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文苑

远去的公主

发布日期:2018-02-06 00:00

来源:新城区人民政府

历史从不曾为谁停留,只是那些看不清的风景在千古悠悠的风尘中渐渐远去。

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遗存着一座距今三百多年的清代府邸--清·固伦恪靖公主府,它静静的坐落在城市西北札达盖海河东岸通道北路六十二号。从小我就知道这个地方,却始终未曾谋面,直到2011年初春,缘于被公主府聘为荣誉摄影师,参加这里举办的一次摄影宣传活动,才有幸踏入公主府。眼前这座气势宏伟、乾坤聚秀的中国古代皇家艺术建筑群在经历鼎盛、衰落和风雨变迁之后依然能够保存完好实属不易。感叹之余,对一个走出幽深宫廷、胸怀民族和善大志,在蒙古参政知事、行使监国权利的皇家闺秀,能够有如此才智和巨大政治勇气,深感钦佩。

公主府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前后,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满蒙联姻地上建筑实物。府邸主人是康熙皇帝的第六个女儿和硕公主。公主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因前面有两位姐姐不幸夭亡,史称其为四公主。四公主自幼聪惠,天生丽质,康熙三十年(1691),十三岁的公主被册封为“和硕公主”,满语为一方部落之意,其品级相当于郡王。因公主“居心柔嘉,妇德无违”,后又被加封为“固伦恪靖”,是当时诸公主间最高封号。公主十八岁时,以和硕的身份执行联姻使命,下嫁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察珲多尔济的孙子敦多布多尔济,下嫁途中由于战火不断、路途遥远等众多原因,经过多次迁居,最后落脚于此,在这里生活二十余年。公主府始建之时,背依大青山,前有札达海河与艾不盖河环绕,占地面积六百亩之余,现只剩下不足二十亩的建筑群。走近这处院落,一条百米长的水泥小道和一道铁栅栏将朱红的府门与一面长二十四米、宽四米左右的古照壁隔开,照壁为东西走向,位于府门正南五十米处,静静的立于居民楼群角落一个并不显眼的位置,虽然没有雕龙刻凤,但与蹲在府门前左右两侧一对威严肃穆的石兽和古香古色的青砖建筑群搭配,依然能够显现出皇家府邸昨日的辉煌。从府门进入,整个府第为四进五重院落,共有房屋七十多间,依次为府门、轿厅、静宜堂、垂花门、寝宫、后罩房,主建筑两侧排列着耳房、厢房、配房等建筑,布局整齐。从建筑风格上看,公主府是严格按皇族品级营造,遵循了传统的皇家礼制建筑中轴对称、前堂后寝的理念,整个府院从外到内规则的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形成标准的对称格局,处处彰显尊贵。殿房之间均有甬道相连,通行便利,官式建筑特点明显,属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此外,府内建筑用料全部使用精工细作的水磨青砖,房柱的基石外露,主要殿堂的墙体上有长条汉白玉石镶嵌,房脊有硬山飞檐、五脊六兽,前面檐下有走廊,后面有游廊,风格独特、精美华丽。一个细节特别引人注目,就是在每个屋檐下都镶嵌有工艺制作精湛的特殊砖雕,刻画内容栩栩如生,遗憾的是这些砖雕现已遗失的只剩三块。其中在仪门右侧戗檐上遗存的一块砖雕尤为珍贵,上面刻有松竹兰梅菊绕着四只憨厚可掬的绵羊,或驻足或奔跑嬉戏的图案,周围还有四只灵巧的海螺陪衬,生动的记录了四公主的生肖、排行和别称,又寓意着吉祥富贵平安,正如这座见证三百年历史沧桑的亲王级宫廷建筑群一样,能够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中依然完整的遗存。

