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要闻

呼和浩特全力推进燃煤散烧综合整治

发布日期:2024-12-31 09:25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冬日的呼和浩特天空湛蓝,空气清新。这样优质的大气环境得益于近年来呼和浩特持续推进禁燃区燃煤散烧综合整治,市区及周边农村全部使用清洁热源供热。

社区排查燃煤散烧隐患 “黑科技”助力

12月26日22时左右,伴随着一阵“嗡嗡”声,无人机在公主府社区一带开始巡查燃煤散烧情况,在几分钟内就将该片区域是否存在燃煤散烧现象一览无遗。这也是新城区海拉尔路街道首次动用“黑科技”巡查燃煤散烧。而对于禁飞区内的重点区域,则采用人工巡查的方式,通过“人防+技防”“空中+地面”模式相结合,筑牢居民安全“防火墙”。

在排查中,工作人员发现公主府社区橡胶厂平房区有几家住户的屋顶烟囱里冒出青烟。随后,工作人员将情况一一记录,并入户调查。“大娘,家里可不能再自己点炉子,一个人住不安全……”公主府社区橡胶厂平房区王阿姨家,海拉尔路街道工作人员耐心叮嘱王阿姨,并查看家里的供暖设施,对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

入冬以来,海拉尔路街道办事处将平房区居民的温暖安全过冬问题视为当务之急,先后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存在燃煤散烧隐患的重点区域实地走访,并利用无人机飞检巡查精准定位,对发现的可疑烟点及时排查。

“无人机这一高科技手段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巡查范围,短短几分钟就可巡查到是否有燃煤散烧的痕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海拉尔路街道基层党建办主任李艳红说。

据李艳红介绍,海拉尔路街道辖区共有平房256户,住人201户,不住人55户。截至目前,街道办事处已将211户平房区域接入大暖,45户进行煤改电。入冬以来,街道组织专业力量,对平房区域供暖设施展开全面检查。对平房区域、车棚、门房供暖设备逐一排查,对存在煤改电供暖设备破损等问题,及时帮助居民联系售后,并维护和调试。针对辖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低保家庭等特殊群体,街道工作人员上门送去保暖门帘、电暖器等。同时,安排专人对他们的供暖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解决供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街道还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帮助采购生活用品等。

燃煤散烧综合治理 呼和浩特持续发力

为改善供热季大气环境质量,坚决打赢首府蓝天保卫战,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2020年开始,呼和浩特市采取棚户区改造、集中供热、“煤改电”或“洁净煤炭”替换等多种方式,到2021年底基本解决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214个村(片区)13万户居民燃煤散烧问题,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从9.5%提高至40.9%。

2022年5月,呼和浩特市成功获批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随即市政府印发了《呼和浩特市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项目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利用三年时间,在9个旗县区实施燃煤散烧综合整治14.84万户,其中“煤改电”8.83万户、“煤改气”5.96万户、煤改集中供热0.05万户,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提高至86%。“

以前,我们冬天主要靠生炉子取暖,不方便也不安全。2021年,政府给我们接入了大暖进行集中供热,这项惠民工程真是太好了!”回民区什拉门更村村民马桂芝高兴地说。

市住建局供热科科长邬磊介绍说,我市在推进燃煤散烧综合整治工作中因地制宜,采取以供定改,一户一策。各地区成立由辖区政府、电力公司、燃气公司、热力公司、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与的“会商协调机制”,逐村逐户确定改造方案,逐个街区、逐条线路确定线路路由和用地条件,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影响,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2024年“煤改电”工程涉及6个旗县区、392个村(社区)、3.9万户,配套电网工程涉及267.6公里线路、16.7公里电缆、5721基电杆、987台变压器,市区两级住建和供电部门逐一进行现场核查,确保“煤改电”用户全部具备用电条件。

邬磊还介绍,我市健全了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后期管护工作机制,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全市共建立16个运维服务站点,负责接收供热问题投诉、咨询、建议,确保遇到报修诉求4小时上门、24小时完成维修。同时,持续开展“访民问暖”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培训演练操作等方式,提高居民的操作技能,对相关供热政策进行上门宣讲。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