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子阳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一部全景式呈现大青山厚重文化底蕴的通俗读物——《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近日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古称阴山、祁连山、天山、黑山、秦山、大斤山、青山、夹山、达兰哈喇、达兰特哩衮、库库哈绍等,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7′~112°17′,北纬40°34′~41°14′,海拔在1800~2000米,东起大黑河上游谷地,西至昆都仑河,几乎横贯呼和浩特东西全境,并坐拥包头、乌兰察布部分地境。
在现今中国的山岳家族中,大青山寂寂无闻、悄无声息,其名气被泰山、华山等要甩出好几条街。但鲜为人知的是,大青山有着异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极为高贵的文化身份,是远远未被我们全面认知的文化宝藏。呼和浩特的建城与大青山息息相关,内蒙古的很多文脉浓缩在大青山中。与北京周口店人同期的大窑文化,是内蒙古远古人类活动的源头。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中国最早的长城,内蒙古最早的人和最早的城……都在大青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斑斑痕迹。中国历史上有三十余位帝王和七十余位文臣武将更与这座神奇的山脉结下了不解之缘。
处于中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处的大青山,历来就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地,荤粥、土方、猃狁、林胡、匈奴、鲜卑、敕勒、柔然、突厥、汪古、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曾驻牧、生活、繁衍于此;这里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与匈奴,北魏与柔然,隋唐与突厥,都以此为主舞台,演出了跌宕起伏的恢宏历史活剧。周穆王伐犬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击匈奴、唐败突厥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或与此有关。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等典故涉及的史实与阴山脚下的平川旷野有关。下马威、不寒而栗、一箭双雕等成语典故,均出自大青山地域。蒙恬造笔、木兰从军、孟姜女哭长城、杨六郎三箭定边关等民间传说,在此流传甚广。司马迁、郦道元、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元稹、赵延寿、耶律楚材、纳兰性德、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太祖、唐太宗、清圣祖等史学巨擘、诗坛大家乃至帝王将相,有的不远千里数次巡游,流传至今的诗词曲赋有400余篇。其中《敕勒歌》《木兰辞》《胡笳十八拍》《出塞》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历经千余年仍传唱不衰,成为内蒙古最亮丽的文化名片。呼和浩特大黑河畔的青冢(昭君墓)也是由诗仙、诗圣的吟咏而声名鹊起、名扬天下……如果把大青山比作一本书,那么他绝对是一部融地理、人文、历史、神奇为一体,贯通古今、深藏千万年的史诗般恢弘巨著。
近年来,大青山实施了史无前例的生态建设工程,区域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历史画卷再次在中国北疆精彩呈现。在全力守护好大青山这片碧绿、这方蔚蓝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大青山独特厚重的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把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引领发展的“金山银山”,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本书分甲、乙两辑,以大青山厚重文脉为主线,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着力点,坚持客观性、系统性、故事性、通俗性、趣味性并重,以独特的视角,用近五十万字、近五百幅图,对上迄史前7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下至近现代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漫长历史长河中有关大青山的标志性人、物、事,进行深入、深刻、生动的梳理呈现。每篇文章既是独立的单元,又与前后形成统一的整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景式展现大青山的清晰历史脉络、厚重文化内涵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光耀足迹,让读者穿梭于不同时代,感受着这座并非驰誉中外、偏处北疆的“普通山岳”的非同寻常。
本书践行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将大青山置于整个中华文化当中,认真梳理有史可寻的、在此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重要人和事,同时广泛搜集整理流传在民间的一个个生动故事,这也是大青山厚重文脉的重要传承。书中所列考证观点不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兼取诸家之说,有的也提出作者的刍荛之见,绘事后素,椎轮大辂,对大青山文脉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中国农耕和游牧文化的牵手处
