川草原、雅玛图森林公园成为首府市民高频打卡地。中心城区绿化率达39.2%,科尔沁体育公园、丁香路口袋公园等一大批公园绿地成为老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绿色底蕴。三是全力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使各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公共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民阅读工程深入实施,文艺创作、文化产品出新出彩。
开展“融通”行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制定并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实施方案》等三项计划实施方案,出台了《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工作方案》。二是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红石榴驿站”,发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职能作用,同时跳出窗口抓服务,延伸“红石榴驿站”的功能,建立“红石榴驿站”+居民议事+“暖蜂驿站”+“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文化传承”等模式。三是持续提升创建工作覆盖,所有区属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街道(镇)全部制定了创建方案,使创建工作全覆盖,大范围的开展。
开展“和谐”行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推动民族事务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将社区网格体系与“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网络相融合,将社区网格长职能与民族宗教联络员职责相匹配,将民族工作的触角与群众需求相链接。建立完善基层党组织议事机制,依托“石榴籽”议事厅、小马扎议事厅等,发现群众所需,化解邻里矛盾,通过各族群众的共商共议,推动基层的共建共治,实现各族群众的生活融合、思想融合、感情融合、心理融合。
开展“稳定”行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强化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建立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大风险督查检查机制。对重点工作、重大问题开展风险评估,对重大突发事件和敏感舆情进行分析研判处置,做实做细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来源:呼和浩特统一战线
编辑:于 菲
初审:李 捷
复审:杨 洁
终审:张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