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2-12-30 10:26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2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三产立区、二产强区、一产补区、科教兴区、城建靓区”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十二五”规划进展顺利,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绩,为建立自治区综合实力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生产总值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总量较上年增加6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9.2%,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0.2亿元,增

  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445.4亿元,增长1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698元/人,人均较上年增加15352元,增长12.7%,按年末汇率折算达21748美元。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0.4:13.2:86.4调整为0.4:13.0:86.6;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2%。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30.7%,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9.8%,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财政收入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4.2亿元,比上年增加4.9亿元,增长12.6%,其增长速度高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24.1%;上划自治区收入3.4亿,同比下降31.3,上划中央税收13.1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4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教育支出4.4亿元,下降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亿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0.7亿元,下降19.9%。

  四、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535公顷,比上年增加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59公顷,比上年减少9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089吨,减少46.7%。其中:小麦产量为49吨,玉米的产量为3325吨。油料产量137吨,增产48吨,蔬菜产量12370吨,增产4282吨。

  全区年末全区牲畜存栏数6.6万头(只)。其中:大畜存栏0.7万头(只),奶牛存栏头数0.6万头;生猪存栏1.5万头;羊存栏4.4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2261吨;全年鲜奶产量 34790吨;禽蛋产量1394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0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6吨,其中:地膜使用量49吨,地膜覆盖面积901公顷;农村用电量1520万千瓦时,增长8.5%。

  五、工业经济

  全区232家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83.6亿元,增长8.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3.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8%。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增长0.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增长5.5%。

  从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6.9亿元,下降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增长22.7%。

  从行业看,电力、食品、服装等支柱产业完成现价总产值4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2%。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自来水达13504万立方米,服装达233.8万件,商品混凝土达58.6万立方米,速冻米面食品达4218.7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产品销售率为98.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2年单位GDP能耗为0.74吨标准煤/万元。

  六、建筑业

  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施工企业68个,比上年增长7个,完成总产值95.6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增加值36.8亿元,同比增长14.4%。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7%,竣工面积19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实现利润2.9亿元,比上年减少0.9亿元,同比下降29%,上缴税金3.5亿元,比上年增长0.4亿元,同比增长12.9%。

  七、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30.3亿元,增长19.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1亿元,增长21.2%;更新改造投资45亿元,增长1.1倍;房地产开发72.7亿元,下降8.2%;其他投资64.5亿元,增长19.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亿元,增长1.9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9亿元,增长1.3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7.3亿元,增长3.0%。

  全年新开工项目123个,完成投资额140.7亿元。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80个,完成投资额189.4亿元,同比增长35.7%,占总投资额的82.2%。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2.7亿元,下降8.2%;商品房施工面积95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7.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4.6亿元。

  八、国内贸易

  2012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总量较上年增加36.1亿元,其绝对值占全市比重的29.8%。截至年末,我区共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60家,其中,批发业单位10家,零售业单位50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10家。拥有星级酒店19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6家。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9.6亿元,增长6.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3亿元,同比增长1.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比上年下降4.3%;汽车类增长3.8%;服装鞋帽类下降11.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9.7%;中西药类下降20.2%;体育、娱乐类下降41.4%。

  九、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国内资金179.2亿元。其中:引进区内资金41.4亿元,引进区外资金138.2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财政支出960万元,比上年增加60万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5项;荣获呼市科技进步奖11项;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年内专利申请数2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94件;授权专利数17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34件。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2012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达34453人,比上年增加890人;教职工人数达2894人。其中:专任教师2120人;高中毕业生4603人,初中毕业生6303人。年末共有小学校43所,在校学生达40923人,比上年增加416人;教职工人数达2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90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数6389人。年末共有幼儿园29所,在园儿童3917人,专任教师1199人。

  十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和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385人,实现再就业39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1.2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587万元,截至年末,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483户,0.9万人(次)。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9个文体中心、20个社区文化室。建成7个农家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艺术院校 1 所,专业表演团体 3 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5万册,文化馆2个,博物馆3个,影剧院2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体育场4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3个,赛马场1个。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医院19所、卫生院2所。医院拥有病床2344张。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32人,其中执业医师1001人,助理执业医师1086人。

  十三、人口

  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新城公安分局人口年报统计,2012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30458户,比上年增加1994户;户籍总人口为368857人(下同),比上年增加13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9308人。总人口中:男性为182923人、女性为185934人,男女性别为100:101.6。

  全年出生人数3759人,年出生率为10.2‰;年内死亡人数3631人,比上年增加2735人,死亡率为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5‰,比上年下降6.31个千分点。

  全年迁入8711人,迁入率为23.7‰;全年迁出7803人,迁出率为21.2‰;人口机械增长率为2.5‰,比上年下降6.9个千分点。

  在户籍总人口中:共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7563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0.5%。

  另据新城区计生局统计:201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378593人、流入人口为161834人,2012年全区总人口为540427人,比上年减少12719人。其中:常住人口增加4285人、流入人口减少17004人,人口密度为772人/平方公里。

  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41.4亿元,增长16.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3.9亿元,增长10.7%;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0.2亿元,下降36.7%;其他所有制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9亿元,增长59.1%。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021元,增长1.1%,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0583元,下降3.6%。

  十四、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12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75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增加4134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229元,仍位居各旗县区之首。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49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增加1799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188元。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日期:2012-12-30 10:26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人民政府

  2012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坚持“三产立区、二产强区、一产补区、科教兴区、城建靓区”发展战略,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十二五”规划进展顺利,区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绩,为建立自治区综合实力强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生产总值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1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总量较上年增加60.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9.2%,在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0.2亿元,增

  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445.4亿元,增长1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698元/人,人均较上年增加15352元,增长12.7%,按年末汇率折算达21748美元。

