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新政办发〔2020〕29号),现就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序开展。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关于法治宣传教育会议和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普法依法审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股室,确保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2022年会议已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1次。
(二)开展学习教育,提高法律素养。为切实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法律素养,适应新常态,我局采取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坚持自学、集体学习、会前学习等方式相结合,在学习内容安排上,将普法学习内容和审批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营造全局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干部职工开展普法学习,我局每周四组织开展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2022年干部职工普法学习共6次。
二、部门职能依法全面履行
(一)优化窗口设置,推进审批无差别受理
1. 以“综窗受理”为主要载体,分领域设置业务窗口,优化业务服务流程。新城区政务中心结合办事需求,统筹政务服务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人员配备,根据窗口办件量、事项网上办理深度及事项间关联性,结合“一件事”改革,合理整合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部门,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将原分属各单位的52个窗口整合为七个专区:综合受理专区、企业开办专区、工程审批专区,公安事项审批专区、集中进驻专区、即来即办专区、婚姻登记专区。2.梳理建立标准化事项清单。对全区28家单位事项重新进行梳理,共梳理事项3941项。其中依申请六类523项,依职权四类3103项,公共服务事项315项。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建立了“最多跑一次”“零跑腿”“即办件”等事项清单,在网上全面公开并进行动态化管理,全部建立标准化服务清单和办事模板,为无差别综合一窗人员业务受理奠定基础。3.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企业开办专区提供免费刻章、免费银行开户、免费邮寄和税票申领UK免费等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半天),真正实现企业注册“零成本”、“全流程免费服务”和“最多跑一次”。目前,窗口一站式企业新设立3289户,企业注销了1366户,总计4655。4.深入推进工程重点改革任务,促进项目快速落地。一是压缩流程,并联审批。围绕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涉及多部门的复杂事项,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提高投资项目整体审批效率,其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2019年的224天,压缩至2021年的7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78个工作日。二是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将审批时限压减至60日以内。三是围绕投资建设项目立项、施工、竣工等不同阶段的审批事项进行帮办代办。截止目前,通过工改专区帮办代办企业17家,企业投资项目备案80余个。5.深入推进“容缺受理”制度,助力政务服务提速。4月份,组织区属30家单位,梳理制定了我区第一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对全区87项业务39个材料实行容缺办理、承诺发证。并印发《新城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推进深化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容错纠错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利用数据共享,助力智能审批服务
1.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一网办理”。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政策依据、应提交的材料等全部通过互联网公示,方便办事群众查询。截止目前,全区已有36个部门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032项。网办率达到97.63%,即办件比率73.29%、承诺时限压缩比率70.7%、综合一窗受理平台已配置事项801项。2.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事项认领。对全区27家单位的依职权四类事项进行梳理,自治区“互联网+监管”系统存在事项804项,我区认领事项804项,编制发布率为100%。3.推进电子证照、印章采集。全面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对照市审批局提供的297种规范证照进行比对,新城区认领15个单位68种证照。汇总形成全区电子印章系统库,为全区26家单位制作电子印章信息,提交有效印模,制作电子印章U-key26个,推进电子印章统一应用。4.开展政务数据目录认领编报工作。对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清单明细表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我局分两批,共组织18家单位完成208个事项的政务数据目录编制工作。
(三)助企惠民,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1.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变“等审批”为“送服务”。打造“蒙速办·帮您办”代办服务,通过设置专职帮办代办人员,工程建设领域各进驻单位人员作为兼职帮办代办员,实行“1+N对1”包靠服务。深化帮办代办制度,将帮办代办服务范围由工程建设扩大到大厅全部业务领域。完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化机制,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疫情期间,开通“绿色通道”,优化线上主动服务模式,通过视频授权委托代办帮办全流程办理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因疫情影响无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等问题。2.建立满意度持续改进机制。组建专门队伍,通过办不成事窗口、意见评议箱等方式,掌握群众办事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3.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组织各镇、街道在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站,目前,92个便民服务中心(乡镇街道9个,社区59个,行政村24个)均已建立,87个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建有政务服务大厅,80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连接了政务外网,92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建立了帮办代办服务,45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完成权责清单上墙,92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人员配备到位,65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完成LED屏滚动显示事项,81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完善窗口资料夹。