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21-09-16 09:27 点击量:68
来源: 统计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区上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加压奋进,聚力攻坚,经济持续回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一、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20年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607.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09亿元,同比增长10.4%,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8.2%,建筑业增加值61.71亿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532.05亿元,同比增长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005.4元,同比下降0.4%,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3910.3美元。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0.4:12.0:87.6。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1%,拉动经济上升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下降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9.3%,拉动经济上升16.4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8.6%,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16.4%,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图

        三、财政收入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21185万元,同比增长11.11%,其中:税收收入400186万元,同比增长11.48%; 非税收收入20999万元,同比下降4.5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9568万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129万元,同比增长56.67%;教育支出84502万元,同比增长19.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698万元,同比增长17.27%;医疗卫生支出29395万元,同比增长83.50%;城乡社区支出91959万元,同比下降8.47%。

  四、农业经济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85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5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760吨,其中:小麦产量16吨,玉米产量418吨,豆类产量21吨。油料产量682吨,蔬菜产量6190吨。

  全区年末牲畜存栏数13703头(只)。其中:大畜存栏1220头(只),奶牛存栏头数98头;生猪存栏1888头;羊存栏10595头。全年肉类总产量1035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78吨,分别猪肉产量658吨、牛肉产量42吨、羊肉产量178吨;全年鲜奶产量257吨,其中:牛奶产量228吨;禽蛋产量149吨,羊毛产量18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4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2吨,其中:地膜使用量12吨,地膜覆盖面积300公顷;农村用电量2128万千瓦时,增长9.0%。

  五、工业经济

  全区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0%。

  从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都是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7.1%。

  从行业看,电力、食品、服装等支柱产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2%。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服装达14.83万件,液晶电视机1138387台,乳制品2770.49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

  六、建筑业

  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46家,企业数比上年减少5家,增加值同比增长7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7.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竣工产值12.74亿元,同比下降45.7%,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5.9%,上缴税金1.87亿元,同比下降46.6%,其中增值税1.25亿元,同比增长50.6%。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同比下降59.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9.7%;基本建设投资同比下降70.8%。

  全年新开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61.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5.6%。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3.65亿元,同比增长39.7%;商品房施工面积93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6%;销售面积1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4.5%;商品房销售额191亿元,同比增长240.0%。

  八、国内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4.7%。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87家,其中,批发业43家,零售业44家。全区共有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81家,其中星级酒店14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7家。2020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31亿元,同比下降20.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亿元,同比下降23.3%。

  九、服务业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8家,占全市41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33.0%,实现营业收入497.52亿元,同比下降7.3%。

  13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隶属于9个行业门类和其中的1个行业中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2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家;教育业3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家;物业管理16家。

  2020年,我区的22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01.41亿元,同比下降8.4%,其总量占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0.7%。

  十、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协议投资额437.5亿元,注册金额11.38亿元。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20年全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财政支出1500万元。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认定呼和浩特市企业研发中心2家;全区年内授权专利数115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87件,实用新型专利数964件,外观设计100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7件,其中大专院校142件,科研机构57件,企业107件。商标注册申请3082件,有效注册2070件。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2020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38258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5837人,高中在校学生12421人;教职工人数4163人,其中:专任教师2927人。初中毕业生7915人,高中毕业生4449人。年末共有小学32所,在校学生47234人;教职工人数2549人,其中专任教师2504人。年末共有幼儿园62所,在园儿童12617人,专任教师118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合计3664人。

  十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和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646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412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7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2273人。截至年末,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96.5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729户,2640人。

  十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7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4个草原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艺术院校 1 所,业余表演团体 60支,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165558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9个,影剧院9家。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区共有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6家;一级医院19家;卫生院2家,共有床位数4005张,其中,医院3261张;卫生院120张。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416人,其中医院2806人、卫生院15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198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10个,赛马场2个。全区拥有室内体育场地228个,拥有室外体育场地957个(包含所有驻区单位体育场地数),笼式足球场149块,室外健身路径269套,人均体育场地2.63平方米。

  十四、人口

  据新城公安分局人口年报统计,2020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68471户,比上年增加6727户;户籍总人口为439575人(下同),比上年增加13217人,其中:城镇人口424394人,乡村人口15181人(2016年开始采用新口径)。总人口中:男性为214518人、女性为225057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4.91。

  在户籍总人口中:主要有15个少数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92181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0%。

  全年出生人数5297人,比上年增加220人,年出生率为12.1‰;年内死亡人数2385人,比上年增加674人,死亡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比上年减少1.2个千分点。

  全年迁入31361人,迁入率为71.3‰,比去年同期增加14.3个千分点;全年迁出21056人,迁出率为47.9‰,比去年同期增加9.6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为23.4‰,比上年增加4.7个千分点。

  据呼市统计局反馈,202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0.11万人,人口密度为1060人/平方公里。

  十五、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新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62元,同比增长1.9%,人均增加930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9432元;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25491元,同比下降14.6%,人均减少4344元,其人均支出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587元。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21-09-16 09:27点击量:

来源:统计局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形势,全区上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加压奋进,聚力攻坚,经济持续回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