  二、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略有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中一、二、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0.4:13.2:86.4调整为0.4:13.0:86.6;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3%;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2%。从产业结构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第三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仍处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其总量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30.7%,其产业贡献率拉动经济增长9.8%,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财政收入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4.2亿元,比上年增加4.9亿元,增长12.6%,其增长速度高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1.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8.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7.8亿元,增长24.1%;上划自治区收入3.4亿,同比下降31.3,上划中央税收13.1亿元,同比增长8.9%。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4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教育支出4.4亿元,下降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亿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0.7亿元,下降19.9%。

  四、农业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6535公顷,比上年增加1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59公顷,比上年减少9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9089吨,减少46.7%。其中:小麦产量为49吨,玉米的产量为3325吨。油料产量137吨,增产48吨,蔬菜产量12370吨,增产4282吨。

  全区年末全区牲畜存栏数6.6万头(只)。其中:大畜存栏0.7万头(只),奶牛存栏头数0.6万头;生猪存栏1.5万头;羊存栏4.4万头。全年肉类总产量2261吨;全年鲜奶产量 34790吨;禽蛋产量1394吨。

  全区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50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6吨,其中:地膜使用量49吨,地膜覆盖面积901公顷;农村用电量1520万千瓦时,增长8.5%。

  五、工业经济

  全区232家工业企业完成现价总产值83.6亿元,增长8.5%;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3.6%,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8%。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增长0.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9亿元,增长5.5%。

  从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16.9亿元,下降2%;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增长22.7%。

  从行业看,电力、食品、服装等支柱产业完成现价总产值45.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4.2%。

  在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自来水达13504万立方米,服装达233.8万件,商品混凝土达58.6万立方米,速冻米面食品达4218.7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产品销售率为98.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12年单位GDP能耗为0.74吨标准煤/万元。

  六、建筑业

  全区共有资质内建筑施工企业68个,比上年增长7个,完成总产值95.6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增加值36.8亿元,同比增长14.4%。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5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7%,竣工面积192.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实现利润2.9亿元,比上年减少0.9亿元,同比下降29%,上缴税金3.5亿元,比上年增长0.4亿元,同比增长12.9%。

  七、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30.3亿元,增长19.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1亿元,增长21.2%;更新改造投资45亿元,增长1.1倍;房地产开发72.7亿元,下降8.2%;其他投资64.5亿元,增长19.2%。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1亿元,增长1.9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9亿元,增长1.3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7.3亿元,增长3.0%。

  全年新开工项目123个,完成投资额140.7亿元。投资规模超亿元的项目80个,完成投资额189.4亿元,同比增长35.7%,占总投资额的82.2%。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2.7亿元,下降8.2%;商品房施工面积952万平方米,销售面积67.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4.6亿元。

  八、国内贸易

  2012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总量较上年增加36.1亿元,其绝对值占全市比重的29.8%。截至年末,我区共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60家,其中,批发业单位10家,零售业单位50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单位110家。拥有星级酒店19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6家。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9.6亿元,增长6.8%。其中,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3亿元,同比增长1.4%。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比上年下降4.3%;汽车类增长3.8%;服装鞋帽类下降11.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19.7%;中西药类下降20.2%;体育、娱乐类下降41.4%。

  九、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国内资金179.2亿元。其中:引进区内资金41.4亿元,引进区外资金138.2亿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财政支出960万元,比上年增加60万元;实施科技计划项目15项;荣获呼市科技进步奖11项;自治区级民营科技企业2家;年内专利申请数25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94件;授权专利数17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数34件。

  教育事业继续得到巩固和发展。2012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23所,在校学生达34453人,比上年增加890人;教职工人数达2894人。其中:专任教师2120人;高中毕业生4603人,初中毕业生6303人。年末共有小学校43所,在校学生达40923人,比上年增加416人;教职工人数达2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90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数6389人。年末共有幼儿园29所,在园儿童3917人,专任教师1199人。

  十一、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工作和民生保障力度切实加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385人,实现再就业39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1.2万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5%。累计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587万元,截至年末,保障城乡低保对象5483户,0.9万人(次)。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建成9个文体中心、20个社区文化室。建成7个农家书屋。截至年末,我区共有艺术院校 1 所,专业表演团体 3 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达5万册,文化馆2个,博物馆3个,影剧院2个。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区拥有体育场4个,体育馆1个,游泳馆3个,赛马场1个。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全区共有医院19所、卫生院2所。医院拥有病床2344张。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832人,其中执业医师1001人,助理执业医师1086人。

  十三、人口

  计划生育成效明显,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新城公安分局人口年报统计,2012年末全区总户数为130458户,比上年增加1994户;户籍总人口为368857人(下同),比上年增加13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9308人。总人口中:男性为182923人、女性为185934人,男女性别为100:101.6。

  全年出生人数3759人,年出生率为10.2‰;年内死亡人数3631人,比上年增加2735人,死亡率为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5‰,比上年下降6.31个千分点。

  全年迁入8711人,迁入率为23.7‰;全年迁出7803人,迁出率为21.2‰;人口机械增长率为2.5‰,比上年下降6.9个千分点。

  在户籍总人口中:共有3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数75632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0.5%。

  另据新城区计生局统计:201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378593人、流入人口为161834人,2012年全区总人口为540427人,比上年减少12719人。其中:常住人口增加4285人、流入人口减少17004人,人口密度为772人/平方公里。

  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41.4亿元,增长16.9%。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3.9亿元,增长10.7%;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0.2亿元,下降36.7%;其他所有制在岗职工工资总额6.9亿元,增长59.1%。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021元,增长1.1%,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0583元,下降3.6%。

  十四、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12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75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增加4134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229元,仍位居各旗县区之首。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49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增加1799元。其人均收入水平较全市平均水平高3188元。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