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要闻

看,这三年呼和浩特跑出教育发展“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4-10-23 09:40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10月16日,呼和浩特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观摩现场会举行,来自呼和浩特市百余名教育工作者分别走进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和林格尔县第二幼儿园、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北大金秋·呼和浩特赛罕区实验学校、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万锦学校、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金川校区6所学校,观摩3年来呼和浩特教育的发展与成就。
“苏虎石榴籽剧社”,真火!
观摩会的第一站来到了苏虎街实验小学科尔沁校区。一走进校门,记者就听到了从小花园传来的优美乐曲,原来是管乐队社团的学生们正在排练节目,学生们一个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雪白的剑服、威武的护面、闪亮的长剑……和往常一样,在学校体育馆的两条剑道上,学生们在上击剑课。“击剑讲究‘骑士精神’,能从小给学生们传递一种公平、正义、勇敢的精神态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独立思考能力、瞬间判断能力以及塑形方面都有作用。”击剑课老师说。
在教学楼中厅,摆满了学生们的社团作品展示,有各类美术作品,还有剪纸作品、绘绣作品等等。该校的8个社团课程内容丰富,让孩子们在校就可培养兴趣爱好。
最值得一提的是“苏虎石榴籽剧社”,自2021年成立以来,先后编排了7部情景剧,其中《跑道上的老树》《种下一颗石榴树》《我心中的中国红》被新华社主编的“中小学德育学堂节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制作成专题节目推广至全国。“苏虎石榴籽剧社”成立以来,60余名老师、3100余名学生参与到其中,成为了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同时,“苏虎石榴籽剧社”作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载体,将课堂课程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发挥了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积极性,通过书本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开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模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融入生活、融入成长,推动了各民族青少年的思想融合、感情融合、心理融合。
幼儿园里“小厨神”的快乐天地
在和林格尔县第二幼儿园,“户外小厨房”课程让观摩团的老师们眼前一亮。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使用木材生起来灶火,还会使用风箱控制火力。提前和好、醒好的面团端来之后,孩子们洗干净小手便开始操作了,揪面团、加油酥、擀饼坯,最后,小心翼翼地将饼坯放进了油温适度的大铁锅里。“饼子定型之后,看到上面冒起小泡泡就说明一面烙好了,这样才能翻面。”大一班小朋友庞逸阳一边烙饼一边给记者介绍。当孩子们把烙好的饼端到老师面前给大家品尝时,大家纷纷表示:“真是一堂极好的劳动教育课!”

据介绍,小厨房特色课是和林格尔县第二幼儿园的一大亮点。自开课以来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一致欢迎。设置这样的课程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劳作的不易与光荣,潜移默化中培养感恩意识。目前,幼儿园每班每周都会有一节“户外小厨房”课程,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能力教授孩子们熬奶茶、蒸南瓜、烙油饼、炒栗子等厨艺小技能。

和林格尔县第二幼儿园利用得天独厚的户外场地优势,将户外整体以传统“十二生肖”为载体划分为十二大区域,将十二生肖中每个动物的属性及独特技能与幼儿能力、品质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都按照教育价值及教育功能精准投放相应的设施材料。室内则打破了传统的区域模式,将室内区域打通,把能利用起来的走廊、墙面全部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环境真正的主人。构建起了充满野趣、童趣、绿色、自然、开放、共享的良好自然生态。
校园食堂有面“心愿召集墙”
“吃得好、住得好,自然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虽然刚开学不过一个多月,但我的感受是在这所学校完全不需要‘适应期’,因为就像生活在自己家里一样温暖。”高一新生徐璐告诉记者。

“你想吃什么,写出你的美食心愿,让我们在‘健康谷’共享美好‘食光’。”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食堂的“心愿召集墙”上,学生们贴上一张张美食心愿。“内蒙古孩子想吃羊杂。”“最近爆痘,麻辣香锅少加辣。”“汉堡再多来点酱的话,我们会更爱。”……被称为“健康谷”的食堂可以让学生们隔空许愿,学生宿舍更是让学生们大呼:“够舒服”“真满意”!四人间的休息空间舒适又温馨,下铺为相对独立的学习、置物空间,上铺为休息空间。每间宿舍都有独立的洗漱区和卫生间,还配备有洗衣间、洗澡间、公共电话间。