内蒙古远古人类的摇篮
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土
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跳板”
兵家必争之地
各民族交往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神奇的帝王之乡
北魏王朝的龙兴之地
隋唐王朝从这里走出
敕勒歌的故乡
关陇集团的发源地
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大青山在中华文化中留下的这些光耀足迹,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广泛查阅历史典籍、实地探访古迹、虚心求教专家学者、寻访各方故老所取得的重要认识和成果,提升了大众的以往认知,也为大青山文旅融合奠定了基础。这些文化内涵,让大青山不再仅仅是一座自然意义上的山脉,而成为一段暂时封存却未被遗忘的记忆,一张最能代表内蒙古文化和气息的地域名片,一本高度浓缩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恢宏巨制。
------------------------------------------------------------------------------------------------------------------------
作者简介:赵子阳:男,1982年生于大青山南麓盛乐,民革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先后在中学、高校及行政机关工作。现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民委副主任、民革新城区总支副主委,新城区政协委员。近年来业余时间致力于中华马文化和阴山(大青山)地域文化研究,出版《马•诗赋——马文化诗词曲赋笺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9年)、《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9年),在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日报等媒体发表《大青山赋》《“大青山”名称流变考》等文章20余篇。
新城区政府办公室 供稿
------------------------------------------------------------------------------------------------------------------------
去年冬,我接受党委宣传部编辑马文化丛书任务,以丛书各卷作者人选商之同道。至《马. 诗赋》卷,有同仁提出请青年学者赵子阳任其事。相询之下,知子阳系内蒙古师大文学院硕士毕业,现任职于行政单位。尽管同仁说子阳一心向学,素有根底,且倾心研究本土文化,于兹有年,然以此丛书时间紧,任务重,内心终存疑虑。于是乃相约与子阳座谈。一见之下,觉子阳低调谦和,简括朗练,言辞娓娓,中和切要,且腹笥颇丰,识见亦有不同于常人处。心颇奇之,乃竟以《马诗赋》编撰事付托。
今春丛书统稿会,获观子阳《马.诗赋》初稿。稿40万言,材料搜罗全备,注释精当,笺说颇得体,亦时有发明。因询及子阳近期所为文章事。子阳乃出《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纲目相示,且以此书能否列入我们正在筹划编写的《多彩北疆》丛书之一为请。我仔细翻阅,发现此纲目于大青山历史地理,风物人情,掌故逸闻,至于野老传说,乡曲旧事,均有所包含涉猎。于是允其所请,并对此书充满期待。
八月,子阳以《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成稿见示。持读一过,齿颊留香,甚惬吾怀。窃以为子阳此书通篇为大青山立言,为大青山正名,为大青山数家珍、说故典、展高怀、发奇彩,眼界宽,立意高,收罗富,见事真,深究始末,穷研底里,既广博又精到,既严谨又活泼,言真理到,和而不流,真大青山之功臣也。又以此书从大青山入手着眼而不囿于大青山,横放杰出,上下古今,纵谈内蒙古文化、祖国北疆文化,故亦内蒙古文化研究传播、祖国北疆文化研究传播之功臣也。
九月,子阳携其子祎帆过访,并嘱我为《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写几句话。祎帆年在冲龄,玲珑快乐,应对便捷,自信满满,颇有父风,因相与言笑甚欢。至戏问祎帆与其父相比谁最聪明,回答则出人意外,竟然是“我爸爸最傻了”。询其所以,回答亦大有趣味,大略是:爸爸平日一有空就看书写文章,熬夜过度,生活事多不关心,双休日节假日往往是到山上去,到田野去,“傻”到不辞劳苦,无止无休地步。大笑之余,子阳乃为详言其所以。几年来,为了熟悉大青山,了解大青山,研究大青山,为大青山阐幽发微,喝彩引喤,子阳与二三同道,不断探讨考鉴,梳理琢磨,且经常行曲径,入深山,问风俗,访遗迹,甚至涉危临险,无远弗届。宜乎祎帆及家人因怜其辛苦而以“傻”称之也。亦惟其如此,方有子阳今日之大著出。
至于子阳探讨大青山与撰作此书缘起,据子阳言,亦与祎帆有关。数年前,祎帆方将解事,子阳为其指点大青山,祎帆突然发问,大青山怎么不青?子阳一时语塞。因发心立愿,研究大青山,给祎帆一个回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于此书之成,而子阳之研究仍向深向远,不能稍止,以其研究探讨兴趣正浓故也。
此书回答了祎帆的大青山之问,应该也回答了好多想深入了解大青山、了解内蒙古、了解祖国北部边疆的人们的好多问题,是一部非常好的内蒙古文化传播著作。正是诸多这样的著作,让人们认知熟悉进而热爱草原文化,为我们建设守护各民族共有的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着素材,树立着信心,积聚起力量。