为探寻这段以四公主生平为主线的清廷政府固边拓疆的满蒙联姻史,我曾先后五次沿着当年公主下嫁时进入漠南的路线,从呼和浩特的公主府往返位于清水河县城以南27公里的北堡乡口子上村,从沿途群众口传的许多珍贵信息中琢磨,原先各类文字资料中描述“公主三迁”的记载,似乎并不是那么全面,因为公主从京师出发到达现在的公主府应该大小有过四次重要的迁移。我第一次寻访口子上村是在2010年,那时已是黄昏时分,站在口子上村口的水泥小道上远远望去,太阳顺着气势磅礴的明代长城遗迹正缓缓落下,风光秀美的丫角山、毛台山上忽隐忽现的烽火台、古堡以及那些长城的断壁绵延数百里,在夕阳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幅独特的自然景观。天黑后,打听到老支书刘旺厚老人对这段历史了解的更多,于是当晚我便借住在老人家中,老人虽已九十高龄,除去听力略有下降外,身体还很硬朗。老人在口子上居住了近一个世纪,解放后从村长到大队支部书记一干四十年。吃过晚饭,老人如数家珍般向我娓娓讲述了许多并不鲜为人知的故事。老人的讲述是从现在立于村中的一块功德碑说起,谈及这块功德碑不得不去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清康熙皇帝在位期间(16621722), 平定三藩之乱、打击沙俄收复雅克萨,进一步加强了清政府对漠南地区的管控能力,但漠北的烽烟仍未完全熄灭,为稳定边疆,充分汲取前代用联姻的手段来巩固政权统治的经验,对蒙古喀尔喀部采取联姻政策,来满足政治需要。康熙三十六年(1697),康熙帝三征蒙古准噶尔部,全胜噶尔丹,统辖漠西蒙古后,征得其母孝惠皇太后的意见,决定将自己的四女儿和硕公主赐嫁于漠北喀尔喀部察珲多尔济的孙子,未来汗位的继承人敦多布多尔济。当年十一月,十八岁的和硕四公主秉承皇阿玛的旨意,肩负绥靖藩服的使命,告别紫禁城,乘坐马拉轿车,在额驸敦多布多尔济及侍卫、侍女等的簇拥下,道别京师,出居庸关,途径张家口、大同等地,沿着距离长城和八旗驻防兵营较近的线路,经过十几天长途跋涉,进入漠南清水河北堡乡口子上村,由于长途的劳累公主便决定在此暂时居住。据民间百姓流传的一种可靠的说法,公主在口子上居住的地方是村庄靠北阳面圪愣一个叫做刘仁的村民家,也就是现村民王树珍所住窑洞右上方的一处院子。其中依据之一是在公主暂时居住过的院落下方有一条被当地老乡们一直称之为“牌楼街”的官马道。公主在口子上暂居期间,清廷已开始鼓励汉民在长城以外一些地区进行垦殖,那时已有许多汉民逃荒于此。四公主娴于礼教,恭谦柔顺,不恃皇家之傲,她见村人饮水困难,便命侍卫黄忠、佟守禄在村南的五眼井沟打了几眼深井,解决了周边百姓饮水困难的问题。同时她施行仁政,组织当地民众引水灌田,庄稼连年丰收。当地百姓被公主的善举所感动,自发给公主立碑纪念,缅怀和赞美公主的功绩,这一历史事实不但能在史料中找到记载,而且从遗存于村中的四公主功德碑上足已见证。如今的功德碑就立在口子上村中央,碑高1.85米,宽0.9米,厚0.2米,正面刻有“皇清四公主千岁千千岁德政碑”字样,背后刻有“日月流芳万世”、“五眼井堡城守把总”。对功德碑能够完整保存至今,刘旺厚老人显得特别自豪。据老人讲,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所有与古沾边的东西都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灭顶之灾。红卫兵要砸毁功德碑,机智的刘旺厚老人劝说红卫兵,用这块石头做个饮牲畜的水槽,并冒着危险连夜把石碑下的龟趺掩藏起来,这才使功德碑幸免于难,得以保护下来,这一事件在当地众多村民口中也得到了证实。改革开放后,老人和儿子带领村民,重新把石碑立在村中。老人一生经历的事情大大小小无其数,可这件事,让他终身难忘。

