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2024年上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要求,区委依法治区办对新城区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与成效
(一)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一是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印发《新城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组织24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书面述法,3月7日中共新城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西街街道办事处、海拉尔路街道办事处、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依次进行现场述法。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党委(党组)、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6月12日,区委常委会召开第136次会议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听取2023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情况汇报。三是将法治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审议《新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新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规则》《新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
(二)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8次,抓实“1+4+12+N”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全区上下诚信建设“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树牢政务诚信。印发《新城区政务诚信建设提升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政府失信行为排查起底和集中整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形成25项整改事项,已全部整改完毕。提升信用信息归集质量,针对“双公示”数据瞒报、迟报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梳理自2021年以来近三年的“双公示”数据报送情况,共补充、修改上报数据近2万余条。三是强化商务诚信。目前我区已在6个领域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梳理信用奖惩案例6个,加大信用承诺信息归集力度,组织上报信用承诺信息8.8万余条。拓宽分级分类监管领域,在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分险、公共场所卫生达标、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实行分类监管。四是厚植社会诚信,在抖音平台建立专题专栏,共发布稿件73篇,制作专题短视频2条。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刊播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深化正反面典型案例宣传,加大对失信行为曝光力度。五是提升司法公信。选取150名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加强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网上公开行政复议决定书,开通“掌上复议”小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强化律师队伍监管,引导辖区内的10家律师事务所的全体律师、2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全体法律服务工作者签订诚信执业承诺书。
(三)加强政府履职能力
一是积极构建监管机制。对“两库一单”进行动态调整,更新健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汇总116项抽查事项清单,10.4万户市场主体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478人,制定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检查任务3批次,应检查市场主体数7户,制定部门内双随机抽查任务23批次,应检查市场主体数269户。二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精简办理流程,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发布详细操作指南和宣传信息,截至7月利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受理“高效办成一件事”545件。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将帮办代办工作细化为“现场兜底办”与“老弱病残孕上门办”两种模式。
(四)规范行政决策流程
一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通过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区长专题会、协调会等重要会议,参与重大决策研究论证,全面完善行政决策机制。3月15日印发《新城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5月15日印发《2024年新城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二是加强合法性审查。对区政府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重大行政措施、签署重大行政合同,进行前置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审核合同60份。三是及时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以新城区人民政府和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清理后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4件。
(五)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赋予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力,召开赋权座谈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确定保合少镇、各涉农街道6项行政执法权力事项,印发《关于重新调整新城区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力事项的通知》。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畜禽肉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排查辖区内网络餐饮,共检查餐饮单位1224家次,立案调查5家,停业整改9家,责令整改61家。开展药品领域专项工作,共检查医疗机构15家,检查药品零售企业90余家次,疫苗接种单位8家次。开展整治中蒙医行业乱象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监督检查,共对162户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所、11户蒙藏医诊所、25户中医院和中医门诊部进行监督核查,巡查养生机构等30余户,共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00余份。三是落实行政执法制度。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开展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梳理轻微违法行为免于、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工作。四是严格执法人员管理。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印发《新城区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举办新城区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组织开展执法人员线上培训,7月份第一批线上培训有967人参与。
(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一是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开展街道办及下辖社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充分运用新时期“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上半年共调解纠纷211件,涉及人数426人,金额256万元。二是稳步开展行政复议工作。2024年上半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8件,其中受理案件57件,不予受理案件21件。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建立覆盖线上线下、城乡全域的行政复议受理网络,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咨询电话和联系地址,并在全区以司法所为依托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开通“掌上复议”小程序。三是提高行政应诉工作质效。2024年上半年,共办理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35起,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31件,出庭率达100%。
