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17 10:23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经过基层干部群众、各地文明办和相关单位推荐,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进行事迹展示评议,时间从即日起持续至2024年10月20日。参与进来,一起学习身边好人,传递榜样力量。
评议通道
关注“中国文明网”公众号
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
参与评议
↓↓↓↓↓
评议步骤
【第一步】
进入“评议中国好人”页面后
点击“省份”按钮
选择“内蒙古”
【第二步】
点击“加入”按钮
加入李新春、巩学峰
【第三步】
点击右下角“评议”按钮
进入“事迹展示评议”页面
个人事迹
民警抓捕中因公牺牲 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李新春,男,1982年10月生,生前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2024年5月8日,李新春同志在与战友执行抓捕涉毒犯罪嫌疑人任务时,现场遭犯罪嫌疑人激烈反抗诱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李新春曾获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荣获个人嘉奖一次。
英勇无畏 为义冲锋
2024年4月底,李新春得到线索称辖区一位涉毒人员高某某强戒后再次复吸,并研判其近期在跑网约车;5月6日,得知高某某购买毒品,7日下午,李新春带领3名同事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某小区门口准备抓捕涉毒人员高某某。经近10小时的蹲守,未发现高某某踪迹,李新春下令撤离让大家稍加休息。8日凌晨5时许,李新春带领3人继续到目标小区蹲守。上午10时许,民警潘智健在小区一单元门口发现了高某某的车辆,车内无人。就在潘智健呼叫三人汇合时,高某某走出单元门口迅速驾车驶离。
“追!今天必须抓到他!”李新春见目标驶离后立即驾车追击。待行至巴彦淖尔快速路与鄂尔多斯大街南交汇处时,目标车辆被堵在路口。四人迅速下车将目标车辆包围,尝试打开车门无果后,民警苏朋飞用警棍破窗开门,刘学东和潘智健合力将高某某拖出车外。“为防止高某某随身携带凶器,李所迅速上前,控制住对方,嫌疑人头顶着李所的胸口拼命反抗,拉扯中李所抱着嫌疑人重重地摔在地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同事刘学东几度停顿哽咽。
“上拷!赶紧上拷!”李新春呼吸急促地喊着队友。手铐终于戴上了,在押解途中,李新春还不停叮嘱:“注意,一定要控制住他!”这是李新春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随后他便倒在了驾驶座上……随后李新春被紧急送往最近的医院。5月8日12时56分,李新春经抢救无效牺牲。
牢记宗旨 为民解难
李新春同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把个人价值追求体现到对公安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中,时刻践行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参加公安工作伊始,李新春在警务保障室工作,他主动要求到基层一线打磨和锤炼自己,从一名基层民警做起,先后扎根刑事侦查大队、城关派出所工作。2021年,李新春来到城关派出所任副所长,他将社区居民视为衣食父母,在他眼里群众的事没有大小,能帮就帮。
为了帮10余名工人要回60余万元的工资,他与相关部门、企业反复沟通协调;为了帮辖区群众找到丢失的1500元现金,他带人多次上门走访寻找;为了帮赵先生找到划车嫌疑人,他调取整条街的商铺监控、一帧帧查看辨认……“辖区群众信任他,有的都不知道他叫啥,来了就说找那个眼睛大大的、笑眯眯的所长,要和他当面谈,他能帮忙解决。”去年从城关派出所调到圣泉派出所的民警张立雄说起曾经一起工作的点滴,再次红了眼眶。近年来,李新春参与办理各类刑事、行政案件30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服务群众3000余人……无论在刑侦一线,还是从事治安管理工作,他始终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挺膺担当 为岗奉献
李新春同志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作风上同样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担任城关派出所副所长期间,他把“抓警风正、带民风纯、树形象好”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忠诚履职、廉洁自律,从自身做起,成为青年民辅警学习的典型。“李所,跟你值班一点都不累。”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李新春身边的同事经常这样说,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对身边人都很仗义,是一个自带工作动力和能量的人,特别容易感染别人。
“当事人材料取了吗?”“相关视频资料拷贝了吗?”“证人材料取了几个?”每次值班结束后,李新春总爱不停地盯问。他还会带着同组的兄弟们梳理当天警情,对工作进行复盘,一起研究探讨重点案件的细节。“跟着李所梳理回顾案件的过程,让我很受益,在之后办案的过程中,我也习惯性地会多想一步。”“00后”民警潘智健说。舍身尽瘁担使命,爱党为民守初心。18年的从警生涯,李新春始终将拳拳赤子之心倾注在他热爱的公安事业中,将奉献之火燃烧至生命最后一刻,以青春和热血践行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词,用忠诚履职、爱岗敬业、拼搏奉献、服务人民的精神书写了敢于担当、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无愧于誓言、不负于人民、不止于平凡的一生。
危险品运输司机行驶百万公里无事故 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巩学峰,男,汉族,198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市某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品车辆驾驶员。凭着对运输行业的热爱和执着,巩学峰从一名普通驾驶员一步步成长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工作中他钻研技术、勇挑重担,执行各类任务2万余次,行驶里程近两百万公里,保持着零事故的优异纪录。巩学峰曾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怀揣梦想 军旅生涯铸就坚强品格
