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2-06 09:26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人勤春来早,万事干为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1月初召开的呼和浩特市两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1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两会胜利闭幕,会上对呼和浩特提出新的要求。1月25日,春节假期前,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节日期间要保持“各就位—预备”的状态,上班之日就是发令枪响之时,就要起跑、领跑,直到冲刺,做到分秒必争。
春潮澎湃,笃行不怠。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市委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力推进“六个行动”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动员部署大会,吹响了打赢“六个行动”攻坚战的激扬号角。
2024年,呼和浩特聚焦打造“首善之地”,全面落实“六个工程”,推动经济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六大产业集群”量质齐升,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现代服务业集聚升级,首府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创新动力更加强劲,重点领域改革释放出更强动力,城乡面貌得到持续改善,生态建设保护成果显现,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呼和浩特市两会提出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施重点项目12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如今,呼和浩特正以非凡的决心和魄力,凭借“六个行动”,大步迈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伊利奶粉三期、蒙牛九期奶粉,到金山电厂三期、托清经济开发区绿色供电,从常盛制药灯塔工厂、金宇共立宠物疫苗,到显鸿科技集成电路产业园、智航科技无人机制造、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制造等等,每一个项目的落地生根,不仅是产业的聚集,更是希望的田野,它们在呼和浩特开花结果,为首府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助企行动,犹如阳光普照,滋润着企业发展的土壤。2024年,企业见证了首府营商环境的优化,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由1296项精简到405项。每一次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让市场活力喷涌而出。今年,呼和浩特将更加主动地为企业疏堵、减负、撑腰、赋能,让首府真正成为企业家们心向往之的热土。
就业促进行动,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之基。2024年,呼和浩特提前半年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目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万人。如今,呼和浩特正在接续实施未来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当更多的年轻人在青城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呼和浩特也将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节水行动,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今年,首府将全面推进引黄三期引水输水、净水配水工程,实施引黄一、二期备用输水管线提升改造工程。强化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持续开展自备井专项整治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从农业发展的节水增效,到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再到居民生活的点滴节约,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首府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区域合作深化行动,让首府在世界瞩目的舞台共创未来。呼和浩特对外要当“桥头堡”,区外要当“示范区”,区内要当“领头羊”。从“两小时创新圈”到中欧班列的开通,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落户到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呼和浩特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与八方宾朋共享发展的红利。
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是首府的灵魂工程。今年首府将加快大窑文化遗址公园、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代白塔遗址公园建设,同时创作提升话剧《大青山》、舞剧《敕勒川》、晋剧《大漠春归》等一批精品剧目。在这里,每一部剧目的上演,都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每一个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都是对历史的敬畏与铭记。
“六个行动”如同六把“金钥匙”,解锁了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力推进“六个行动”,不仅是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关键举措,更是为全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而迈出的坚实步伐。在新的一年里,呼和浩特正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干劲,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人勤春来早,万事干为先。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1月初召开的呼和浩特市两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1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两会胜利闭幕,会上对呼和浩特提出新的要求。1月25日,春节假期前,全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动员部署会在呼和浩特召开,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增强“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节日期间要保持“各就位—预备”的状态,上班之日就是发令枪响之时,就要起跑、领跑,直到冲刺,做到分秒必争。
春潮澎湃,笃行不怠。2月5日,乙巳蛇年首个工作日,市委召开新春开年第一会——全力推进“六个行动”确保一季度“开门红”动员部署大会,吹响了打赢“六个行动”攻坚战的激扬号角。
2024年,呼和浩特聚焦打造“首善之地”,全面落实“六个工程”,推动经济稳中有进,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六大产业集群”量质齐升,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现代服务业集聚升级,首府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显著提升;创新动力更加强劲,重点领域改革释放出更强动力,城乡面貌得到持续改善,生态建设保护成果显现,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呼和浩特市两会提出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施重点项目12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1700亿元以上,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00个以上、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如今,呼和浩特正以非凡的决心和魄力,凭借“六个行动”,大步迈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确保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伊利奶粉三期、蒙牛九期奶粉,到金山电厂三期、托清经济开发区绿色供电,从常盛制药灯塔工厂、金宇共立宠物疫苗,到显鸿科技集成电路产业园、智航科技无人机制造、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制造等等,每一个项目的落地生根,不仅是产业的聚集,更是希望的田野,它们在呼和浩特开花结果,为首府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助企行动,犹如阳光普照,滋润着企业发展的土壤。2024年,企业见证了首府营商环境的优化,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由1296项精简到405项。每一次政策的出台,都是为了让企业轻装上阵,让市场活力喷涌而出。今年,呼和浩特将更加主动地为企业疏堵、减负、撑腰、赋能,让首府真正成为企业家们心向往之的热土。
就业促进行动,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之基。2024年,呼和浩特提前半年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目标,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万人。如今,呼和浩特正在接续实施未来三年“十五万青年留呼行动”。当更多的年轻人在青城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呼和浩特也将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节水行动,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今年,首府将全面推进引黄三期引水输水、净水配水工程,实施引黄一、二期备用输水管线提升改造工程。强化农业、工业、生活节水,持续开展自备井专项整治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从农业发展的节水增效,到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再到居民生活的点滴节约,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首府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区域合作深化行动,让首府在世界瞩目的舞台共创未来。呼和浩特对外要当“桥头堡”,区外要当“示范区”,区内要当“领头羊”。从“两小时创新圈”到中欧班列的开通,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落户到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呼和浩特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与八方宾朋共享发展的红利。
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是首府的灵魂工程。今年首府将加快大窑文化遗址公园、土城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辽代白塔遗址公园建设,同时创作提升话剧《大青山》、舞剧《敕勒川》、晋剧《大漠春归》等一批精品剧目。在这里,每一部剧目的上演,都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每一个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都是对历史的敬畏与铭记。
“六个行动”如同六把“金钥匙”,解锁了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全力推进“六个行动”,不仅是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的关键举措,更是为全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而迈出的坚实步伐。在新的一年里,呼和浩特正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干劲,向着更加辉煌的明天迈进!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