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惠企利民政策专栏 - 利企政策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 农膜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
发布时间:2023-11-01 17:30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农牧水利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3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区农膜污染防治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和支撑,填补了我区该领域法律空白,也使我区成为全国第三个出台省级条例的省区。《条例》的出台对我区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重要法治保障作用。

一、《条例》制定的必要性

(一)制定并实施《条例》是我区粮食保增产和农民稳增收的客观要求。我区水资源相对匮乏、降雨偏小且分布不均,农膜覆盖技术因其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节劳减支等作用,是从根本上减轻干旱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2022年,全区各类农作物地膜覆盖总面积2851万亩,地膜使用量10.155万吨,为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作出了重大贡献。从目前地膜使用的趋势看,我区地膜用量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长期存在。《条例》的制定从我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再利用等方面均作出了详细规定,为保障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制定并实施《条例》是解决农田“白色污染”的根本出路。《条例》的出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区农膜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但是作为部门规章在实际应用中只能对农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及监管等环节予以规范。据有关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农田平均每亩地膜残留量为6公斤左右,特别是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以后,随着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使用,如果回收不到位,残留量会更大。另外,由于大量超薄地膜仍流入市场,使用以及回收、处理、再利用等环节衔接相对滞后,由此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条例》的制定明确规定在农业生产中禁用超薄地膜,为减少农田废旧地膜残留提供了法律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膜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问题。

(三)制定并实施《条例》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实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多次安排部署治理工作,对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回收、再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条例》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水平,巩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对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意义长远。2022年我区地膜回收量8.24万吨,《条例》科学引导分类处置,对有再利用价值的鼓励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对无法再利用的结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加法”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减法”。

二、《条例》制定过程

(一)立项。2022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入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并列入同年立法调研计划中。

(二)形成初稿并广泛征求意见。2022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自治区农牧厅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各盟市、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开展立法调研,不断修改完善。

(三)开展合法性审查及立法调研。2023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入地方性法规审议项目。自治区农牧厅、司法厅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市的部分旗县、苏木乡镇和区外进行了实地调研,广泛征求了各盟市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多次召开立法座谈会,经过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的《条例(草案)》。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议通过。202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条例》(草案)。

(五)自治区人大审议通过。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公开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2023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并予公布。

三、《条例》主要内容说明

《条例》分6个章节共30条,第一章总则主要阐述立法依据、名词解释以及政府组成部门职责分工;第二章生产、销售和使用,分别约束了各环节从业者、使用者的责任义务;第三章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主要对回收再利用环节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做了说明,同时规定了有关部门职能职责;第四章保障措施,明确了条例实施过程中,经费、制度各方面保障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对于违反本条例规定各相关行为的处罚措施及罚则;第六章附则公布了施行时间。

《条例》加强了从源头上防治农用薄膜污染,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农用薄膜污染防治负责,明确了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以便于农用薄膜产品的追溯和市场监管。

《条例》坚持强制性国家标准农用薄膜使用、回收与处置并重,对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途径,通过大力宣传、财政补贴、资金保障和鼓励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用薄膜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规定,针对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了违法成本,使权利与责任相对应。

四、自治区各盟市相关法规办法出台情况

乌兰察布市在全国地市级首家出台了《乌兰察布市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通辽市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2018年和2022年,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已经分别出台《巴彦淖尔市农用地膜管理办法(暂行)》、《赤峰市农用薄膜管理实施办法》。此次,自治区层面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对内蒙古法制化推进农膜污染防治有里程碑意义。

五、认真贯彻落实《条例》

(一)学习宣传《条例》。各级农牧、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深入学习《条例》,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熟悉掌握《条例》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及平台的作用,广泛宣传《条例》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使《条例》真正成为农膜生产企业、农膜经销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等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

(二)严格执行《条例》。各级农牧、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切实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动落实有关财政奖补政策,强化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包片回收责任制,加强对农膜生产企业和农膜经销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杜绝超薄农膜在区内生产、销售和使用,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农膜市场打假行动和农膜回收攻坚行动,严厉打击违反《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各级农牧、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要强化自身建设,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内蒙古,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力量。


新城区农牧水利局 转载自呼和浩特市农牧局

2023年11月1日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惠企利民政策专栏 - 利企政策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 农膜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

发布日期:2023-11-01 17:3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农牧水利局

2023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区农膜污染防治工作有了法律保障和支撑,填补了我区该领域法律空白,也使我区成为全国第三个出台省级条例的省区。《条例》的出台对我区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重要法治保障作用。