手握方向盘,驰骋天地间,是巩学峰儿时的梦想。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军旅生涯。其间,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车辆,刻苦训练之余,巩学峰努力研究车辆结构、练习驾驶技术,很快成为个中好手。2012年,巩学峰从部队转业,有驾驶特长的他成为呼和浩特市一家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危险品运输司机。他与30余名同事一起,负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的天然气运输工作。
随着公司主题安全活动的持续开展,巩学峰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他开始刻苦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不放过任何学习研究的机会,积极参加公司各项安全培训、演练、竞赛;他会经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翻阅公司的运输管理制度,对天然气特性、危货运输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学习,真正做到对理论知识了然于胸,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2年间,他行驶里程近两百万公里,创造了零事故的优异纪录。
精益求精 平凡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
危险品运输是特种运输的一种,从装卸、运输到中途或终点停靠,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绝不开‘带病’车上路。”巩学峰对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从事危险品运输12年,他认真对待每一天。每次出车前,他都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对派发车辆进行细致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行车过程中也绝不松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路况。车辆回场,他将车辆停稳放好断油断电后,再一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绝不拖延,切实做到对责任车辆的闭环管理并使其时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这些年,“安全”二字深深刻进巩学峰的骨子里,他深知安全运输的重要性,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是在风和日丽的春夏,还是在风雨交加的秋冬。“危险品运输,但凡出事就是大事,会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伤害。”巩学峰说。为了让大家对安全生产时刻保持警惕,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与在岗同事们分析路况,进行风险辨识,遇到恶劣天气应该怎样规避风险等等。平时话不多的他却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指导与帮助年轻同事,悄然成了同事们的“主心骨”。一次有位同事在执行送气任务的途中,由于车辆自身故障在半路抛锚了,救援车无法及时到达,同事就通过视频的方式求助巩学峰,经过他仔细判断故障原因,悉心指导,及时排除了故障,使得任务顺利完成。
克己奉公 同事眼中的“暖心人”
2019年冬天,内蒙古地区遭遇了连续的降雪,导致路面结冰,行人行走如同在冰场上滑行,形成了危险的“黑冰”现象。在这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乌兰察布地区的供暖和民生用气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这一挑战,巩学峰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了配送任务。凭借他丰富的驾驶经验和对路况的精准判断,150多公里的路程辗转10多个小时,将天然气安全送达,温暖了万户千家。“总得有人上呀。”事后,巩学峰的回答很简单。
同事们经常好奇地问巩学峰,是什么让他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巩学峰总是坚定地回答:“保障民生用气,是我的责任,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在车队中,巩学峰以其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信任。他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在技术上首屈一指,而且在帮助他人方面也不遗余力。他的同事们都说:“老巩这人在技术上无人不服,谁有困难,都找他。”
坚守初心 在履职中传递基层声音
巩学峰同志始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勉工作,默默付出。2023年,他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面对全新的身份,激动之余,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更好地依法履职,他一心扑在了学习上,走进群众中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有一次在服务区,一位老司机向巩学峰诉苦说,“司机之家”的设施不够完善,休息不好。这件事被巩学峰记在心里,他开始深入调研“司机之家”的建设情况。2023年全国两会上,巩学峰提交《关于继续推广和完善“司机之家”建设工作的建议》。他说:“我和其他货车司机一样,渴望着在工作途中能够‘喝口热乎水、吃口热乎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心觉’。各地的‘司机之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场所,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希望这项服务能继续完善、推广,为司机营运安全提供一份保障。”这一建议得到交通运输部的积极回应。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先后提出关于民生、教育、能源等相关建议,为助推地区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从军人到驾驶员,再到人大代表,巩学峰的身份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一名危险品运输驾驶员,他和同事们保障着呼和浩特市近50%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周边盟市的民生用气需求,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安全”是他的底线、红线,为民服务是他的工作动力与情怀,他用最平凡的工作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一起为内蒙古的好人点赞、评议吧!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 魏小龙丨终审:张静
