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新城 - 投资新城 - 招商引资
新城区外商投资指引
发布时间:2024-08-15 10:30 点击量:68
来源: 商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新城概况

新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东北部。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建造的“绥远城”俗称“新城”而得名。辖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镇、12个街道办事处。

(一)行政区划

1.呼伦贝尔北路街道办事处。东至兴安北路,南至兴松街,西至通道北路,北至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北二环快速路与呼伦贝尔北路交叉路口西北角原呼伦路区域服务中心办公楼。

2.丁香北路街道办事处。东至东河河西堤岸,南至爱民街,西至兴安北路,北至北二环快速路。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新城区成吉思汗东街新城公检法办公区院内现丁香北路区域服务中心办公场所。

3.万通路街道办事处。东至赛罕区巴彦街道,南至新华东街,西至东河河西堤岸,北至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海拉尔东路与万通路交汇处东方银座D座原东河区域服务中心办公楼。

4.东河街道办事处。东至沙梁村与塔利村边界,南至北二环快速路,西至兴安北路,北至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红山街伊泰•华府晴翠小区东侧。

5.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东起保合少镇西边界,南至大青山街,西与回民区攸攸板镇接壤,北与武川县大青山乡为界。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位于兴安北路东、大青山街北侧。

6.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东至东河西堤岸,南至新华东街,西至展览馆东路,北至成吉思汗东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丰州路16号。

7.东风路街道办事处。东至展览馆东路,南至新华东街,西至兴安北路,北至爱民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光华街外贸巷南口。

8.锡林郭勒北路街道办事处。东至呼伦贝尔南路,南至健康街,西至通道北路,北至海拉尔大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胜利西街通北1小区内。

9.东街街道办事处。东起兴安北路,南至乌兰察布大街,西至昭乌达路,北起海拉尔大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明秀巷将军花园名仕园小区。

10.新城西街街道办事处。东临哲里木路,南到乌兰察布西街,西至呼伦贝尔北路,北接胜利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呼伦贝尔北路与北垣西街东北角。

11.海拉尔路街道办事处。东起兴安北路,西至通道北路,南邻海拉尔大街,北到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属院东。

12.保合少镇。保合少镇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东与卓资县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西和南同赛罕区的巴彦镇、榆林镇交界。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保合少村。

(二)社会经济

(1)地区生产总值

2023年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4.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89.84亿元,同比增长7.1%,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5.08亿元,同比增长7.0%,建筑业增加值84.77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661.82亿元,同比增长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656元,同比增长6.6%,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6101.1美元。

(2)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0.4:11.9:87.7。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3%,拉动经济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4%,拉动经济上升7.2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8.8%,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7.2%,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收入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56999万元,同比增长7.2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6899万元,同比增长31.21%。

(4)农业经济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78.5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3.1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65.42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17.8吨,其中:小麦产量332吨,玉米产量755吨,豆类产量13.7吨。油料产量765吨,蔬菜产量8041.76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43.86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88吨,其中:地膜使用量44.2吨,地膜覆盖面积953公顷。

(5)工业经济

全区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其中重工业同比下降2.1%;轻工业同比增长24.0%。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建材25374吨,乳制品1341.48吨,小麦粉66543.12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下降38.7%,利润总额5183.1万元,同比增长172.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4.98%。

(6)建筑业

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2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2.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8%,竣工房屋面积31.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5%,房屋建筑竣工率18.3%。

(7)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3%,基础建设投资同比增长52.1%。

全年新开工项目:基建类51个,房地产4个,完成投资额22.16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78.97亿元,同比增长8.3%;商品房销售面积47.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商品房销售额56.74亿元,同比增长10.3%。

(8)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23亿元,同比增长13.4%,总量较上年增加36.89亿元,其绝对值占全市比重26.1%。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23家,其中,批发业61家,零售业62家。全区共有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77家,其中星级酒店7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3家。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121.8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42亿元,同比增长68.4%。

(9)服务业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0家,占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31.1%,实现营业收入691.59亿元,同比增长7.9%。

14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隶属于10个行业门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5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7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家;教育业2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家;房地产业17家。

2023年,我区的26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8.41亿元,同比增长7.2%,其总量占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2.18%。

(10)招商引资

2023年签约项目105个,协议投资额378.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75亿元,全年招商工作在全市排名中名列前茅。

(11)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认定呼和浩特市企业研发中心11家,认定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11家。全区年内专利授权数132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349件,实用新型专利数826件,外观设计146件。商标申请2861件,商标授权1469件,商标有效注册16993件。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2023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38500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2596人,高中在校学生15904人。初中毕业生8541人,高中毕业生4266人。年末共有小学32所,在校学生58945人。年末共有幼儿园73所,在园儿童14463人,专任教师136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12)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和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10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83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60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3513人。截至年末,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34万元,年末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69户,共计2383人。

