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9-23 11:00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绥远城,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前身,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漠北准噶尔部的军事防御,于乾隆四年(1739年)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兴建的一座八旗驻防城,乾隆皇帝御赐城名“绥远”,故称绥远城。
当时驻防在绥远城的军队包括满、蒙、汉骑兵,自乾隆中叶起,准许八旗官兵携带家属驻防。此后,这些满蒙八旗官兵便逐渐定居呼和浩特。绥远城里生活的各族人民不仅沿袭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又在长期共生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北疆文化的鲜活载体。
多样的饮食文化
新城满族的食品以面食为主,面食制品一般称“饽饽”。面食制品不但品种齐全,而且制作精美,素有“满点(糕点)汉菜”之称。
满族人还喜欢喝酸汤子、吃“火锅子”,酒宴也有 “四拼八样” 的家宴、“八大碗” 的便宴和 “二十四样” 的满汉席等讲究,体现了满族饮食文化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
不断演变的服饰
绥远城的满族八旗兵平时头戴瓜皮小帽,身穿蓝色马蹄袖长袍,外罩四面开衩的对襟马褂,脚穿千层底布鞋或马靴。满族妇女初来时穿着宽松肥大的直筒旗袍,后来样式逐渐由肥变瘦,有长有短,两边开叉,紧腰合身,并用鲜艳的绸缎精工细做,锦绣衣边。民国之后,绥远城的满族男女衣装大多随同汉族,但女式旗袍仍旧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且受到其他民族妇女的喜爱。
独特的居住风格
绥远城初建时,为八旗部队建有多间土坯房兵营,后允许士兵携带家属进城,每人分给一户 “老官房”。这种房子是马鞍形屋顶,前后两出水的青砖瓦房,一户三间一明两暗,中间有隔扇,里屋有火炕。老官房多为独门小院,院内竖立祭祀用的索伦杆,家家搭葡萄架或种植花木,门楼里有影壁,供奉着土地爷神龛。
严谨的婚丧祭祀
旧时呼和浩特市新城满族的婚俗,大体上与清代满族社会的婚姻形式相一致,但又有某些地区特色,婚姻程序大体按以下程序进行:下茶、谢装、夜婚、坐帐、婚礼。丧俗则按报丧、入殓、守灵、出殡等程序进行。
满族的祖先祭祀在绥远城很隆重,除了家庭日常祭祀(朝祭、夕祭、索伦杆祭天),每年冬至还会举行 “大祭”,又称 “祭天祭祖大典”。这些习俗都承载着当地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先的敬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多彩的戏曲娱乐
土默川平原,土地辽阔,青山为屏,黑水为带。数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经过大自然的陶冶和劳动生活的磨砺,他们常常用歌舞、游戏、竞技等各种娱乐形式,反映自己的劳动和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和追求,并世代相传,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戏曲娱乐文化。
八角鼓:新城满族民间的一种传统曲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城区成立了八角鼓剧团,八角鼓被挖掘,恢复新生,在继承基础上,重新提炼加工后搬上了戏剧舞台。
太平鼓舞:也叫“单鼓”或“羊皮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新城区满族小学一直把太平鼓舞作为学校的传统文艺节目。每逢佳节,许多少年儿童身着鲜艳的旗装边歌边舞,引人注目。
绥远城作为清王朝在北方构筑的一座重要的八旗驻防城,在清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绥远城虽说大部分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她所遗留下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及其丰厚的历史内涵,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深度挖掘,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
绥远城,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前身,是清政府为了加强对漠北准噶尔部的军事防御,于乾隆四年(1739年)在归化城东北五里处,兴建的一座八旗驻防城,乾隆皇帝御赐城名“绥远”,故称绥远城。
当时驻防在绥远城的军队包括满、蒙、汉骑兵,自乾隆中叶起,准许八旗官兵携带家属驻防。此后,这些满蒙八旗官兵便逐渐定居呼和浩特。绥远城里生活的各族人民不仅沿袭了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又在长期共生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北疆文化的鲜活载体。
多样的饮食文化
新城满族的食品以面食为主,面食制品一般称“饽饽”。面食制品不但品种齐全,而且制作精美,素有“满点(糕点)汉菜”之称。
满族人还喜欢喝酸汤子、吃“火锅子”,酒宴也有 “四拼八样” 的家宴、“八大碗” 的便宴和 “二十四样” 的满汉席等讲究,体现了满族饮食文化与其他民族的交流融合。
不断演变的服饰
绥远城的满族八旗兵平时头戴瓜皮小帽,身穿蓝色马蹄袖长袍,外罩四面开衩的对襟马褂,脚穿千层底布鞋或马靴。满族妇女初来时穿着宽松肥大的直筒旗袍,后来样式逐渐由肥变瘦,有长有短,两边开叉,紧腰合身,并用鲜艳的绸缎精工细做,锦绣衣边。民国之后,绥远城的满族男女衣装大多随同汉族,但女式旗袍仍旧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且受到其他民族妇女的喜爱。
独特的居住风格
绥远城初建时,为八旗部队建有多间土坯房兵营,后允许士兵携带家属进城,每人分给一户 “老官房”。这种房子是马鞍形屋顶,前后两出水的青砖瓦房,一户三间一明两暗,中间有隔扇,里屋有火炕。老官房多为独门小院,院内竖立祭祀用的索伦杆,家家搭葡萄架或种植花木,门楼里有影壁,供奉着土地爷神龛。
严谨的婚丧祭祀
旧时呼和浩特市新城满族的婚俗,大体上与清代满族社会的婚姻形式相一致,但又有某些地区特色,婚姻程序大体按以下程序进行:下茶、谢装、夜婚、坐帐、婚礼。丧俗则按报丧、入殓、守灵、出殡等程序进行。
满族的祖先祭祀在绥远城很隆重,除了家庭日常祭祀(朝祭、夕祭、索伦杆祭天),每年冬至还会举行 “大祭”,又称 “祭天祭祖大典”。这些习俗都承载着当地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先的敬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多彩的戏曲娱乐
土默川平原,土地辽阔,青山为屏,黑水为带。数百年来,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经过大自然的陶冶和劳动生活的磨砺,他们常常用歌舞、游戏、竞技等各种娱乐形式,反映自己的劳动和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和追求,并世代相传,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戏曲娱乐文化。
八角鼓:新城满族民间的一种传统曲艺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城区成立了八角鼓剧团,八角鼓被挖掘,恢复新生,在继承基础上,重新提炼加工后搬上了戏剧舞台。
太平鼓舞:也叫“单鼓”或“羊皮鼓”,是满族民间的一种传统娱乐活动。新城区满族小学一直把太平鼓舞作为学校的传统文艺节目。每逢佳节,许多少年儿童身着鲜艳的旗装边歌边舞,引人注目。
绥远城作为清王朝在北方构筑的一座重要的八旗驻防城,在清代军事防御体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历史文化载体的绥远城虽说大部分已经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她所遗留下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及其丰厚的历史内涵,仍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深度挖掘,不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来源:新城融媒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