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新城 - 人文新城 - 新城文苑
一座将军府,坚守新城300年
发布时间:2018-03-19 00:00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在华夏民族灿若繁星的千年史诗中,总能找出让我们“纵使相逢应不识”的章节,若从中选出来一篇翻看,那定是新城的兴衰记忆。从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金,元明时期以来,这块土地上各民族繁荣更迭从未止步,那些文字和影像的记载,终究绕不过一座近300年沧桑历史的“新城”和一座将军府。

何为新城,其实“新城”不新,为古绥远城的俗称,于乾隆二年(1737年)兴工,耗时两年多建成,历经沧桑和发展演变,系统构建了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新城区的历史轮廓。

何为将军府,绥远城将军之府邸,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将军衙署博物馆。

因何而立,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明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玉泉区)建城160多年后,清政府为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和掌管西北军政事务,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考虑加强驻防,综合地势、交通、经济、自然环境,特别是风水等状况,也为避免旗人与其他民族杂居,减少管理难度及满族汉化等因素,决定在归化城东北五里的地方兴建八旗驻防城,选址今呼和浩特新城区建绥远城,因而出现了当时归、绥双子城的格局,也形成了今天新城、旧城的说法。

新城与将军府几乎同步建成。《土默特文史资料》载:“新城街道整齐,房屋建筑考究,而且等级森严。如将军署为一百三十二间,都统署为五十四间,协领署为三十八间,佐领署为二十四间……”清代定边知县王錞《绥远城遇雨》中有诗句描写:雄城屹立壮三边,山势峻嶒雨势连。可想当初绥远城的政治、军事地位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如此不可小觑。

建好的新城当然需要有人把守,清廷就将右卫将军移驻该城。绥远城将军位尊权重,非一般封疆大吏可比,官级相当于现在军队的战区司令员。从乾隆二年二月,驻守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昌奉旨改驻绥远城起,到清末宣统末年最后一任将军堃岫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止,在170余年间,共有78任绥远将军在此任职,可以说清朝到民国的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绥远地区的政治中心。

有一段流传已久的典故值得一说,传说当年负责建城的官员通智等人偷工减料、贪污公款,事发后竟被朝廷斩首。不论传说是否真实,但首先折服的是古人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智慧,从今天残留和保护下来的新城古城墙,将军府、佐领衙署的建筑上可以看出,历经近300年风尘岁月的打磨,依然精巧而坚固。同时,也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腐败问题一直没有停止,打击腐败也一直没有停歇。今天的将军府,经过政府多次的维修改造,已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它是我国现存同类衙署中保存规模最大,现状最好高级别的武官衙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研究清代军事、政治、八旗制度、民族关系的实物资料,也是呼和浩特最重要的旅游景点。

前些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没有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很多珍贵的建筑被拆除毁坏。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对历史愧疚,更承载着一座将军府对这个城市300年的坚守和悠远回忆,我们所做的只能在猜想和考证中不断还原真实。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图4) 立于鼓楼立交桥下的“一”字型照壁,上面正中石匾上刻写着“屏藩朔漠”四个大字,是光绪十六年第70任绥远城将军克蒙额所题,意味着保卫边疆,是绥远城三件珍贵石刻文物之一。


(图5)衙署的正门


(图6)几年前仪门的样子,那时候参观衙署是收费的


(图7)现在的仪门


(图8)高楼掩映下的府衙


(图9)丁香花是呼和浩特市的市花,院内这4株巨大的丁香树均植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每年花开之时,花满枝头,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图10)院内放置的蒙古包我不知道是有何用意,但和衙署的整个风格对比有些不伦不类


(图11)回事处是衙署文官办案整理资料、处理日常公务的地方。


(图12)


(图13)


(图14)

(图12——图14)院内正北是二堂,这里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场所。


(图15)


(图16)

(图15.16)均为后期建设


(图17)散落在草坪的历史痕迹


(图18)将军府垂花门


(图19)公主府垂花门,放在这里和衙署垂花门做一对比

垂花门是我特别喜欢的,在新城区西北方遗存着一处清·固伦恪靖公主府,它的建设年代较早一些,府内垂花门的建筑规格要比将军府内高。在当时,绥远将军虽然拥有着地区最高权力,但请示和拜见公主是必不可少的。


(图20)这个照壁原先好像没有


(图21)新修的入口

走出将军府,在它东边不远处就是左领衙署


(图22)


(图23)

以上两张是几年前拍的左领衙署大门(现为满族幼儿园)


(图24)对比现在的左领衙署大门(现满族幼儿园),保护的相当不错!


(图25)


(图26)


(图27)

(图22——图27)不能忘记将军衙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元贞永街15号的佐领衙署,现为新城区满族幼儿园,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幼儿园多年的保护和修葺才存留了衙署原来的样子,如果不是幼儿园的存在,这个小小的院子恐怕早已面目全非。同时值得担忧的是,院内百年古树生长了病虫,幼儿园以微薄的力量多次请人进行治理,效果不佳。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给予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根治。不然,古树的消失会成为某些部门对历史的愧疚。


(图28)


(图29)


(图30)

(最后三幅图)绥远城在后来的大拆大建中渐渐消失,唯一遗存的一段墙体成为这个城市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她和将军府共同坚守着这个城市美好的明天!