康熙三十七年(1698),做了长时间的修整之后,让公主继续去漠北,康熙帝很不放心,噶尔丹虽已战败,漠北尚存战火和硝烟,于是决定让公主前往归化城(今呼和浩特)。但是归化城同样处于战争的前沿,所以康熙帝降旨要在今清水河县城东南角为公主修建第一处府第,让公主暂且居住清水河,因为这里距离屯兵的右卫八旗驻防城很近,可以保证公主的绝对安全。在清水河县修建公主府邸的地方就在今天的银滚山脚下,过去属县工商银行的院子。官邸的后面是花园,前面是公主居住的地方。据《公主府志》记载,此处为清水河厅署,公主迁入后在此生活了八年之余。后人为了纪念她,一直把这条巷子叫做花园巷。如今清水河县城曾经建造公主宫邸的位置已成为一个老旧的居民小区,那段厚重的历史痕迹早已淹没在一条不足两米宽弯弯曲曲的小巷中。我不止一次的询访过巷中的居民,即使诚恳的求教于年长的老者,也很少有人能够知道这段封存在历史长河的记忆,唯独小巷入口处手掌般大小,写着花园巷字样的小小的铁牌默默承接着这段历史留存的印记。  

有一次在离开清水河的途中,我从一本杂志中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四公主奏请“于归化城地方为我所建府第,曾称于本年九月竣工,额驸派人往视,房屋已竣。据蒙古卜卦,明年系丙戍年,忌迁。本年迁居若何,谨请父皇训示。”康熙降旨:“甚好,着迁。其喀尔喀地方人畜,仍留原处。”“随后钦天监择将是年十一月初三辰时,宜于恪靖公主启程”。到康熙四十五年(1706 ),也就是距公主下嫁漠北离开京城的八年后,公主与敦多布多尔济王爷北迁归化城,在城西扎达海河北岸(现呼和浩特市旧城西北县府街一带)选定一处大宅院,作为公主正式入驻公主府前一个过渡性的临时住所,也就是公主在下嫁途中的第三个居住地。这时经过几年大兴土木,在离归化城北门2.5公里的札达海河东岸,今日呼和浩特的北郊,由额驸奏请康熙帝划地营建的一座当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装饰华丽、环境优雅的公主府建成,供公主永久居住。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公主府,公主正式迁入公主府后,结束她出嫁后四次迁居的整个过程。这一年,康熙帝为褒扬公主巩固北疆,恪守靖藩的功绩,再次册封她“恪靖”封号,作为对她远嫁联姻的褒奖,始称“和硕恪靖公主”。雍正继位后,在雍正元年(1723),作为和硕恪靖公主年长一岁的异母皇兄,他对公主再次进行册封晋级,以表示对皇室妹妹的赏赐和抚慰,公主被晋封为“恪靖固伦公主”。固伦满语为天下之意,表明四公主的品级又提升到与亲王同一个级别。雍正十三年(1735)三月,公主带着她巾帼红颜点江山的卓越历史功绩走完了五十七载的传奇人生。公主病逝后,依朝廷随夫丧葬制度,公主被迁往喀尔喀蒙古肯特山(今蒙古国首都城南图拉河北岸的汗山)下葬。公主的一生赢得了“抚绥蒙古立政明、青史流芳德政碑”的美誉,而公主的丈夫敦多布多尔济被罢免“土谢图汗”是因其“庸劣无能”。可以想象,公主作为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的政治女性,她的婚姻完全是清廷政府对喀尔喀蒙古的恩赐,虽然育有三子,但面对西风古道,渐行渐远,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的离愁和告别皇宫一去四十载大漠边关岁月,与这样一个丈夫度过一生,公主又如何不是历经了世事沧桑。正如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诗曰“公主琵琶幽怨多”。

坐在现代都市明亮的办公室,键盘敲击处,无尽的思绪在历史的烟尘中无法散去。透过城市的雾霭,我的目光总会停留在城市北端公主府的上空,遥想当年年轻貌美的公主安静的坐于府邸的卧堂里,独对幽幽青灯的哀怨和悲愁画面。仿佛从窗外霓虹灯闪烁的繁华街景中看到,公主身披宫纱,一袭锦缎长裙裹着修长的身影,正跨过封建世俗的城门,摆脱苦闷与寂寞向幸福走去!

公主府正门

百年古榆

美丽格格

垂花迎春

今日口子上

烽火台

口子上村

口子上村

古道悠悠

清水河花园巷口

美丽的公主

郡王

新城区政府办公室    李俊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