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要闻

新城区呼伦贝尔北路街道苏雅拉社区:“9久治理驿站”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11-22 09:30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新城区呼伦贝尔北路街道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根据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楼房、平房并立,基础设施薄弱和居民结构复杂等特点,因地制宜在小区设立“9久治理驿站”,推行“9久治理工作法”,切实站在居民的立场考虑问题,提供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实现“事在小区办、难在小区解、人在小区乐”的工作目标。“9久治理驿站”是把“党员工作室”“红石榴驿站”“红蜂驿站”“帮办代办服务点”“民情民意征集站”“网格党校”“网格员之家”“红色网格议事站”“社工之家”等9项服务整合到群众身边,以久久为功的精神,长久服务辖区群众。

图为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活动阵地
一环:激活基层红细胞,“党群之家”冲前锋
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设立“党群之家”服务阵地,进一步优化“党员双报到”制度,形成“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1月,由于邮电设备厂小区没有物业公司进驻,卫生费收取存在困难,小区院内积存大量垃圾,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与出行。针对以上情况,街道、社区和网格三级联动,积极组织在驿站召开党员群众联席会,商讨制定解决方案,一是街道直击问题核心,安排社区立即联系街道环境卫生整治突击队,对积存垃圾进行及时清运。二是动员3名在职党员、1名退休党员和5名群众担任单元长,开展卫生费收取工作,争取推动小区垃圾清理步入常态。三是结合民情民意,对常年不在的住户、独居老人以及困难家庭的卫生费,酌情予以减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区最终完成约80%的收费率,符合引进物业公司的条件,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卫生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二环:安定团结小窗口,促进民族大融合
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设立“红石榴驿站”。一是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听取各族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小区居住环境群策群力。二是在“好书充电站”陈列《国宝》画册、《枢纽》和《大青山文脉》等书籍,架起居民了解各民族文化与艺术的桥梁,促使居民了解脚下这片热土,了解中华民族发展融合的过程,不断提升文化自信,更加热爱祖国。

图为9久治理驿站“好书充电站”陈列书籍

三环:“网格党校”促成长,长久铸魂守初心
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重视党员教育,结合《学习强国》和《帆书》APP,打造线上、线下学习阵地。开展形式多彩的党建课堂,不断提升党员思想水平,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8月13日,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在暑假期间,充分发挥老党员余热,在“网格党校”开展“听老党员讲故事”关心下一代主题教育活动。新城区光华小学二年级四班3位小朋友来到老党员刘树昌家中,聆听刘树昌夫妇讲述光荣经历,老党员鼓励孩子们不负韶华,勤学奋进。