(七)提高应急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一是编制修订应急预案。新城区9个区级预案已编制修订完成并督促部门、地区完成84个预案编制修订,印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900册下发至相关部门和地区。组建一支77人的应急救援大队,日常按照地域区划开展应急巡查。二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新城区10个重点涉灾部门和13个地区分别结合各自行业和地区灾害主要特点开展了150余场(次)防灾减灾宣传、宣教活动以及30余场(次)应急演练活动,参与人数近5万人次。三是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区划工作。对本地区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
(八)科学监督行政权力
一是开展个案监督工作。对各行政执法部门2023年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进行统计和梳理,向败诉频次高的应急管理局、城管局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二是开展涉企专项行政执法监督。监督覆盖与涉企行政执法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医疗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以行政裁量权滥用、执法“没有温度”问题、执法不作为问题等作为重点进行监督。三是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为司法所工作人员办理监督证,确保每个司法所有2人以上持有监督证。指导保合少司法所深入保合少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现场,对禁牧专项工作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推动构建区、镇(街道)二级全覆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四是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协同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社会监督员对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局禁牧工作开展执法专项监督。
(九)强化法治政府组织保障
一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将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新检枫桥之家”工作室设立“红石榴接待岗”,配备双语检察官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联合武汉大学法学院会签共建协议,夯实行政检察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内外培训、对新招录检察人员开展岗前培训等方式,提升检察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培育“法律明白人”147名,打造群众身边的基层法治人才队伍。二是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司法局举办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对新行政复议法重点及实务进行解读分析,重点执法部门60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公安分局积极推行“精准滴灌”式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制作《警综平台自接警录入教程》等规范执法“课程包”及精品“微课程”;紧贴实战需要,及时邀请专家教授、律师等开展针对性强的“短平快”业务培训。检察院根据检察人员不同需求,针对性开展信息写作、典型案例等培训,创新开展“检察官讲办案故事”专题活动,全面落实“青英”全链条人才培养。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新城区将着力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发挥依法治区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法治建设进程。积极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协调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委员会总揽、办公室统筹、协调小组归口、部门承办的依法治区工作体系。二是深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整合法律援助、公证服务、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资源,坚持以社会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导向,立足设施便民、业务惠民,积极向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三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法治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并将“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延伸至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共卫生等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重点领域。开展本年度案卷评查,强化评查结果运用,梳理共性和个性问题。强化个案监督结果运用,指导、督促行政执法部门全面履行行政执法职能。
新城区司法局 李苏日娜供稿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4-08-19 14:1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司法局
按照呼和浩特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2024年上半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要求,区委依法治区办对新城区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梳理,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与成效
(一)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一是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印发《新城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组织24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书面述法,3月7日中共新城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第7次会议上西街街道办事处、海拉尔路街道办事处、卫健委主要负责同志依次进行现场述法。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党委(党组)、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6月12日,区委常委会召开第136次会议暨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传达学习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精神,听取2023年全面依法治区工作情况汇报。三是将法治建设纳入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区委常委会审议《新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新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规则》《新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
(二)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工程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召开诚信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8次,抓实“1+4+12+N”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全区上下诚信建设“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二是树牢政务诚信。印发《新城区政务诚信建设提升工作方案》,持续深化政府失信行为排查起底和集中整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形成25项整改事项,已全部整改完毕。提升信用信息归集质量,针对“双公示”数据瞒报、迟报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梳理自2021年以来近三年的“双公示”数据报送情况,共补充、修改上报数据近2万余条。三是强化商务诚信。目前我区已在6个领域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梳理信用奖惩案例6个,加大信用承诺信息归集力度,组织上报信用承诺信息8.8万余条。拓宽分级分类监管领域,在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分险、公共场所卫生达标、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领域实行分类监管。四是厚植社会诚信,在抖音平台建立专题专栏,共发布稿件73篇,制作专题短视频2条。利用各类宣传载体,刊播宣传标语和公益广告。深化正反面典型案例宣传,加大对失信行为曝光力度。五是提升司法公信。选取150名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加强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网上公开行政复议决定书,开通“掌上复议”小程序,增强工作透明度。强化律师队伍监管,引导辖区内的10家律师事务所的全体律师、2家基层法律服务所的全体法律服务工作者签订诚信执业承诺书。
(三)加强政府履职能力
一是积极构建监管机制。对“两库一单”进行动态调整,更新健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汇总116项抽查事项清单,10.4万户市场主体检查对象、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478人,制定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检查任务3批次,应检查市场主体数7户,制定部门内双随机抽查任务23批次,应检查市场主体数269户。二是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精简办理流程,设立“高效办成一件事”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发布详细操作指南和宣传信息,截至7月利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受理“高效办成一件事”545件。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将帮办代办工作细化为“现场兜底办”与“老弱病残孕上门办”两种模式。
