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要闻

绽放指间的非遗,在一錾一刻中传承北疆文化之美

发布日期:2024-07-04 09:15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辽阔的草原、浩瀚的大漠、奔腾的黄河,浓郁厚重的风土人情,滋养培育了独具魅力的北疆文化。
在一錾一刻中,绽放出民族文化魅力的青城金银器制作技艺,不仅蕴含着蒙古族传承千百年的草原文化人文内涵,更融合了黄河文化中兼收并蓄的精神内核,逐步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制作技艺。青城金银器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特点鲜明,用料考究,工艺精湛。有錾雕、浮雕、平雕、掏空、掐丝花、鎏金等多种工艺,兼具实用性、观赏性及礼仪性于一体。

“经历数千、上万次的锻打,以及多道工序共同加工,才能制作一件堪称完美的银器。”青城金银器制作技艺传承人贾永峰总是严谨地对待着每一件作品。金银器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熔炼、捶坯、錾刻、打磨、抛光等十几道工序。在继承蒙古族银器锻制的基础上,兼之多种工艺技法,手工敲打锤制、精雕细刻,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不能疏忽大意。

在贾永峰组建成立的内蒙古乾坤金银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手工艺工作间内,多种不同声线、不同力度打磨敲击响声混合在一起,形成了金属击打的交响曲,也染浓了这一片专属匠人的天地。
手拿一把小铁锤,神情专注,左手灵活转动錾子,右手有节奏地反复敲打,银片上不一会儿就錾刻出精美花纹。捶打、加热软化、淬火、再捶打,“叮叮当当”的反复敲打中,一件银器的花纹就有了雏形。

匠人们犹如画家运笔,操作娴熟,得心应手。在铁锤与银片反复碰撞发出的敲击声中,时间渐渐流逝。

就是这周而复始的敲打占据着手工银器师傅大部分的时间,如此“枯燥”的工作,大家却是乐在其中。在做每件作品都要心中有形,一锤一锤的敲打,一次一次的磨锉,都只是为了成就更好的作品。“敬畏自然,天人合一”,术到极致近于道。

“青城金银器錾刻以錾刻为主,通过小锤、錾子在器物上錾刻出各式各样的浮雕图案。它是从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基础发展起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錾刻技艺。”说起青城金银器的工艺,贾永峰如数家珍。“我们这里的银器兼容了蒙古族喜爱的‘虎’‘鹿’等图文,也加入了晋西北地区流传下来的‘莲’‘牡丹’等样式,这种融合了多种元素的地域风格,是呼和浩特这片土地上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碰撞出的具体写照。”

在贾永峰看来,独属于“呼和浩特”的故事在这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中被传唱至今。
“青城金银器的制作,就像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粹炼出了如今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贾永峰说道,他手中的每一件手工艺品、每一种图案、每一种造型,都有讲究和来历,都可以读出一段历史。

就如他手中的刻满“中国结”图案的银碗,也正是那支被斟满醇香奶酒的银碗。金色的余晖渲染在湛蓝如洗的天边,洒落在辽阔草原上。热情好客的蒙古族捧着它,款待远方而来的各族同胞,长调伴舞、把酒言欢。

来源:新城融媒 梁良 钢龙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 魏小龙丨终审: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