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新城 - 人文新城 - 新城文苑
年俗年味:青城满族 春节里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9-01-31 00:00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春节,满语称“阿涅业能业”。呼和浩特自古以来就是满族戍边之处。多年来,汉族和满族在共同垦荒劳动中相互融合,形成了满汉信仰交融和理想观念上的统一,反映在春节这样的节庆活动上,形成了满汉一家的独特节庆文化。满族人虽与汉族人在春节的礼仪上进了交流,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历经三百多年,现在仍然可以在老满族人春节时,看到鲜明的民族风格。即使是在春节的仪式简化为纯粹的吃喝一场的今天,在青城满族人的家庭里,春节仍然过得讲究。

  

  家住在新城区正白二甲街的满族老人高金声说起自己家过年的规矩,总是滔滔不绝。“新年的子夜时分,也就是12点。我们家家都要吃饺子。还要把几个硬币放到饺子里,吃到硬币就代表着今年百事顺利。然后就要接神放鞭炮了,要接祖宗回家。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在炮竹声里给祖先磕头,到现在我们家还是这样的。”高金声老人说,直到现在,他们家仍保留着许多满族旧时的传统,没有改变。“正月初一早上,先是要吃饺子的,但大人孩子此刻的心情不在饺子上,大家得给家里的老人拜年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年好。’这话说完了,老人们看到晚辈们在面前那副恭顺的样子,老人们拿出红包押岁给孩子们,那是从心里高兴呢。”

  

  “用现在的话说,满族人都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庭很困难,吃饭都是问题了。我妈妈在过年的时候也要给我们哥几个把衣服浆洗一下,找人讨张红纸写个满文‘官福’字贴到自己家大门上。”呼和浩特满族促进会成员宋爱和说起自己对“年”的记忆就是母亲一丝不苟收拾家、置办年货的情景。“现在日子好了,我们也是要继续延续这些老传统的,没什么不好。有了这些‘讲究’,过年才有味道。”宋爱和说。

  对于呼和浩特满族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于浩来说,“年味”则是粘豆包、八大碗、沙琪玛、白肉血肠这些带有满族烙印美食散发出的香味。“满族八大碗包括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等八道菜,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为代表性,做法和炖肉有点类似,但又略有不同,传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八大碗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和生长在白云黑水之间的满族人性格非常相近。”于浩说,“我家的年夜饭一定要有鱼,要不就不算‘年年有余’了。主食除了饺子,还得有粘豆包。都是我们满族年夜饭里必备的。我们也是吃这些长大的。”

  新城区记者站 梁良供稿/摄影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新城 - 人文新城 - 新城文苑

年俗年味:青城满族 春节里的“那些事儿”

发布日期:2019-01-31 00:0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人民政府

  春节,满语称“阿涅业能业”。呼和浩特自古以来就是满族戍边之处。多年来,汉族和满族在共同垦荒劳动中相互融合,形成了满汉信仰交融和理想观念上的统一,反映在春节这样的节庆活动上,形成了满汉一家的独特节庆文化。满族人虽与汉族人在春节的礼仪上进了交流,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历经三百多年,现在仍然可以在老满族人春节时,看到鲜明的民族风格。即使是在春节的仪式简化为纯粹的吃喝一场的今天,在青城满族人的家庭里,春节仍然过得讲究。

  

  家住在新城区正白二甲街的满族老人高金声说起自己家过年的规矩,总是滔滔不绝。“新年的子夜时分,也就是12点。我们家家都要吃饺子。还要把几个硬币放到饺子里,吃到硬币就代表着今年百事顺利。然后就要接神放鞭炮了,要接祖宗回家。大年初一一大早就要在炮竹声里给祖先磕头,到现在我们家还是这样的。”高金声老人说,直到现在,他们家仍保留着许多满族旧时的传统,没有改变。“正月初一早上,先是要吃饺子的,但大人孩子此刻的心情不在饺子上,大家得给家里的老人拜年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年好。’这话说完了,老人们看到晚辈们在面前那副恭顺的样子,老人们拿出红包押岁给孩子们,那是从心里高兴呢。”

  

  “用现在的话说,满族人都是非常有‘仪式感’的。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家庭很困难,吃饭都是问题了。我妈妈在过年的时候也要给我们哥几个把衣服浆洗一下,找人讨张红纸写个满文‘官福’字贴到自己家大门上。”呼和浩特满族促进会成员宋爱和说起自己对“年”的记忆就是母亲一丝不苟收拾家、置办年货的情景。“现在日子好了,我们也是要继续延续这些老传统的,没什么不好。有了这些‘讲究’,过年才有味道。”宋爱和说。

  对于呼和浩特满族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于浩来说,“年味”则是粘豆包、八大碗、沙琪玛、白肉血肠这些带有满族烙印美食散发出的香味。“满族八大碗包括雪菜炒小豆腐、卤虾豆腐蛋、扒猪手、灼田鸡、小鸡珍蘑粉、年猪烩菜、御府椿鱼、阿玛尊肉等八道菜,集中了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饪手法。其中‘阿玛尊肉’俗称努尔哈赤金肉最为代表性,做法和炖肉有点类似,但又略有不同,传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时代流传下来的。八大碗上菜时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来爽快,吃起来过瘾,和生长在白云黑水之间的满族人性格非常相近。”于浩说,“我家的年夜饭一定要有鱼,要不就不算‘年年有余’了。主食除了饺子,还得有粘豆包。都是我们满族年夜饭里必备的。我们也是吃这些长大的。”

  新城区记者站 梁良供稿/摄影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