经过基层干部群众、各地文明办和相关单位推荐,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进行事迹展示评议,时间从即日起持续至2024年10月20日。参与进来,一起学习身边好人,传递榜样力量。
评议通道
关注“中国文明网”公众号
点击首页下方菜单栏
参与评议
↓↓↓↓↓
评议步骤
【第一步】
进入“评议中国好人”页面后
点击“省份”按钮
选择“内蒙古”
【第二步】
点击“加入”按钮
加入李新春、巩学峰
【第三步】
点击右下角“评议”按钮
进入“事迹展示评议”页面
个人事迹
民警抓捕中因公牺牲 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李新春,男,1982年10月生,生前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副所长。2024年5月8日,李新春同志在与战友执行抓捕涉毒犯罪嫌疑人任务时,现场遭犯罪嫌疑人激烈反抗诱发疾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因公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李新春曾获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荣获个人嘉奖一次。
英勇无畏 为义冲锋
2024年4月底,李新春得到线索称辖区一位涉毒人员高某某强戒后再次复吸,并研判其近期在跑网约车;5月6日,得知高某某购买毒品,7日下午,李新春带领3名同事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某小区门口准备抓捕涉毒人员高某某。经近10小时的蹲守,未发现高某某踪迹,李新春下令撤离让大家稍加休息。8日凌晨5时许,李新春带领3人继续到目标小区蹲守。上午10时许,民警潘智健在小区一单元门口发现了高某某的车辆,车内无人。就在潘智健呼叫三人汇合时,高某某走出单元门口迅速驾车驶离。
“追!今天必须抓到他!”李新春见目标驶离后立即驾车追击。待行至巴彦淖尔快速路与鄂尔多斯大街南交汇处时,目标车辆被堵在路口。四人迅速下车将目标车辆包围,尝试打开车门无果后,民警苏朋飞用警棍破窗开门,刘学东和潘智健合力将高某某拖出车外。“为防止高某某随身携带凶器,李所迅速上前,控制住对方,嫌疑人头顶着李所的胸口拼命反抗,拉扯中李所抱着嫌疑人重重地摔在地上……”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同事刘学东几度停顿哽咽。
“上拷!赶紧上拷!”李新春呼吸急促地喊着队友。手铐终于戴上了,在押解途中,李新春还不停叮嘱:“注意,一定要控制住他!”这是李新春留给战友的最后一句话,随后他便倒在了驾驶座上……随后李新春被紧急送往最近的医院。5月8日12时56分,李新春经抢救无效牺牲。
牢记宗旨 为民解难
李新春同志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把个人价值追求体现到对公安事业的执着和热爱中,时刻践行一名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参加公安工作伊始,李新春在警务保障室工作,他主动要求到基层一线打磨和锤炼自己,从一名基层民警做起,先后扎根刑事侦查大队、城关派出所工作。2021年,李新春来到城关派出所任副所长,他将社区居民视为衣食父母,在他眼里群众的事没有大小,能帮就帮。
为了帮10余名工人要回60余万元的工资,他与相关部门、企业反复沟通协调;为了帮辖区群众找到丢失的1500元现金,他带人多次上门走访寻找;为了帮赵先生找到划车嫌疑人,他调取整条街的商铺监控、一帧帧查看辨认……“辖区群众信任他,有的都不知道他叫啥,来了就说找那个眼睛大大的、笑眯眯的所长,要和他当面谈,他能帮忙解决。”去年从城关派出所调到圣泉派出所的民警张立雄说起曾经一起工作的点滴,再次红了眼眶。近年来,李新春参与办理各类刑事、行政案件30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800余起、服务群众3000余人……无论在刑侦一线,还是从事治安管理工作,他始终拼尽全力、做到最好。
挺膺担当 为岗奉献
李新春同志不仅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作风上同样廉洁自律,两袖清风。担任城关派出所副所长期间,他把“抓警风正、带民风纯、树形象好”作为工作重点,坚持忠诚履职、廉洁自律,从自身做起,成为青年民辅警学习的典型。“李所,跟你值班一点都不累。”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李新春身边的同事经常这样说,他总是为别人着想,对身边人都很仗义,是一个自带工作动力和能量的人,特别容易感染别人。
“当事人材料取了吗?”“相关视频资料拷贝了吗?”“证人材料取了几个?”每次值班结束后,李新春总爱不停地盯问。他还会带着同组的兄弟们梳理当天警情,对工作进行复盘,一起研究探讨重点案件的细节。“跟着李所梳理回顾案件的过程,让我很受益,在之后办案的过程中,我也习惯性地会多想一步。”“00后”民警潘智健说。舍身尽瘁担使命,爱党为民守初心。18年的从警生涯,李新春始终将拳拳赤子之心倾注在他热爱的公安事业中,将奉献之火燃烧至生命最后一刻,以青春和热血践行着人民警察的铮铮誓词,用忠诚履职、爱岗敬业、拼搏奉献、服务人民的精神书写了敢于担当、忠于职守、甘于奉献,无愧于誓言、不负于人民、不止于平凡的一生。
危险品运输司机行驶百万公里无事故 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
巩学峰,男,汉族,198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呼和浩特市某燃气有限责任公司危险品车辆驾驶员。凭着对运输行业的热爱和执着,巩学峰从一名普通驾驶员一步步成长为公司里的技术骨干。工作中他钻研技术、勇挑重担,执行各类任务2万余次,行驶里程近两百万公里,保持着零事故的优异纪录。巩学峰曾获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怀揣梦想 军旅生涯铸就坚强品格
手握方向盘,驰骋天地间,是巩学峰儿时的梦想。高中毕业后,他应征入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军旅生涯。其间,有机会接触到各种车辆,刻苦训练之余,巩学峰努力研究车辆结构、练习驾驶技术,很快成为个中好手。2012年,巩学峰从部队转业,有驾驶特长的他成为呼和浩特市一家燃气有限责任公司的危险品运输司机。他与30余名同事一起,负责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等地的天然气运输工作。
