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要闻

【数说新城】提高“健康成色” 擦亮“幸福底色”

发布日期:2025-01-15 14:52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2024年,新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本着“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原则,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主线,坚持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为着力点,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安宁疗护项目稳步开展,开拓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为全市发展及改革的试点,新城区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开设床位52张,2023年5月开诊至今,累计收治患者853人。中医康复科成功申报全市县级重点专科。作为区医院目前的“拳头科室”,中医康复科开放床位100张,截至12月底门诊量达1.6万人次、住院量达936人次。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紧密型合作。拓展“5个联合病房+2个诊疗中心”服务功能,协调医疗集团专家累计出诊752次。区医院全年门诊诊疗量达7.74万人次,同比增长19%,住院量达2372人次,同比增长46%,床位使用率为78.6%。

基本医疗服务持续稳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我区基层医疗机构与自治区及市级7家医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成功创建名医工作室14个,全区共有名医专家40名。公立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2家卫生院)全年门诊诊疗量达24.3万人次,其中名医工作室诊疗2.42万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采取“百名三甲医院专家+家庭医生+家医助理”全专结合模式,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77支,与40.08万名辖区居民签订了服务协议,与13.75万人重点人群签约。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有效下沉。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在我区建成“北京名医工作室”,9名北京专家定期出诊,2024年6月开诊以来共诊疗患者1267人次,辖区居民实现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首都名医的优质中医药诊疗服务。基层医疗资源布局持续均衡。建成海东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民院中心)、东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基层医疗机构。

重点人群服务保障不断完善,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实施。

完成疫苗冷链运转1105次,发放免疫规划类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类疫苗23.62万人份,全区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建成各类托育机构44所,可提供托位1423个,东风路街道祥园社区打造了全市首家社区嵌入式托育点。8家综合性医院和1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服务持续推进。完成宫颈癌、乳腺癌筛查1.22万人;完成儿童、托幼机构人员体检1.39万人,完成婚前医学检查6152人。

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开展,健康新城建设成效明显。

累计消杀20万平方米,清运垃圾3500余吨。健康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义诊宣传活动753场次,累计受益居民3.56万人次。发放健康宣传材料63种8.69万份。发布健康科普信息1052条。综合管理能力持续提升。卫生监督检查公共场所3914户次,培训从业人员1056人次。完成各类大型活动卫生应急保障85次。

2025年,新城区卫健系统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均衡基层医疗机构布局,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中蒙医药传承创新,落实人口均衡发展政策,提升安宁疗护服务水平和妇女儿童健康保障能力,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切实抓好各项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新城融媒 范若泉

编辑:郇昕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