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新城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发布时间: 2017-06-12 14:02
点击量:
来源: 新城区文体旅游广电局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体育惠民为宗旨,以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群众身边健身活动、群众身边健身组织为抓手,推动大体育、大健康发展趋势,更加注重平台建设,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更加注重管理创新,努力促进人人参与健身,合力打造健康活力新城。

二、总体目标

(一)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形成以体育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活动站(点)为主体、以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辅助的社会化健身组织网络。设立体育分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农民等人群体育协会。力争将体育健身俱乐部覆盖全区。

(二)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网络。每两年举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项目不少于6大项,其中含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年开展全民健身品牌赛事不少于12项。每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60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中青年、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定合格以上的城镇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镇(街道)建有相应规模“全民健身中心”,社区(行政村)、城市住宅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有“健身指导站(点)”,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实现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

(四)建立全民健身宣传信息和全民健身服务业网络。 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实施“互联网+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区体育健身、场馆服务、健身培训、体育用品等产业群初步形成,健身休闲产业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引导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城镇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主要任务

(一)构建全民健身组织和健身指导队伍平台。加强区体育总分会组织建设,引领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健康发展,推动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规范协会、俱乐部注册登记制度,壮大体育社会组织。通过完善政策、资助经费、培训人员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各类健身组织和人群,依托健身项目和场地成立全民健身群众组织(单项协会、单项俱乐部、行业体协、农民体协、老年体协)。分门别类、注重互补,针对不同规模和类别体育社会组织和群众健身组织,支持其在基层群众中更多更好地开展户外健身徒步、登山、骑行、垂钓、放飞、露营、冰雪等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群众参与度高的全民健身活动,打造健身特色团队,大幅度提升体育人口比例。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每年制定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实现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逐年递增,到2020年达1000人。实施管理系统健全工程,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库,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培训和建立一批服务老百姓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骨干队伍,提供科学健身处方,引导各类人群选择一项活动、加入一个团队、享受一种快乐、收获一份健康,使老百姓体育健身活动常态化。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注重年轻化、专业化、区域化,实现指导员与健身项目、场地的结合,切实提高上岗率。在各社区逐年推开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点工作。

(二)构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平台。合理将体育设施与居民小区、学校、生态绿地、城市功能区等建设同步规划,以人口分布、项目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完成并提升各级体育公共设施功能,合理利用景区、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广场及城市空闲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镇“小型全民健身中心”实施“1121”标准,即有1个篮球场或笼式足球场、1个门球场、2个乒乓球台和1套健身路径,在人口数量较大、人员居住密集的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一批多功能全民健身中心。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指导站实施“1211”标准,既有1个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1套健身路径和1个电子宣传栏。

(三)构建全民健身活动平台。一是打造品牌健身活动。围绕“大青山”这道亮丽自然人文景观,培育和打造一批深受欢迎、群众参与广泛、组织实施规范、社会影响较大、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利用户外登山、徒步、骑行、垂钓、放飞、露营、冰雪等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精彩体育实践活动,拓展外延,挖掘内涵,培育品牌,彰显效应。使大青山健身休闲集聚规模,以体育活动带动旅游业发展。二是拓展大众健身普及活动。推进居民体育活动生活化。以城市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健身指导站以及辖区单位体育设施为阵地,以社会体育组织为骨干,以创建体育特色社区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镇、办事处每年举办农民(居民)运动会。推进农民(居民)体育活动本土化。以镇农民健身中心、村健身指导站(点)以及辖区单位体育设施为阵地,以社会体育组织为骨干,以创建体育特色镇为抓手,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镇每两年举办一次农民运动会。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校园化。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抓手,依法保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团队,校校有体育特色,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校运动会,打造“一校一品牌”体育活动。推进职工体育活动单位化。以各种行业体育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为组织力量,以创建体育特色单位为抓手,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组织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跳绳、门球、棋类、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三是加快足球运动发展。将足球运动纳入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广泛开展五人制、七人制、十一人制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足球活动,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足球人口力争达到20万人,足球运动成为群众普遍参与的运动项目。实现社区足球“六个一”工程,即:建立一个社区足球组织领导机构,建成一支社区业余足球队伍,落实一块社区足球活动场地,安排一项社区足球事业发展经费,组织开展一次社区足球联赛,建立一套社区足球工作机制。把足球运动列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完善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竞赛体系,开展幼儿足球启蒙培养。通过发展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扩大足球运动群众基础,为职业足球运动打好基础,为职业足球筹备人才;通过发展职业足球,带动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依托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配合组织举办足球赛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四)构建体育健身服务业平台。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动力源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质检测、健身培训等体育产业门类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大幅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动形成投资健康的消费理念和充满活力的体育消费市场。积极培育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产业多元市场主体,推动全民健身社会化、市场化。大力支持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休闲项目,借助山地、草原、森林、冰雪、民俗文化等自然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优势,依据当地特色重点打造登山、骑行、冰雪等品牌赛事和活动。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发展户外营地、徒步健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冰雪运动场地等。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体育场馆等行业健康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一)深化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加强全民健身队伍建设。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统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全民健身各项工作开展。政府主要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度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部门主要按照工作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社会力量主要做好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鼓励探索建设跨地域、跨行业的全民健身联盟组织,促进全民健身工作开展。通过培育和扶持基层俱乐部、健身团队和站点等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改善体育社团治理模式,积极推进以行业协会脱钩、管办分离、功能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提高体育社团的实体化管理程度和法人治理水平。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各类体育人才的培养和发挥创造条件。

(二)保障全民健身资源,拓宽全民健身活动渠道。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和群众需求,积极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运动场地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相关要求,确保与住宅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和侵占。进一步扩大增量,改造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用于体育健身,在现有公园、绿地中融入体育功能,增设健身步道等回归自然的体育健身场地,缩小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半径,丰富市民健身生活。由政府投资兴建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由机关、事业单位兴建的体育场馆设施,鼓励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课余时间应当向学生开放,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应当向社会开放。鼓励各地区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创建体育特色社区和行政村示范站点。

大力发展引领消费的运动项目,推广传统体育项目,开放休闲运动项目。取消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放开群众性赛事,搞活商业性赛事,丰富体育赛事供给。广泛开展“一地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的体育健身活动,培养和打造一批内容深受欢迎、群众参与广泛、组织实施规范、社会影响较大、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群众体育品牌活动。扩大“全民健身大讲堂”和“健康快车进社区”范围及辐射面,让广大群众真正了解和掌握科学健身技能,为群众提供科学、优质、方便、安全的健身服务和指导。

(三)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新城区经济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实现体育与教育、文化、养老、医疗、旅游等的相互融合。将阳光体育活动列入青少年素质教育体系。利用现有城镇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文化宣传、科技普及、体育健身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综合服务中心,实施全民健身科技行动计划,推进全民健身与健康养老,医疗卫生相融合,将全民健身纳入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防治发展规划。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支持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发展健身服务。积极培育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产业多元市场体系、吸引社会资本提供产品和服务,推动全民健身社会化、市场化。

五、工作要求

(一)本计划依托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由区文化体育广电局牵头,区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动员和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合力。

(二)各地区、各部门要将本实施计划纳入重要工作内容并认真落实。

(三)本计划经区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新城区政企通

云上新城APP

手机信访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