一、《条例》制定的必要性

(一)制定并实施《条例》是我区粮食保增产和农民稳增收的客观要求。我区水资源相对匮乏、降雨偏小且分布不均,农膜覆盖技术因其显著的增温保墒、抗旱节水、节劳减支等作用,是从根本上减轻干旱对我区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2022年,全区各类农作物地膜覆盖总面积2851万亩,地膜使用量10.155万吨,为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作出了重大贡献。从目前地膜使用的趋势看,我区地膜用量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废旧农膜对生态环境构成的压力长期存在。《条例》的制定从我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再利用等方面均作出了详细规定,为保障我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制定并实施《条例》是解决农田“白色污染”的根本出路。《条例》的出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区农膜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问题,虽然国家出台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但是作为部门规章在实际应用中只能对农膜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及监管等环节予以规范。据有关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区农田平均每亩地膜残留量为6公斤左右,特别是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以后,随着加厚高强度地膜推广使用,如果回收不到位,残留量会更大。另外,由于大量超薄地膜仍流入市场,使用以及回收、处理、再利用等环节衔接相对滞后,由此带来的农田“白色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条例》的制定明确规定在农业生产中禁用超薄地膜,为减少农田废旧地膜残留提供了法律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膜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问题。

(三)制定并实施《条例》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实需要。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多次安排部署治理工作,对农用薄膜的生产、销售、使用以及回收、再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条例》体现了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升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水平,巩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对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意义长远。2022年我区地膜回收量8.24万吨,《条例》科学引导分类处置,对有再利用价值的鼓励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对无法再利用的结合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加法”和环境污染最小化的“减法”。

二、《条例》制定过程

(一)立项。2022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入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并列入同年立法调研计划中。

(二)形成初稿并广泛征求意见。2022在前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自治区农牧厅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了各盟市、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开展立法调研,不断修改完善。

(三)开展合法性审查及立法调研。2023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将《条例》列入地方性法规审议项目。自治区农牧厅、司法厅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市的部分旗县、苏木乡镇和区外进行了实地调研,广泛征求了各盟市和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多次召开立法座谈会,经过反复研究修改,形成了提交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的《条例(草案)》。

(四)自治区人民政府审议通过。2023年7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条例》(草案)。

(五)自治区人大审议通过。经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公开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2023年9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并予公布。

三、《条例》主要内容说明

《条例》分6个章节共30条,第一章总则主要阐述立法依据、名词解释以及政府组成部门职责分工;第二章生产、销售和使用,分别约束了各环节从业者、使用者的责任义务;第三章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主要对回收再利用环节中各主体的责任义务做了说明,同时规定了有关部门职能职责;第四章保障措施,明确了条例实施过程中,经费、制度各方面保障措施;第五章法律责任,规定了对于违反本条例规定各相关行为的处罚措施及罚则;第六章附则公布了施行时间。

《条例》加强了从源头上防治农用薄膜污染,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农用薄膜污染防治负责,明确了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以便于农用薄膜产品的追溯和市场监管。

《条例》坚持强制性国家标准农用薄膜使用、回收与处置并重,对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规定,明确了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途径,通过大力宣传、财政补贴、资金保障和鼓励农用薄膜回收、再利用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农用薄膜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的规定,针对农用薄膜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的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加大了违法成本,使权利与责任相对应。

四、自治区各盟市相关法规办法出台情况

乌兰察布市在全国地市级首家出台了《乌兰察布市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条例》,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通辽市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2018年和2022年,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已经分别出台《巴彦淖尔市农用地膜管理办法(暂行)》、《赤峰市农用薄膜管理实施办法》。此次,自治区层面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用薄膜污染防治条例》,对内蒙古法制化推进农膜污染防治有里程碑意义。

五、认真贯彻落实《条例》

(一)学习宣传《条例》。各级农牧、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深入学习《条例》,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熟悉掌握《条例》的各项规定,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及平台的作用,广泛宣传《条例》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具体规定和法律责任,使《条例》真正成为农膜生产企业、农膜经销商、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等自觉遵循的行为规范。

(二)严格执行《条例》。各级农牧、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履行《条例》规定的职责,切实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推动落实有关财政奖补政策,强化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和细化包片回收责任制,加强对农膜生产企业和农膜经销市场的监督管理,依法杜绝超薄农膜在区内生产、销售和使用,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农膜市场打假行动和农膜回收攻坚行动,严厉打击违反《条例》规定的违法行为,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三)加强执法体系建设。各级农牧、工信、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依法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机构要强化自身建设,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为进一步推进我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保障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内蒙古,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贡献力量。


新城区农牧水利局 转载自呼和浩特市农牧局

2023年11月1日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