(四)规范行政决策流程
一是健全依法决策机制。通过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区长专题会、协调会等重要会议,参与重大决策研究论证,全面完善行政决策机制。3月15日印发《新城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5月15日印发《2024年新城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二是加强合法性审查。对区政府做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重大行政措施、签署重大行政合同,进行前置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审核合同60份。三是及时完成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以新城区人民政府和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清理后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4件。
(五)严格规范行政执法
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赋予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力,召开赋权座谈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确定保合少镇、各涉农街道6项行政执法权力事项,印发《关于重新调整新城区镇(街道)行政执法权力事项的通知》。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开展畜禽肉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覆盖排查辖区内网络餐饮,共检查餐饮单位1224家次,立案调查5家,停业整改9家,责令整改61家。开展药品领域专项工作,共检查医疗机构15家,检查药品零售企业90余家次,疫苗接种单位8家次。开展整治中蒙医行业乱象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监督检查,共对162户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所、11户蒙藏医诊所、25户中医院和中医门诊部进行监督核查,巡查养生机构等30余户,共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200余份。三是落实行政执法制度。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开展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 梳理轻微违法行为免于、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工作。四是严格执法人员管理。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日常管理,印发《新城区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方案》,举办新城区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组织开展执法人员线上培训,7月份第一批线上培训有967人参与。
(六)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一是坚持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开展街道办及下辖社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充分运用新时期“枫桥经验”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上半年共调解纠纷211件,涉及人数426人,金额256万元。二是稳步开展行政复议工作。2024年上半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78件,其中受理案件57件,不予受理案件21件。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建立覆盖线上线下、城乡全域的行政复议受理网络,在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咨询电话和联系地址,并在全区以司法所为依托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开通“掌上复议”小程序。三是提高行政应诉工作质效。2024年上半年,共办理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诉讼案件35起,积极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31件,出庭率达100%。
(七)提高应急事件依法处置能力
一是编制修订应急预案。新城区9个区级预案已编制修订完成并督促部门、地区完成84个预案编制修订,印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900册下发至相关部门和地区。组建一支77人的应急救援大队,日常按照地域区划开展应急巡查。二是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新城区10个重点涉灾部门和13个地区分别结合各自行业和地区灾害主要特点开展了150余场(次)防灾减灾宣传、宣教活动以及30余场(次)应急演练活动,参与人数近5万人次。三是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和区划工作。对本地区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
(八)科学监督行政权力
一是开展个案监督工作。对各行政执法部门2023年行政诉讼败诉案件进行统计和梳理,向败诉频次高的应急管理局、城管局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二是开展涉企专项行政执法监督。监督覆盖与涉企行政执法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医疗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领域,以行政裁量权滥用、执法“没有温度”问题、执法不作为问题等作为重点进行监督。三是健全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为司法所工作人员办理监督证,确保每个司法所有2人以上持有监督证。指导保合少司法所深入保合少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现场,对禁牧专项工作开展“伴随式”执法监督,推动构建区、镇(街道)二级全覆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四是拓宽行政执法监督渠道。协同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社会监督员对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综合行政执法局禁牧工作开展执法专项监督。
(九)强化法治政府组织保障
一是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将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新检枫桥之家”工作室设立“红石榴接待岗”,配备双语检察官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联合武汉大学法学院会签共建协议,夯实行政检察理论研究基础;通过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内外培训、对新招录检察人员开展岗前培训等方式,提升检察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培育“法律明白人”147名,打造群众身边的基层法治人才队伍。二是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培训。司法局举办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对新行政复议法重点及实务进行解读分析,重点执法部门60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培训。公安分局积极推行“精准滴灌”式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制作《警综平台自接警录入教程》等规范执法“课程包”及精品“微课程”;紧贴实战需要,及时邀请专家教授、律师等开展针对性强的“短平快”业务培训。检察院根据检察人员不同需求,针对性开展信息写作、典型案例等培训,创新开展“检察官讲办案故事”专题活动,全面落实“青英”全链条人才培养。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新城区将着力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发挥依法治区统筹协调作用,加快法治建设进程。积极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统筹协调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一体推进,充分发挥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凝聚工作合力,构建委员会总揽、办公室统筹、协调小组归口、部门承办的依法治区工作体系。二是深入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提高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整合法律援助、公证服务、行政复议等法律服务资源,坚持以社会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导向,立足设施便民、业务惠民,积极向群众提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三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法治政府建设。推动社会监督员参与监督,并将“伴随式”行政执法监督延伸至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公共卫生等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重点领域。开展本年度案卷评查,强化评查结果运用,梳理共性和个性问题。强化个案监督结果运用,指导、督促行政执法部门全面履行行政执法职能。
新城区司法局 李苏日娜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