4.实现线上“好差评”全覆盖。今年9月份,按照市审批局统一要求,接入自治区“好差评”系统,政务服务中心52个窗口均已配备“好差评”评价器,并公布工作人员的姓名、照片、等身份信息及办理事项清单,工作人员全部亮明姓名、亮明身份、亮明职责,评价结果接入“蒙速办”平台。保合少镇、各街道办事处,村级社区,已经全部采取二维码、纸质评价表和意见箱进行评价,实现评价管理。5.“24小时政务超市”实现随时可办。将出入境、税务、社保等自助服务终端纳入政务服务大厅,打造“24小时政务超市”,目前已经进驻税务自助申报机2台、人社自助终端机1台、公安户政2台(照相机、取证机)、民政自助查询机1台、中国移动自助终端机1台、交警自助机1台、住房公积金查询机1台、电费自助缴费终端机1台、水费自助充值机1台、燃气自助缴费机1台,医保自助机1台,实行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一)强化规则“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要求,从制度规范层面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重大决策全过程,进一步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细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用刚性制度约束,确保重大决策规范高效。
(二)提升决策“科学”水平。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所有重要项目安排、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事宜,全部先由领导班子经会议研究,按程序上报。全力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三)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自觉接受监督、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公开电话、通讯地址及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设置行政执法举报箱,及时处理并反馈信息。
四、存在问题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我局虽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学习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普法学习上学得不深不透。二是在学法用法上主动性不够,部分干部职工还停留在理论学法阶段,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法用法水平不高,学到的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不能很好有效的结合。三是普法教育形式单一,创新形式不够,学习方式以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缺乏创新。
五、下ー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我局将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进一步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持续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进一步提高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为我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持续提高依法办事水平,进一步强化法律学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和窗口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能力,切实增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法治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大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3-03-10 14:25点击量:
来源: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根据《新城区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新政办发〔2020〕29号),现就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有序开展。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关于法治宣传教育会议和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普法依法审批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股室,确保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2022年会议已研究法治政府建设工作1次。
(二)开展学习教育,提高法律素养。为切实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法律素养,适应新常态,我局采取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坚持自学、集体学习、会前学习等方式相结合,在学习内容安排上,将普法学习内容和审批业务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营造全局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干部职工开展普法学习,我局每周四组织开展干部职工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养,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2022年干部职工普法学习共6次。
二、部门职能依法全面履行
(一)优化窗口设置,推进审批无差别受理
1. 以“综窗受理”为主要载体,分领域设置业务窗口,优化业务服务流程。新城区政务中心结合办事需求,统筹政务服务资源,完善配套设施,做好人员配备,根据窗口办件量、事项网上办理深度及事项间关联性,结合“一件事”改革,合理整合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部门,分类设置综合窗口,将原分属各单位的52个窗口整合为七个专区:综合受理专区、企业开办专区、工程审批专区,公安事项审批专区、集中进驻专区、即来即办专区、婚姻登记专区。2.梳理建立标准化事项清单。对全区28家单位事项重新进行梳理,共梳理事项3941项。其中依申请六类523项,依职权四类3103项,公共服务事项315项。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建立了“最多跑一次”“零跑腿”“即办件”等事项清单,在网上全面公开并进行动态化管理,全部建立标准化服务清单和办事模板,为无差别综合一窗人员业务受理奠定基础。3.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审批效率。企业开办专区提供免费刻章、免费银行开户、免费邮寄和税票申领UK免费等服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0.5个工作日(半天),真正实现企业注册“零成本”、“全流程免费服务”和“最多跑一次”。目前,窗口一站式企业新设立3289户,企业注销了1366户,总计4655。4.深入推进工程重点改革任务,促进项目快速落地。一是压缩流程,并联审批。围绕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涉及多部门的复杂事项,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提高投资项目整体审批效率,其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2019年的224天,压缩至2021年的70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78个工作日。二是实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将审批时限压减至60日以内。三是围绕投资建设项目立项、施工、竣工等不同阶段的审批事项进行帮办代办。截止目前,通过工改专区帮办代办企业17家,企业投资项目备案80余个。5.深入推进“容缺受理”制度,助力政务服务提速。4月份,组织区属30家单位,梳理制定了我区第一批容缺受理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对全区87项业务39个材料实行容缺办理、承诺发证。并印发《新城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推进深化改革优化政务服务容错纠错制度》,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措施和失信惩戒制度。