(13)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8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4个草原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艺术院校1 所,业余表演团体 156支,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204558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9个,影剧院9家。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区共有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2家。共有床位47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889人,执业(助理)医师254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1个,游泳馆19个,赛马场2个。全区拥有室内体育场地276个,拥有室外体育场1168个(包含所有驻区单位体育场地数),笼式足球场地149个,室外健身路径369套,人均体育场地2.99平方米。

(14)人口

据新城公安分局人口统计年报表显示,2023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88047户,户籍总人口477369人,其中:城镇人口463612人,乡村人口13757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6.2。

(15)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23年新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33元,同比增长4.6%,人均增加2495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9822元;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36568元,同比增长22%,人均增加6597元,其人均支出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4161元。

二、新城区招商引资方向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紧紧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提速。通过构建“1+3”产业布局,以总部研发和中试为核心,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科技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与此同时,依托这些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新城区逐步形成了涵盖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牧业等多个产业的雏形,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总部研发和中试: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总部研发和中试作为新城区产业布局中的核心板块,不仅为区域经济带来了前沿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的引进,更在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群形成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新城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将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城区,推动了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例如,内蒙古路桥集团、山东国能有限公司、陕西路桥集团等企业的区域总部项目相继落地,不仅助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还为推动新城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中交一公局等企业的入驻,显著提升了新城区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力,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通过引入这些知名企业,新城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有效促进了相关技术的本地化转化,进一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的领航者‍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新城区依托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积极引进数字化转型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当前,多个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数字经济项目已经成功落地。例如,北京时空天地卫星项目、百度智能云AI数据基地项目、国信钧元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等,充分展示了新城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布局。

这些项目不仅加速了数据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还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此外,内蒙古卓傲科技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基地、超翔充电桩项目、中泽智慧水务项目的成功引入,进一步拓宽了数字经济的应用领域,为新城区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仅推动了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为新城区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智能制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智能制造是新城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新城区积极布局智能制造产业,吸引了众多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入驻。浙江孚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项目、中环产业科技城基地项目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引进,标志着新城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迈出了坚实一步。

这些项目不仅引入了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推动了区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还进一步强化了新城区作为内蒙古制造业高地的战略地位。同时,内蒙古中青电缆稀土电缆项目、深圳旭明昇人工智能算力项目等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重点项目,为新城区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含量,还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发展,为区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

生物科技作为新城区的另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医药研发、生物育种、检测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依托完善的创新平台和技术支持,新城区积极推动生物科技领域的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集群效应。代表性项目包括内蒙古奥享生物疫苗项目、盈科生物实验室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新城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生物科技项目不仅推动了新城区在疫苗研发、生物育种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转化与应用,加快了区域生物科技产业的集聚发展。与此同时,蒙新农种业生物育种平台项目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提升了区域现代农牧业的技术水平,为新城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项目的引入,进一步巩固了新城区在生物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5)文化创意与现代农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除了三大支柱产业,新城区在文化创意和现代农牧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丰富了新城区的经济结构,还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文化创意领域,内蒙古云熙鲤文旅综合体项目、祺晟源大窑民俗村项目、揽山原舍文旅项目等特色文旅项目的引进,展示了新城区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项目通过创新文旅模式,不仅增强了新城区的文化吸引力,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游客,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现代农牧业领域,奶产业链大厦项目、国信(内蒙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的引进,通过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农牧业,进一步提升了新城区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巩固了新城区作为农牧业大区的地位,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助力区域现代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6)展望未来: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助推高质量发展‍

随着“1+3”产业布局的深入推进,新城区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高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目光。在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下,新城区的产业基础正在不断优化升级。未来,新城区将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推动区域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集聚增长。

新城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热忱欢迎更多有识之士、优质企业入驻,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共赢发展。

三、新城区部门联系方式

(1)新城区投资促进局

地   址:成吉思汗大街29号新城区政府党政机关大楼西配楼二楼、三楼

邮   编:010010

电   话:办公室:0471-6218693

投资股:0471-6218488

邮   箱:xcqqyjjhzj@163.com

办公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00

(2)新城区商务局

地   址:新城区车站前街与广场西路交叉路口水岸小镇F区3号楼

邮   编:010010

电   话:办公室:0471-2387084

邮   箱:xcqswj2024@163.com

办公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00

附件1: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

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附件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新城 - 投资新城 - 招商引资

新城区外商投资指引

发布日期:2024-08-15 10:30点击量:

来源:商务局

一、新城概况

新城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东北部。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是由清代建造的“绥远城”俗称“新城”而得名。辖区总面积70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辖1镇、12个街道办事处。

(一)行政区划

1.呼伦贝尔北路街道办事处。东至兴安北路,南至兴松街,西至通道北路,北至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北二环快速路与呼伦贝尔北路交叉路口西北角原呼伦路区域服务中心办公楼。