  一、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20年新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607.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73.09亿元,同比增长10.4%,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8.2%,建筑业增加值61.71亿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532.05亿元,同比增长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1005.4元,同比下降0.4%,按年末汇率折算达13910.3美元。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0.4:12.0:87.6。其中,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1%,拉动经济上升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下降14.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9.3%,拉动经济上升16.4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8.6%,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16.4%,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图

        三、财政收入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21185万元,同比增长11.11%,其中:税收收入400186万元,同比增长11.48%; 非税收收入20999万元,同比下降4.54%。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9568万元,同比增长9.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8129万元,同比增长56.67%;教育支出84502万元,同比增长19.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698万元,同比增长17.27%;医疗卫生支出29395万元,同比增长83.50%;城乡社区支出91959万元,同比下降8.47%。

  四、农业经济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850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2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5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760吨,其中:小麦产量16吨,玉米产量418吨,豆类产量21吨。油料产量682吨,蔬菜产量6190吨。

  全区年末牲畜存栏数13703头(只)。其中:大畜存栏1220头(只),奶牛存栏头数98头;生猪存栏1888头;羊存栏10595头。全年肉类总产量1035吨,其中,猪牛羊肉产量878吨,分别猪肉产量658吨、牛肉产量42吨、羊肉产量178吨;全年鲜奶产量257吨,其中:牛奶产量228吨;禽蛋产量149吨,羊毛产量18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74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2吨,其中:地膜使用量12吨,地膜覆盖面积300公顷;农村用电量2128万千瓦时,增长9.0%。

  五、工业经济

  全区1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其中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0%。

  从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都是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7.1%。

  从行业看,电力、食品、服装等支柱产业完成现价总产值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2%。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服装达14.83万件,液晶电视机1138387台,乳制品2770.49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

  六、建筑业

  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业企业46家,企业数比上年减少5家,增加值同比增长7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37.7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1%,竣工产值12.74亿元,同比下降45.7%,实现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5.9%,上缴税金1.87亿元,同比下降46.6%,其中增值税1.25亿元,同比增长50.6%。

  七、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9%。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同比下降59.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9.7%;基本建设投资同比下降70.8%。

  全年新开工项目20个,完成投资额61.4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5.6%。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3.65亿元,同比增长39.7%;商品房施工面积93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6%;销售面积1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4.5%;商品房销售额191亿元,同比增长240.0%。

  八、国内贸易

  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4.7%。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87家,其中,批发业43家,零售业44家。全区共有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81家,其中星级酒店14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7家。2020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31亿元,同比下降20.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5亿元,同比下降23.3%。

  九、服务业

  全区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38家,占全市41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33.0%,实现营业收入497.52亿元,同比下降7.3%。

  13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别隶属于9个行业门类和其中的1个行业中类。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2家;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6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6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6家;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5家;教育业3家;卫生和社会工作2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0家;物业管理16家。

  2020年,我区的22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401.41亿元,同比下降8.4%,其总量占我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0.7%。

  十、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协议投资额437.5亿元,注册金额11.38亿元。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2020年全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财政支出1500万元。年内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认定呼和浩特市企业研发中心2家;全区年内授权专利数115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87件,实用新型专利数964件,外观设计100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77件,其中大专院校142件,科研机构57件,企业107件。商标注册申请3082件,有效注册2070件。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2020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38258人,其中初中在校学生25837人,高中在校学生12421人;教职工人数4163人,其中:专任教师2927人。初中毕业生7915人,高中毕业生4449人。年末共有小学32所,在校学生47234人;教职工人数2549人,其中专任教师2504人。年末共有幼儿园62所,在园儿童12617人,专任教师118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取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合计3664人。

  十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和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646人,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412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73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2273人。截至年末,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996.5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729户,2640人。

  十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2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72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24个草原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艺术院校 1 所,业余表演团体 60支,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165558册,文化馆1个,博物馆9个,影剧院9家。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区共有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6家;一级医院19家;卫生院2家,共有床位数4005张,其中,医院3261张;卫生院120张。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416人,其中医院2806人、卫生院151人;执业医师及助理执业医师1985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10个,赛马场2个。全区拥有室内体育场地228个,拥有室外体育场地957个(包含所有驻区单位体育场地数),笼式足球场149块,室外健身路径269套,人均体育场地2.63平方米。

  十四、人口

  据新城公安分局人口年报统计,2020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68471户,比上年增加6727户;户籍总人口为439575人(下同),比上年增加13217人,其中:城镇人口424394人,乡村人口15181人(2016年开始采用新口径)。总人口中:男性为214518人、女性为225057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04.91。

  在户籍总人口中:主要有15个少数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共计92181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0%。

  全年出生人数5297人,比上年增加220人,年出生率为12.1‰;年内死亡人数2385人,比上年增加674人,死亡率为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7‰,比上年减少1.2个千分点。

  全年迁入31361人,迁入率为71.3‰,比去年同期增加14.3个千分点;全年迁出21056人,迁出率为47.9‰,比去年同期增加9.6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为23.4‰,比上年增加4.7个千分点。

  据呼市统计局反馈,202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0.11万人,人口密度为1060人/平方公里。

  十五、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显示,2020年新城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62元,同比增长1.9%,人均增加930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9432元;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性消费支出25491元,同比下降14.6%,人均减少4344元,其人均支出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1587元。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