新城区政府办公室  李俊标供稿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新城 - 人文新城 - 新城文苑

一座将军府,坚守新城300年

发布日期:2018-03-19 00:00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人民政府


在华夏民族灿若繁星的千年史诗中,总能找出让我们“纵使相逢应不识”的章节,若从中选出来一篇翻看,那定是新城的兴衰记忆。从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金,元明时期以来,这块土地上各民族繁荣更迭从未止步,那些文字和影像的记载,终究绕不过一座近300年沧桑历史的“新城”和一座将军府。

何为新城,其实“新城”不新,为古绥远城的俗称,于乾隆二年(1737年)兴工,耗时两年多建成,历经沧桑和发展演变,系统构建了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新城区的历史轮廓。

何为将军府,绥远城将军之府邸,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将军衙署博物馆。

因何而立,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明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玉泉区)建城160多年后,清政府为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和掌管西北军政事务,加强其对蒙古地区的统治,考虑加强驻防,综合地势、交通、经济、自然环境,特别是风水等状况,也为避免旗人与其他民族杂居,减少管理难度及满族汉化等因素,决定在归化城东北五里的地方兴建八旗驻防城,选址今呼和浩特新城区建绥远城,因而出现了当时归、绥双子城的格局,也形成了今天新城、旧城的说法。

新城与将军府几乎同步建成。《土默特文史资料》载:“新城街道整齐,房屋建筑考究,而且等级森严。如将军署为一百三十二间,都统署为五十四间,协领署为三十八间,佐领署为二十四间……”清代定边知县王錞《绥远城遇雨》中有诗句描写:雄城屹立壮三边,山势峻嶒雨势连。可想当初绥远城的政治、军事地位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如此不可小觑。

建好的新城当然需要有人把守,清廷就将右卫将军移驻该城。绥远城将军位尊权重,非一般封疆大吏可比,官级相当于现在军队的战区司令员。从乾隆二年二月,驻守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昌奉旨改驻绥远城起,到清末宣统末年最后一任将军堃岫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止,在170余年间,共有78任绥远将军在此任职,可以说清朝到民国的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绥远地区的政治中心。

有一段流传已久的典故值得一说,传说当年负责建城的官员通智等人偷工减料、贪污公款,事发后竟被朝廷斩首。不论传说是否真实,但首先折服的是古人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智慧,从今天残留和保护下来的新城古城墙,将军府、佐领衙署的建筑上可以看出,历经近300年风尘岁月的打磨,依然精巧而坚固。同时,也可以看到,历朝历代的腐败问题一直没有停止,打击腐败也一直没有停歇。今天的将军府,经过政府多次的维修改造,已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它是我国现存同类衙署中保存规模最大,现状最好高级别的武官衙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研究清代军事、政治、八旗制度、民族关系的实物资料,也是呼和浩特最重要的旅游景点。

前些年,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没有注重对文物的保护,很多珍贵的建筑被拆除毁坏。经济繁荣的背后是对历史愧疚,更承载着一座将军府对这个城市300年的坚守和悠远回忆,我们所做的只能在猜想和考证中不断还原真实。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图4) 立于鼓楼立交桥下的“一”字型照壁,上面正中石匾上刻写着“屏藩朔漠”四个大字,是光绪十六年第70任绥远城将军克蒙额所题,意味着保卫边疆,是绥远城三件珍贵石刻文物之一。


(图5)衙署的正门


(图6)几年前仪门的样子,那时候参观衙署是收费的


(图7)现在的仪门


(图8)高楼掩映下的府衙


(图9)丁香花是呼和浩特市的市花,院内这4株巨大的丁香树均植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每年花开之时,花满枝头,清香四溢,沁人心脾。


(图10)院内放置的蒙古包我不知道是有何用意,但和衙署的整个风格对比有些不伦不类


(图11)回事处是衙署文官办案整理资料、处理日常公务的地方。


(图12)


(图13)


(图14)

(图12——图14)院内正北是二堂,这里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场所。


(图15)


(图16)

(图15.16)均为后期建设


(图17)散落在草坪的历史痕迹


(图18)将军府垂花门


(图19)公主府垂花门,放在这里和衙署垂花门做一对比

垂花门是我特别喜欢的,在新城区西北方遗存着一处清·固伦恪靖公主府,它的建设年代较早一些,府内垂花门的建筑规格要比将军府内高。在当时,绥远将军虽然拥有着地区最高权力,但请示和拜见公主是必不可少的。


(图20)这个照壁原先好像没有


(图21)新修的入口

走出将军府,在它东边不远处就是左领衙署


(图22)


(图23)

以上两张是几年前拍的左领衙署大门(现为满族幼儿园)


(图24)对比现在的左领衙署大门(现满族幼儿园),保护的相当不错!


(图25)


(图26)


(图27)

(图22——图27)不能忘记将军衙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就是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元贞永街15号的佐领衙署,现为新城区满族幼儿园,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幼儿园多年的保护和修葺才存留了衙署原来的样子,如果不是幼儿园的存在,这个小小的院子恐怕早已面目全非。同时值得担忧的是,院内百年古树生长了病虫,幼儿园以微薄的力量多次请人进行治理,效果不佳。相关部门应该及时给予高度重视及早采取措施根治。不然,古树的消失会成为某些部门对历史的愧疚。


(图28)


(图29)


(图30)

(最后三幅图)绥远城在后来的大拆大建中渐渐消失,唯一遗存的一段墙体成为这个城市对那段历史的记忆,她和将军府共同坚守着这个城市美好的明天!


新城区政府办公室  李俊标供稿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