随着公司主题安全活动的持续开展,巩学峰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他开始刻苦学习,不断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他不放过任何学习研究的机会,积极参加公司各项安全培训、演练、竞赛;他会经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翻阅公司的运输管理制度,对天然气特性、危货运输注意事项及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学习,真正做到对理论知识了然于胸,在工作中学以致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12年间,他行驶里程近两百万公里,创造了零事故的优异纪录。
精益求精 平凡岗位上践行“工匠精神”
危险品运输是特种运输的一种,从装卸、运输到中途或终点停靠,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绝不开‘带病’车上路。”巩学峰对安全行车的基本要求。从事危险品运输12年,他认真对待每一天。每次出车前,他都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对派发车辆进行细致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行车过程中也绝不松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观察路况。车辆回场,他将车辆停稳放好断油断电后,再一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绝不拖延,切实做到对责任车辆的闭环管理并使其时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这些年,“安全”二字深深刻进巩学峰的骨子里,他深知安全运输的重要性,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无论是在风和日丽的春夏,还是在风雨交加的秋冬。“危险品运输,但凡出事就是大事,会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不可想象的伤害。”巩学峰说。为了让大家对安全生产时刻保持警惕,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与在岗同事们分析路况,进行风险辨识,遇到恶劣天气应该怎样规避风险等等。平时话不多的他却把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指导与帮助年轻同事,悄然成了同事们的“主心骨”。一次有位同事在执行送气任务的途中,由于车辆自身故障在半路抛锚了,救援车无法及时到达,同事就通过视频的方式求助巩学峰,经过他仔细判断故障原因,悉心指导,及时排除了故障,使得任务顺利完成。
克己奉公 同事眼中的“暖心人”
2019年冬天,内蒙古地区遭遇了连续的降雪,导致路面结冰,行人行走如同在冰场上滑行,形成了危险的“黑冰”现象。在这种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乌兰察布地区的供暖和民生用气需求显得尤为迫切。面对这一挑战,巩学峰毫不犹豫地主动承担起了配送任务。凭借他丰富的驾驶经验和对路况的精准判断,150多公里的路程辗转10多个小时,将天然气安全送达,温暖了万户千家。“总得有人上呀。”事后,巩学峰的回答很简单。
同事们经常好奇地问巩学峰,是什么让他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巩学峰总是坚定地回答:“保障民生用气,是我的责任,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他不仅这么说,更是这么做的。在车队中,巩学峰以其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信任。他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在技术上首屈一指,而且在帮助他人方面也不遗余力。他的同事们都说:“老巩这人在技术上无人不服,谁有困难,都找他。”
坚守初心 在履职中传递基层声音
巩学峰同志始终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勉工作,默默付出。2023年,他当选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面对全新的身份,激动之余,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更好地依法履职,他一心扑在了学习上,走进群众中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有一次在服务区,一位老司机向巩学峰诉苦说,“司机之家”的设施不够完善,休息不好。这件事被巩学峰记在心里,他开始深入调研“司机之家”的建设情况。2023年全国两会上,巩学峰提交《关于继续推广和完善“司机之家”建设工作的建议》。他说:“我和其他货车司机一样,渴望着在工作途中能够‘喝口热乎水、吃口热乎饭、洗个热水澡、睡个安心觉’。各地的‘司机之家’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场所,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希望这项服务能继续完善、推广,为司机营运安全提供一份保障。”这一建议得到交通运输部的积极回应。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先后提出关于民生、教育、能源等相关建议,为助推地区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从军人到驾驶员,再到人大代表,巩学峰的身份在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一名危险品运输驾驶员,他和同事们保障着呼和浩特市近50%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以及周边盟市的民生用气需求,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安全”是他的底线、红线,为民服务是他的工作动力与情怀,他用最平凡的工作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
一起为内蒙古的好人点赞、评议吧!
来源:中国文明网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 魏小龙丨终审: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