(二)利用数据共享,助力智能审批服务
1.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现“一网办理”。推动实体大厅与网上大厅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统一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办理。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政策依据、应提交的材料等全部通过互联网公示,方便办事群众查询。截止目前,全区已有36个部门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032项。网办率达到97.63%,即办件比率73.29%、承诺时限压缩比率70.7%、综合一窗受理平台已配置事项801项。2.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事项认领。对全区27家单位的依职权四类事项进行梳理,自治区“互联网+监管”系统存在事项804项,我区认领事项804项,编制发布率为100%。3.推进电子证照、印章采集。全面推广电子证照应用,对照市审批局提供的297种规范证照进行比对,新城区认领15个单位68种证照。汇总形成全区电子印章系统库,为全区26家单位制作电子印章信息,提交有效印模,制作电子印章U-key26个,推进电子印章统一应用。4.开展政务数据目录认领编报工作。对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清单明细表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我局分两批,共组织18家单位完成208个事项的政务数据目录编制工作。
(三)助企惠民,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1.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变“等审批”为“送服务”。打造“蒙速办·帮您办”代办服务,通过设置专职帮办代办人员,工程建设领域各进驻单位人员作为兼职帮办代办员,实行“1+N对1”包靠服务。深化帮办代办制度,将帮办代办服务范围由工程建设扩大到大厅全部业务领域。完善上门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化机制,满足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疫情期间,开通“绿色通道”,优化线上主动服务模式,通过视频授权委托代办帮办全流程办理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企业因疫情影响无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等问题。2.建立满意度持续改进机制。组建专门队伍,通过办不成事窗口、意见评议箱等方式,掌握群众办事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3.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组织各镇、街道在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站,目前,92个便民服务中心(乡镇街道9个,社区59个,行政村24个)均已建立,87个便民服务中心、站点建有政务服务大厅,80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连接了政务外网,92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建立了帮办代办服务,45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完成权责清单上墙,92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人员配备到位,65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完成LED屏滚动显示事项,81个便民服务中心或站点完善窗口资料夹。4.实现线上“好差评”全覆盖。今年9月份,按照市审批局统一要求,接入自治区“好差评”系统,政务服务中心52个窗口均已配备“好差评”评价器,并公布工作人员的姓名、照片、等身份信息及办理事项清单,工作人员全部亮明姓名、亮明身份、亮明职责,评价结果接入“蒙速办”平台。保合少镇、各街道办事处,村级社区,已经全部采取二维码、纸质评价表和意见箱进行评价,实现评价管理。5.“24小时政务超市”实现随时可办。将出入境、税务、社保等自助服务终端纳入政务服务大厅,打造“24小时政务超市”,目前已经进驻税务自助申报机2台、人社自助终端机1台、公安户政2台(照相机、取证机)、民政自助查询机1台、中国移动自助终端机1台、交警自助机1台、住房公积金查询机1台、电费自助缴费终端机1台、水费自助充值机1台、燃气自助缴费机1台,医保自助机1台,实行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一)强化规则“刚性”约束。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要求,从制度规范层面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重大决策全过程,进一步明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细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切实用刚性制度约束,确保重大决策规范高效。
(二)提升决策“科学”水平。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所有重要项目安排、重大事项决策、大额资金使用事宜,全部先由领导班子经会议研究,按程序上报。全力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三)自觉接受各方监督。自觉接受监督、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公开电话、通讯地址及电子邮箱等联系方式,设置行政执法举报箱,及时处理并反馈信息。
四、存在问题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我局虽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学习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普法学习上学得不深不透。二是在学法用法上主动性不够,部分干部职工还停留在理论学法阶段,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法用法水平不高,学到的法律知识与实际工作不能很好有效的结合。三是普法教育形式单一,创新形式不够,学习方式以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缺乏创新。
五、下ー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中,我局将有针对性的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宣传,进一步落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持续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与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进一步提高法治方式化解矛盾、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为我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持续提高依法办事水平,进一步强化法律学习教育,提高干部职工和窗口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窗口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能力,切实增强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水平。三是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提升法治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大力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