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走进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干净的桌椅、科学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一切构成了学生们追逐梦想的殿堂。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金川校区是二中继呼伦校区、如意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是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全寄宿制高中学校,占地面积259亩,总建筑面积12.99万平方米,总投资8.54亿元。设计办学规模60个教学班,招生人数3000人,将在治理体系、学习空间、课程开发、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教育评价等领域积极创新探索,建设成为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创新校园、人文校园、师生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
书法教育点亮孩子的未来
“学校致力于教好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书法教育特色学校, 和林格尔县第五小学2008年11月被评为全国写字实验学校,2012年11月确立为全国书法示范学校。“我们每周都有一节书法课,一年级开始就进行硬笔书法练习,现在的书法课,已经开始学习软笔书法啦。多年的书法训练不但让我写得一手好字,也磨砺出了意志,提高了专注力。”正在书法课堂上练字的五年级学生周坤告诉记者,学校经常组织和参加各类书法大赛,不久前他还获了奖。

学校重视书香校园建设,进行晨诵、午读、暮省,保证学生每天读书一小时。每个教室都有图书角,学校图书室、校长书屋全天开放,学生随时都可以借阅图书,实现每学期生均读书15本的目标。确定每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为全校读书月,举办读书节。学校被市教育局命名为“呼和浩特市特色学校——书香校园”。此外,该校积极研发“紫丁香课程体系”,分别是艺术—人文、运动—健康、劳动—实践三大板块,围绕三大板块开设了35门体艺课程;为提升学校的美育水平,学校和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引进高校的优质艺术教育资源,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科技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观摩现场会的第五站来到了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万锦学校,置身校园,满满的都是现代化和科技感。学校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打造充满爱与创意的儿童友好乐园。学校深入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模块的基础上,整合课程资源,构建“锦·容”五维三阶能级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五育并举。创立了少年科学院。“在体验中探究,在设计中学习是我们的科学教育理念。”科学老师说。该校科学院共设六大模块,涵盖300多个项目,并打造了6间主题教室,分别是太空科技、工程设计、人工智能、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同时,配备了7位专职科学教师,承担全校每班每周两节科学课和周二至周五的自主选修课教学任务。在2023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科学实验学校”。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万锦学校校长刘景平介绍,“眼里有光、脸上有笑、心中有爱、脚下有力”是学校为每个孩子绘制的成长画像,“好奇勤勉的探索者、终身学习的实践者、积极向上的贡献者、家国天下的担当者”是学校育人的终极目标。

AI智慧操场赋能体育锻炼与教学
走进北大金秋·呼和浩特赛罕区实验学校的操场,学生们正跟着大屏幕进行体育锻炼。通过这块数据大屏,学生跳绳的成绩实时显示。体育课王老师介绍:“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体育运动的各项数据。动作也有了影像回放,便于老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此外,借助AI智能设备,老师可以在课堂对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运动姿势、运动过程实时采集分析。目前,该校智慧操场系统已覆盖了立定跳远、跑步等多个运动区域。
记者了解到, 北大金秋·呼和浩特赛罕区实验学校是一所在今年秋季学期新投用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也是与北大金秋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的一所新优质学校。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首都资源、首善标准、首府名校、北大特质。同时致力于打造一所“校园环境一流、学校管理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质量一流、科技特色鲜明、北大特质优势突出”的赛罕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学校。北大金秋教育集团派出的骨干名师14人,还将选派北大教授、院士、高级别专家每月驻校,对学校工作进行全方位指导。“北大、清华及北大清华的附中附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十一学校等名校,都将成为我们的学习交流阵地。学校将依托特有资源,围绕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水下智能机器人专项赛、少年中国芯工程、无人机飞控等方面开设特色课程,打造科技特色示范校。”校长杨博说。
记者手记:
教育,是一座城市的未来,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早在2022年5月,呼和浩特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就已发布解读了《关于实现首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呼和浩特市建设“宜学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呼和浩特市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规划(2021—2025年)》。
三年来,全市教育系统上下一心、砥砺奋进,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生了巨大变化。记者在本次现场会的走访中发现,从先进的教学设施到创新的教学方法,从优秀的师资队伍到积极向上的学生风貌,每一个画面都展现出三年来呼和浩特在教育领域的不懈努力与卓越成就。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郇昕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 魏小龙丨终审: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