子阳是一位认真、努力、有成就且可望大成的青年学者,《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谓予不信,请诸君展卷读之。(郑福田2019年10月于三益斋)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0-03-12 00:0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人民政府
作者:赵子阳 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一部全景式呈现大青山厚重文化底蕴的通俗读物——《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近日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中段,古称阴山、祁连山、天山、黑山、秦山、大斤山、青山、夹山、达兰哈喇、达兰特哩衮、库库哈绍等,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7′~112°17′,北纬40°34′~41°14′,海拔在1800~2000米,东起大黑河上游谷地,西至昆都仑河,几乎横贯呼和浩特东西全境,并坐拥包头、乌兰察布部分地境。
在现今中国的山岳家族中,大青山寂寂无闻、悄无声息,其名气被泰山、华山等要甩出好几条街。但鲜为人知的是,大青山有着异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极为高贵的文化身份,是远远未被我们全面认知的文化宝藏。呼和浩特的建城与大青山息息相关,内蒙古的很多文脉浓缩在大青山中。与北京周口店人同期的大窑文化,是内蒙古远古人类活动的源头。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中国最早的长城,内蒙古最早的人和最早的城……都在大青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斑斑痕迹。中国历史上有三十余位帝王和七十余位文臣武将更与这座神奇的山脉结下了不解之缘。
处于中国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处的大青山,历来就是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融地,荤粥、土方、猃狁、林胡、匈奴、鲜卑、敕勒、柔然、突厥、汪古、蒙古等游牧民族都曾驻牧、生活、繁衍于此;这里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与匈奴,北魏与柔然,隋唐与突厥,都以此为主舞台,演出了跌宕起伏的恢宏历史活剧。周穆王伐犬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击匈奴、唐败突厥等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或与此有关。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和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等典故涉及的史实与阴山脚下的平川旷野有关。下马威、不寒而栗、一箭双雕等成语典故,均出自大青山地域。蒙恬造笔、木兰从军、孟姜女哭长城、杨六郎三箭定边关等民间传说,在此流传甚广。司马迁、郦道元、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元稹、赵延寿、耶律楚材、纳兰性德、秦始皇、汉武帝、北魏太祖、唐太宗、清圣祖等史学巨擘、诗坛大家乃至帝王将相,有的不远千里数次巡游,流传至今的诗词曲赋有400余篇。其中《敕勒歌》《木兰辞》《胡笳十八拍》《出塞》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历经千余年仍传唱不衰,成为内蒙古最亮丽的文化名片。呼和浩特大黑河畔的青冢(昭君墓)也是由诗仙、诗圣的吟咏而声名鹊起、名扬天下……如果把大青山比作一本书,那么他绝对是一部融地理、人文、历史、神奇为一体,贯通古今、深藏千万年的史诗般恢弘巨著。
近年来,大青山实施了史无前例的生态建设工程,区域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美历史画卷再次在中国北疆精彩呈现。在全力守护好大青山这片碧绿、这方蔚蓝的基础上,深入挖掘研究保护传承大青山独特厚重的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把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转化为引领发展的“金山银山”,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
本书分甲、乙两辑,以大青山厚重文脉为主线,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着力点,坚持客观性、系统性、故事性、通俗性、趣味性并重,以独特的视角,用近五十万字、近五百幅图,对上迄史前7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下至近现代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漫长历史长河中有关大青山的标志性人、物、事,进行深入、深刻、生动的梳理呈现。每篇文章既是独立的单元,又与前后形成统一的整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景式展现大青山的清晰历史脉络、厚重文化内涵以及在中华文化中的光耀足迹,让读者穿梭于不同时代,感受着这座并非驰誉中外、偏处北疆的“普通山岳”的非同寻常。
本书践行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将大青山置于整个中华文化当中,认真梳理有史可寻的、在此发生或有可能发生的重要人和事,同时广泛搜集整理流传在民间的一个个生动故事,这也是大青山厚重文脉的重要传承。书中所列考证观点不限于一家之言,而是兼取诸家之说,有的也提出作者的刍荛之见,绘事后素,椎轮大辂,对大青山文脉有了一个初步认识:
中国农耕和游牧文化的牵手处
内蒙古远古人类的摇篮
北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土
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跳板”
兵家必争之地
各民族交往交融的桥梁和纽带
神奇的帝王之乡
北魏王朝的龙兴之地
隋唐王朝从这里走出
敕勒歌的故乡
关陇集团的发源地
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大青山在中华文化中留下的这些光耀足迹,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广泛查阅历史典籍、实地探访古迹、虚心求教专家学者、寻访各方故老所取得的重要认识和成果,提升了大众的以往认知,也为大青山文旅融合奠定了基础。这些文化内涵,让大青山不再仅仅是一座自然意义上的山脉,而成为一段暂时封存却未被遗忘的记忆,一张最能代表内蒙古文化和气息的地域名片,一本高度浓缩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恢宏巨制。
------------------------------------------------------------------------------------------------------------------------
作者简介:赵子阳:男,1982年生于大青山南麓盛乐,民革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先后在中学、高校及行政机关工作。现任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民委副主任、民革新城区总支副主委,新城区政协委员。近年来业余时间致力于中华马文化和阴山(大青山)地域文化研究,出版《马•诗赋——马文化诗词曲赋笺释》(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9年)、《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9年),在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日报等媒体发表《大青山赋》《“大青山”名称流变考》等文章20余篇。
新城区政府办公室 供稿
------------------------------------------------------------------------------------------------------------------------
去年冬,我接受党委宣传部编辑马文化丛书任务,以丛书各卷作者人选商之同道。至《马. 诗赋》卷,有同仁提出请青年学者赵子阳任其事。相询之下,知子阳系内蒙古师大文学院硕士毕业,现任职于行政单位。尽管同仁说子阳一心向学,素有根底,且倾心研究本土文化,于兹有年,然以此丛书时间紧,任务重,内心终存疑虑。于是乃相约与子阳座谈。一见之下,觉子阳低调谦和,简括朗练,言辞娓娓,中和切要,且腹笥颇丰,识见亦有不同于常人处。心颇奇之,乃竟以《马诗赋》编撰事付托。
今春丛书统稿会,获观子阳《马.诗赋》初稿。稿40万言,材料搜罗全备,注释精当,笺说颇得体,亦时有发明。因询及子阳近期所为文章事。子阳乃出《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纲目相示,且以此书能否列入我们正在筹划编写的《多彩北疆》丛书之一为请。我仔细翻阅,发现此纲目于大青山历史地理,风物人情,掌故逸闻,至于野老传说,乡曲旧事,均有所包含涉猎。于是允其所请,并对此书充满期待。
八月,子阳以《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成稿见示。持读一过,齿颊留香,甚惬吾怀。窃以为子阳此书通篇为大青山立言,为大青山正名,为大青山数家珍、说故典、展高怀、发奇彩,眼界宽,立意高,收罗富,见事真,深究始末,穷研底里,既广博又精到,既严谨又活泼,言真理到,和而不流,真大青山之功臣也。又以此书从大青山入手着眼而不囿于大青山,横放杰出,上下古今,纵谈内蒙古文化、祖国北疆文化,故亦内蒙古文化研究传播、祖国北疆文化研究传播之功臣也。
九月,子阳携其子祎帆过访,并嘱我为《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写几句话。祎帆年在冲龄,玲珑快乐,应对便捷,自信满满,颇有父风,因相与言笑甚欢。至戏问祎帆与其父相比谁最聪明,回答则出人意外,竟然是“我爸爸最傻了”。询其所以,回答亦大有趣味,大略是:爸爸平日一有空就看书写文章,熬夜过度,生活事多不关心,双休日节假日往往是到山上去,到田野去,“傻”到不辞劳苦,无止无休地步。大笑之余,子阳乃为详言其所以。几年来,为了熟悉大青山,了解大青山,研究大青山,为大青山阐幽发微,喝彩引喤,子阳与二三同道,不断探讨考鉴,梳理琢磨,且经常行曲径,入深山,问风俗,访遗迹,甚至涉危临险,无远弗届。宜乎祎帆及家人因怜其辛苦而以“傻”称之也。亦惟其如此,方有子阳今日之大著出。
至于子阳探讨大青山与撰作此书缘起,据子阳言,亦与祎帆有关。数年前,祎帆方将解事,子阳为其指点大青山,祎帆突然发问,大青山怎么不青?子阳一时语塞。因发心立愿,研究大青山,给祎帆一个回答,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于此书之成,而子阳之研究仍向深向远,不能稍止,以其研究探讨兴趣正浓故也。
此书回答了祎帆的大青山之问,应该也回答了好多想深入了解大青山、了解内蒙古、了解祖国北部边疆的人们的好多问题,是一部非常好的内蒙古文化传播著作。正是诸多这样的著作,让人们认知熟悉进而热爱草原文化,为我们建设守护各民族共有的美好的精神家园提供着素材,树立着信心,积聚起力量。
子阳是一位认真、努力、有成就且可望大成的青年学者,《大青山文脉:中华文化中的古阴山足迹探究》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谓予不信,请诸君展卷读之。(郑福田2019年10月于三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