2.丁香北路街道办事处。东至东河河西堤岸,南至爱民街,西至兴安北路,北至北二环快速路。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新城区成吉思汗东街新城公检法办公区院内现丁香北路区域服务中心办公场所。

3.万通路街道办事处。东至赛罕区巴彦街道,南至新华东街,西至东河河西堤岸,北至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海拉尔东路与万通路交汇处东方银座D座原东河区域服务中心办公楼。

4.东河街道办事处。东至沙梁村与塔利村边界,南至北二环快速路,西至兴安北路,北至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在红山街伊泰•华府晴翠小区东侧。

5.大青山街街道办事处。东起保合少镇西边界,南至大青山街,西与回民区攸攸板镇接壤,北与武川县大青山乡为界。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位于兴安北路东、大青山街北侧。

6.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东至东河西堤岸,南至新华东街,西至展览馆东路,北至成吉思汗东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丰州路16号。

7.东风路街道办事处。东至展览馆东路,南至新华东街,西至兴安北路,北至爱民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光华街外贸巷南口。

8.锡林郭勒北路街道办事处。东至呼伦贝尔南路,南至健康街,西至通道北路,北至海拉尔大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胜利西街通北1小区内。

9.东街街道办事处。东起兴安北路,南至乌兰察布大街,西至昭乌达路,北起海拉尔大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明秀巷将军花园名仕园小区。

10.新城西街街道办事处。东临哲里木路,南到乌兰察布西街,西至呼伦贝尔北路,北接胜利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呼伦贝尔北路与北垣西街东北角。

11.海拉尔路街道办事处。东起兴安北路,西至通道北路,南邻海拉尔大街,北到成吉思汗大街。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家属院东。

12.保合少镇。保合少镇位于呼和浩特市东北部,东与卓资县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西和南同赛罕区的巴彦镇、榆林镇交界。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为新城区保合少村。

(二)社会经济

(1)地区生产总值

2023年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4.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89.84亿元,同比增长7.1%,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5.08亿元,同比增长7.0%,建筑业增加值84.77亿元,同比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661.82亿元,同比增长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2656元,同比增长6.6%,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6101.1美元。

(2)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0.4:11.9:87.7。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3%,拉动经济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4%,拉动经济上升7.2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8.8%,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7.2%,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收入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56999万元,同比增长7.26%。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6899万元,同比增长31.21%。

(4)农业经济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78.5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3.1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665.42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217.8吨,其中:小麦产量332吨,玉米产量755吨,豆类产量13.7吨。油料产量765吨,蔬菜产量8041.76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43.86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88吨,其中:地膜使用量44.2吨,地膜覆盖面积953公顷。

(5)工业经济

全区1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其中重工业同比下降2.1%;轻工业同比增长24.0%。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建材25374吨,乳制品1341.48吨,小麦粉66543.12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1亿元,同比下降38.7%,利润总额5183.1万元,同比增长172.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3.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104.98%。

(6)建筑业

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41家,比上年增加2家。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2.2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8%,竣工房屋面积31.5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3.5%,房屋建筑竣工率18.3%。

(7)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3%,基础建设投资同比增长52.1%。

全年新开工项目:基建类51个,房地产4个,完成投资额22.16亿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78.97亿元,同比增长8.3%;商品房销售面积47.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商品房销售额56.74亿元,同比增长10.3%。

(8)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23亿元,同比增长13.4%,总量较上年增加36.89亿元,其绝对值占全市比重26.1%。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23家,其中,批发业61家,零售业62家。全区共有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77家,其中星级酒店7家:四星级4家、三星级3家。2023年限额以上零售额实现121.8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42亿元,同比增长68.4%。

(9)服务业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0家,占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31.1%,实现营业收入691.59亿元,同比增长7.9%。

14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隶属于10个行业门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5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5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7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家;教育业2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家;房地产业17家。

2023年,我区的26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8.41亿元,同比增长7.2%,其总量占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2.18%。

(10)招商引资

2023年签约项目105个,协议投资额378.4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75亿元,全年招商工作在全市排名中名列前茅。

(11)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23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认定呼和浩特市企业研发中心11家,认定自治区企业研发中心11家。全区年内专利授权数132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349件,实用新型专利数826件,外观设计146件。商标申请2861件,商标授权1469件,商标有效注册16993件。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2023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38500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2596人,高中在校学生15904人。初中毕业生8541人,高中毕业生4266人。年末共有小学32所,在校学生58945人。年末共有幼儿园73所,在园儿童14463人,专任教师136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12)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和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010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83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60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3513人。截至年末,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134万元,年末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669户,共计2383人。

