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8-29 00:00
来源:新城区人民政府
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奏准在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东北2.5公里,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动工,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将军衙署设于城内中心鼓楼西侧。按清工部工程则例规定一品封疆大员级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 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3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自大门进入须经过仪门,仪门凡3门,中门形同过殿但不常开,平常出入经由两旁门。仪门正北为大厅,为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各建有庑堂和厢房,为官吏办公场所。第二进正中建有宅第门房3间,东西各建厢房3间,同是官吏的办公场所;第三进为将军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宅第与配房间并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厅东面建有花园,园内建有亭榭;东南隅建有马号;大厅西南面建有更房,为卫戍官兵住所。衙署经多次修缮,面目全非,近年开始修整,尽可能按原有制度复原,接待游人观光,另外,提到这里,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个人就是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这里真正闻名于世和这位慈禧太后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另外,和将军衙署一起闻名的还有一条叫做落凤街的小街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鼓楼立交桥十字路口西南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其实,虽然叫的是街,实际上却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街道,也不长,只有几百米长。从外表上看,这条街道上也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与周围其它的街道没什么两样。不过,这条街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做“西落凤街”。而就是这么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却与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有关,这也使得这条普通的街道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那么,这位大人物究尽是谁呢?先别忙,咱一会儿再说。
话说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一个名叫惠征的满族官员带着他15岁的宝贝女儿来到塞外名城归绥,当上了归绥兵备道台。这惠征原本是满族八旗之一镶黄旗的一个小官吏,后来得到升迁,曾经当过安徽省的候补道员。惠征是满族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员,他们这个家族一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惠征从小对女儿就要求非常严格,特别重视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而兰儿也是天资聪明,无论是读书、绘画、刺绣、弹唱、骑马、射箭等,可以说是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闲暇之余,兰儿常常听父亲给她讲述一些宫廷里边的事情,兰儿对此很是着迷,在少女的心中有了许多的遐想。再说这惠征来到归绥后,正值归绥道台衙门重新修建的时候,于是,他就和女儿暂时住在了新城协领衙门,而新城协领衙门的位置就位于现在的西落凤街边儿。当时,将军衙署是归绥城内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建筑,周围又有连接城内四条大街的钟鼓楼,以及专门供奉皇帝御像的“万寿宫”,所以,这普通老百姓是不能从这块儿走的。老百姓只能由新城协领衙门前的一条名叫“庆丰街”的道路通过。平时有空的时候,兰儿也常常到这条庆丰街上玩儿。几个月以后,这道台衙门修复好了,惠征一家人就搬到了位于扎达盖河边儿上的道台衙门居住了。这道台衙门旁边有一座十分优美的花园,据说花园里各种奇花异草很多,环境迷人。在这座花园里边,还有一座建在最高处的六角亭,名叫“树滋亭”。兰儿是经常都要爬到这座亭子上居高临下观看归绥城的风景。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惠征结束了归绥兵备道台的任期,而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大姑娘的兰儿也高兴地跟着父亲来到了她早已十分向往的北京城。之后,兰儿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步步平云直上,登上了太后的宝座。说到这儿,您一定知道这兰儿是谁了。对,她就是曾经权倾一时、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到了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善于拍马屁的归绥道台胡孚宸把慈禧太后早年经常登高休息过的“树滋亭”重新修建后改称“懿览亭”,而将慈禧太后经常去玩儿的“庆丰街”又改称“落凤街”,这也就是这条街名的来历。
将军衙署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奏准在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东北2.5公里,另筑驻屯满洲八旗官兵的新城。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动工,乾隆四年六月建成,命名为绥远城。设立绥远将军统领,并管辖漠南蒙古王公、归化城土默特蒙古,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将军衙署设于城内中心鼓楼西侧。按清工部工程则例规定一品封疆大员级建造,砖木构制,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 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3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自大门进入须经过仪门,仪门凡3门,中门形同过殿但不常开,平常出入经由两旁门。仪门正北为大厅,为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各建有庑堂和厢房,为官吏办公场所。第二进正中建有宅第门房3间,东西各建厢房3间,同是官吏的办公场所;第三进为将军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配房3间。宅第与配房间并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厅东面建有花园,园内建有亭榭;东南隅建有马号;大厅西南面建有更房,为卫戍官兵住所。衙署经多次修缮,面目全非,近年开始修整,尽可能按原有制度复原,接待游人观光,另外,提到这里,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个人就是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这里真正闻名于世和这位慈禧太后可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另外,和将军衙署一起闻名的还有一条叫做落凤街的小街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鼓楼立交桥十字路口西南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其实,虽然叫的是街,实际上却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街道,也不长,只有几百米长。从外表上看,这条街道上也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与周围其它的街道没什么两样。不过,这条街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做“西落凤街”。而就是这么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却与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有关,这也使得这条普通的街道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那么,这位大人物究尽是谁呢?先别忙,咱一会儿再说。
话说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一个名叫惠征的满族官员带着他15岁的宝贝女儿来到塞外名城归绥,当上了归绥兵备道台。这惠征原本是满族八旗之一镶黄旗的一个小官吏,后来得到升迁,曾经当过安徽省的候补道员。惠征是满族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员,他们这个家族一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惠征从小对女儿就要求非常严格,特别重视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而兰儿也是天资聪明,无论是读书、绘画、刺绣、弹唱、骑马、射箭等,可以说是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闲暇之余,兰儿常常听父亲给她讲述一些宫廷里边的事情,兰儿对此很是着迷,在少女的心中有了许多的遐想。再说这惠征来到归绥后,正值归绥道台衙门重新修建的时候,于是,他就和女儿暂时住在了新城协领衙门,而新城协领衙门的位置就位于现在的西落凤街边儿。当时,将军衙署是归绥城内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建筑,周围又有连接城内四条大街的钟鼓楼,以及专门供奉皇帝御像的“万寿宫”,所以,这普通老百姓是不能从这块儿走的。老百姓只能由新城协领衙门前的一条名叫“庆丰街”的道路通过。平时有空的时候,兰儿也常常到这条庆丰街上玩儿。几个月以后,这道台衙门修复好了,惠征一家人就搬到了位于扎达盖河边儿上的道台衙门居住了。这道台衙门旁边有一座十分优美的花园,据说花园里各种奇花异草很多,环境迷人。在这座花园里边,还有一座建在最高处的六角亭,名叫“树滋亭”。兰儿是经常都要爬到这座亭子上居高临下观看归绥城的风景。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惠征结束了归绥兵备道台的任期,而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大姑娘的兰儿也高兴地跟着父亲来到了她早已十分向往的北京城。之后,兰儿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步步平云直上,登上了太后的宝座。说到这儿,您一定知道这兰儿是谁了。对,她就是曾经权倾一时、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到了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善于拍马屁的归绥道台胡孚宸把慈禧太后早年经常登高休息过的“树滋亭”重新修建后改称“懿览亭”,而将慈禧太后经常去玩儿的“庆丰街”又改称“落凤街”,这也就是这条街名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