图为3名小朋友为老党员夫妇奉上鲜花

四环:温暖城市“小蜜蜂”,关爱就业新群体
随着平台经济兴起,以外卖员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明显增多,他们工作节奏快,行业压力大。为此,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秉着“快递小哥聚集在哪里,站点就覆盖到哪里”的服务原则,设立“红蜂驿站”,积极关注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身心发展情况。一是设置“心情墙”,快递小哥可以张贴当下的心情,使情绪得到缓冲。二是设立“体能充电站”,提供饮水、小食、充电服务。三是在“好书充电站”陈列《我在北京送快递》《赶时间的人》等行业热门书籍,丰富快递小哥的精神生活。切实提供一个“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饿了充体能、心烦能倾诉、闲时能充电”的温馨港湾。
五环:便民服务加速度,服务群众零距离
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设立网格“帮办代办便民服务点”,积极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驿站提供退役军人、社保医保、卫生健康、劳动就业、关怀救助等民生公共服务。帮办代办员兢兢业业,及时更新便民政策信息,主动协助小区老年人和残疾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对于一些不需要本人亲自到社区办理的业务进行帮办代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社区的便利与温暖。
7月25日,为普及社会救助政策,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开展了“阳光救助,情暖万家”政策宣传活动。活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对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群体、特困家庭、临时救助等人员的申请标准及审批条件进行详细介绍,切实将“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践行了“让群众少跑腿”的承诺。
六环:“网格之家”全赋能,提升职业幸福感
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围绕街道“打造‘全能型’网格队伍”工作思路,设立“网格员之家”,为网格员“充电赋能”。一是要求网格员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专业培训,使其掌握社会工作沟通技巧,及时缓解情绪压力,增强职业幸福感。二是设立“我的网格我做主”公示栏,将网格员服务的精彩瞬间记录并展示,使小区居民更理解、支持网格工作,增强网格员工作的成就感与归属感。三是鼓励网格员阅读《信念》《终身成长》和《非暴力沟通》等书籍,提升网格员工作的幸福感和使命感,激发网格员的工作热情。邮电设备厂小区网格员于姐说:“小区居民都把我当成家人,大事小情都爱和我聊聊天。”
七环:民情民意直通车,有力监督是保障
基层治理离不开群众,民生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居民的有力监督。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设立“民情民意征集处”,一是运用意见征集箱,收集一条条意见与建议,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有效强化居民监督力度。二是运用民情登记簿,对来访人员反映的困难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并根据解决难度,报送至街道、社区或网格,做到解难事、顺民意。
八环:多元居民生活圈,长久共建搭平台
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积极联络小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内的单位与商户,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在爱心单位的支持下,结合“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内的场地优势,为小区居民开展端午节缝荷包、中秋节请困难家庭吃团圆饭,重阳节为老年人健康义诊等活动,切实为小区争取更多的惠民资源,开展群众满意的惠民活动。
九环:“社工之家”专项帮,困难家庭提信心
随着基层工作的不断发展,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日益显著,很多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自学考试升级为社工专业人才。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紧密结合社区社工服务专业优势,用心打造“社工之家”,开展一系列关爱老人、少年儿童和困难家庭志愿服务。
李某平,男,39岁,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家住在邮电设备厂小区。11岁查出脑瘤,做手术切去一半后,遗留部分压迫神经,导致癫痫经常发作。李某平带病坚持读完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英语教师,然而近几年他病情加重,现在只能居家养病,母亲全职照顾他,全家生活只能依靠父亲微薄收入维持,日子过得十分困难。由于他常年靠进口药物控制病情,但近年来病情加重且频繁发作。李某平想自力更生却无力从事具体工作,情绪波动较大,易怒易暴。
针对以上情况,今年9月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积极发挥“社工之家”服务功能,由社区社会工作师开展心理疏导,制定社工个案专项服务计划。一是针对李某平文化程度高,爱看书的习惯,结合“好书充电站”的资源,推荐《我与地坛》《相信》和《逆商》等战胜病魔、走出逆境和心情舒缓类的书籍免费为其借阅,以达到舒缓心结、提振信心的作用。二是经常叮嘱李某平按时服药,将病情控制在平稳状态,为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提供身体保障。三是鼓励其家人以平常心看待他的病情,劝导家人尽量理解李某平,支持其自立、实现再就业的想法。四是根据李某平的实际情况,积极推送人社和残联等部门的就业信息,争取帮助他早日找到合适的工作。
通过一个多月的专项帮扶,加之李某平也读完了《我与地坛》,性格也变得积极开朗,家人脸上也时时露出笑容。李某平感谢地说:“这本《我与地坛》的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谢谢你们的推荐!”此次个案专项服务,鼓励李某平阅读是心理疏导的关键。通过书籍促使李某平转变思维,了解作者患病后的经历与感想,让他明白很多人也有同样的遭遇,使其将身处逆境看作人生磨练,利用空余的时间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磨砺坚韧的品格与意志,为日后重新参加工作进行备战,以此重燃李某平对生活的信心。
10月22日,李某平来到驿站进行第二本书的借阅。李某平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说:“这次我想借余华的《活着》,听说余华和史铁生是好朋友,很想看看他的作品。”李某平已将阅读变成生活里的一项新内容,我们也将长期为他提供借阅书籍等服务。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经过近一年的不断探索,呼伦贝尔北路街道苏雅拉社区邮电设备厂小区“9久治理驿站”,九环联动,环环紧扣,已经为居民解决了一些以前无从下手的愁事难事烦心事,深得居民认可。今后我们将继续与时俱进,不断挖掘深度、拓宽广度,补短板、固根基,优化基层服务理念,改进基层工作方法,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探索基层治理工作的新路径,做人民满意的群众工作。

来源:新城融媒 施少宇

编辑:郇昕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 魏小龙丨终审: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