(13)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88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4个草原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艺术院校1 所,业余表演团体 156支,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204558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9个,影剧院9家。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区共有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5家,一级医院14家,乡镇卫生院2家。共有床位4751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889人,执业(助理)医师2547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全民健身中心(体育馆)1个,游泳馆19个,赛马场2个。全区拥有室内体育场地276个,拥有室外体育场1168个(包含所有驻区单位体育场地数),笼式足球场地149个,室外健身路径369套,人均体育场地2.99平方米。

(14)人口

据新城公安分局人口统计年报表显示,2023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88047户,户籍总人口477369人,其中:城镇人口463612人,乡村人口13757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6.2。

(15)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23年新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33元,同比增长4.6%,人均增加2495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9822元;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36568元,同比增长22%,人均增加6597元,其人均支出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4161元。

二、新城区招商引资方向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紧紧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扶持,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提速。通过构建“1+3”产业布局,以总部研发和中试为核心,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科技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与此同时,依托这些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新城区逐步形成了涵盖电子信息、生物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农牧业等多个产业的雏形,为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总部研发和中试: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总部研发和中试作为新城区产业布局中的核心板块,不仅为区域经济带来了前沿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的引进,更在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集群形成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新城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将区域总部设立在新城区,推动了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例如,内蒙古路桥集团、山东国能有限公司、陕西路桥集团等企业的区域总部项目相继落地,不仅助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还为推动新城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同时,中国铁建大桥局集团、中交一公局等企业的入驻,显著提升了新城区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竞争力,促进了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通过引入这些知名企业,新城区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有效促进了相关技术的本地化转化,进一步增强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数字经济:未来产业的领航者‍

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新城区依托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积极引进数字化转型项目,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崛起。当前,多个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数字经济项目已经成功落地。例如,北京时空天地卫星项目、百度智能云AI数据基地项目、国信钧元数据要素综合服务中心项目等,充分展示了新城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前沿布局。

这些项目不仅加速了数据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还进一步推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此外,内蒙古卓傲科技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基地、超翔充电桩项目、中泽智慧水务项目的成功引入,进一步拓宽了数字经济的应用领域,为新城区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不仅推动了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还为新城区打造创新驱动型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智能制造: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

智能制造是新城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新城区积极布局智能制造产业,吸引了众多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入驻。浙江孚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项目、中环产业科技城基地项目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的引进,标志着新城区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迈出了坚实一步。

这些项目不仅引入了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推动了区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提升,还进一步强化了新城区作为内蒙古制造业高地的战略地位。同时,内蒙古中青电缆稀土电缆项目、深圳旭明昇人工智能算力项目等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重点项目,为新城区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提升了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含量,还促进了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和发展,为区域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生物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

生物科技作为新城区的另一大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医药研发、生物育种、检测技术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依托完善的创新平台和技术支持,新城区积极推动生物科技领域的招商引资,逐步形成了生物产业集群效应。代表性项目包括内蒙古奥享生物疫苗项目、盈科生物实验室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标志着新城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集聚初具规模。

生物科技项目不仅推动了新城区在疫苗研发、生物育种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带动了相关技术的快速转化与应用,加快了区域生物科技产业的集聚发展。与此同时,蒙新农种业生物育种平台项目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提升了区域现代农牧业的技术水平,为新城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项目的引入,进一步巩固了新城区在生物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

(5)文化创意与现代农牧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除了三大支柱产业,新城区在文化创意和现代农牧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不仅丰富了新城区的经济结构,还为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文化创意领域,内蒙古云熙鲤文旅综合体项目、祺晟源大窑民俗村项目、揽山原舍文旅项目等特色文旅项目的引进,展示了新城区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项目通过创新文旅模式,不仅增强了新城区的文化吸引力,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游客,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在现代农牧业领域,奶产业链大厦项目、国信(内蒙古)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的引进,通过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农牧业,进一步提升了新城区农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率。这些项目的落地,不仅巩固了新城区作为农牧业大区的地位,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助力区域现代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6)展望未来:持续深化招商引资,助推高质量发展‍

随着“1+3”产业布局的深入推进,新城区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的招商引资高地,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目光。在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生物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下,新城区的产业基础正在不断优化升级。未来,新城区将继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更多优质项目,推动区域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助力区域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集聚增长。

新城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热忱欢迎更多有识之士、优质企业入驻,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实现共赢发展。

三、新城区部门联系方式

(1)新城区投资促进局

地   址:成吉思汗大街29号新城区政府党政机关大楼西配楼二楼、三楼

邮   编:010010

电   话:办公室:0471-6218693

投资股:0471-6218488

邮   箱:xcqqyjjhzj@163.com

办公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00

(2)新城区商务局

地   址:新城区车站前街与广场西路交叉路口水岸小镇F区3号楼

邮   编:010010

电   话:办公室:0471-2387084

邮   箱:xcqswj2024@163.com

办公时间:上午:9:00—12:00

下午:13:30—17:00

附件1: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

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附件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