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城区保合少镇保合少村内的高凤英烈士故居,是清朝光绪年间建的四合大院,占地3000平方米。故居正房通面阔27米,院落进深41.5米,建筑为土木结构。
高凤英烈士故居大门是青砖垒的拱式带顶建筑,门后有照壁。大门坐北朝南,已改建。原院落中有正房面阔四间,屋面单坡。正房西侧旁砌两间,屋面单坡。正房东侧新建四间。2007年整体重建。
高凤英故居改建后的院门(摄影:齐纬)
高凤英故居改建后的正房(摄影:齐纬)
高凤英1909年出生于土默特旗保合少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原名云吉祥,蒙名德勒登,十二岁时父亲病逝,三年后母亲也去世。1929年,高凤英在姐夫佛鼎的启发、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跟随佛鼎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的一名交通员。不久,由佛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前往乌兰巴托学习。1935年春,奉派回国开展地下斗争。1941年不幸被日本侵略者在大青山万家沟杀害。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5-07-11 09:44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位于新城区保合少镇保合少村内的高凤英烈士故居,是清朝光绪年间建的四合大院,占地3000平方米。故居正房通面阔27米,院落进深41.5米,建筑为土木结构。
高凤英烈士故居大门是青砖垒的拱式带顶建筑,门后有照壁。大门坐北朝南,已改建。原院落中有正房面阔四间,屋面单坡。正房西侧旁砌两间,屋面单坡。正房东侧新建四间。2007年整体重建。
高凤英故居改建后的院门(摄影:齐纬)
高凤英故居改建后的正房(摄影:齐纬)
高凤英1909年出生于土默特旗保合少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原名云吉祥,蒙名德勒登,十二岁时父亲病逝,三年后母亲也去世。1929年,高凤英在姐夫佛鼎的启发、教育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跟随佛鼎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的一名交通员。不久,由佛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春,前往乌兰巴托学习。1935年春,奉派回国开展地下斗争。1941年不幸被日本侵略者在大青山万家沟杀害。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