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名单,新城区市场监管局西街市场监管所位列其中,成为全国312个首批获评五星市场监管所之一,成为自治区10个市场监管所首批获评全国之一。市场监管总局每次新评五星所数量一般不超过全国市场监管所总数的1%。近年来,新城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五星市场监管所”创建标准,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投入100余万元用于西街市场监管所改造,装饰装修办公楼,完善综合服务窗口、档案室、会议室、信息化室,新建快检室、党建活动室、执法装备库、职工食堂,购置执法装备车、电动自行车,装备了视频远程调度指挥终端,统一规范办公场所及装备的形象标识。创建中,坚持党建引领立所、坚持标准规范建所、坚持队伍锤炼活所、坚持履职尽责固所、坚持基础建设强所,从规范着手,从标准着眼,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一支形象好、作风硬、执行强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一、党建引领再融合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五星级建设”的重要法宝,强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设立联合党支部。为有效凝聚基层所有的党员先锋模范合力,在大楼内三个市场监管所设立联合党支部。联合支部严格按照五星级标准扎实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全体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装饰建设了“小个专”党建阵地,交流激活“小个专”发展动能。二是开展特色党建活动。积极开展“党支部+”系列特色党建活动,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为民办事,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扎根市场监管一线。一方面高效运用市场监管所内设的快检室,适时对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注水肉开展快速检测;同时对外开放,附近的市民可就近送检购买的菜肉,推动放心消费。另一方面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引入“互联网+风险防控”监管,远程指导食品药品经营、学校食堂、餐饮单位、特种设备等高风险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预防消除潜在风险隐患因素。
二、监管执法再提升
加强五星级市场监管所建设,是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是实施交叉互查。西街市场监管所在夯实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针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风险,成立了互查组,每半年开展一次交叉互查。互查打破监管网格壁垒,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效导向,以交流工作为目的,相互“找不足、补短板”,针对问题和经验做法,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执法监管经验和亮点工作跨区域流动,提高了监管质量和执法效果,进一步推进了工作落实落地。三是探索集中办案。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大队、中队优势,探索监管与处罚分离,抽调网格监管组办案经验丰富、好学肯干、业务能力强、熟知法律法规知识的人员,成立集中办案组,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投诉举报、各类专项整治发现的案件线索,交由“集中办案组”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三个网格监管组负责日常的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这样既减轻了基层所监管网格力量不足,又有效实现了资源效能最大化。两年来西街市场监管所查办案件136件,其中较复杂案件29件。
三、内部管理再规范
将标准化引入内部管理,既明确了岗位责任和工作权限,又推动了市场监管服务高效开展。一是厘清事权清单。全面梳理市场监管所职能,确立了103项《日常管理事权划分清单》,理顺了监管职责和权限。设置了办事窗口、市场监管组、执法办案组、快检室、党建活动室、档案室等“八室一厅”功能室。划分实施网格化监管模式,提高了监管覆盖面和精准度。建立“办案与处罚分离,以及内部联动、无缝衔接”的执法监管机制。二是健全管理制度。为确保日常工作有序规范运转,修订原有的规章制度,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涵盖党建、内务、执法监管、学习培训、人员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在内的22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为综合市场监管所日常运行有章可循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三是规范办事流程。整合大楼三个市场监管所窗口,设立一个综合窗口,建立了分工明确、界限清晰的登记服务清单。梳理完善了营业执照、小餐饮、小摊贩办理、投诉举报办理等主要业务流程,做到了流程统一、程序规范、文书统一,实现“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办结”的“智慧办”等多项登记服务。上墙公示了市场准入、准营等群众办事需求清单,设置自助服务区,满足了服务需求,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基础建设再升级
推进市场监管所五星建设是贯彻党中央要求的政治任务,是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保证。一是统一外观形象。对照“建筑外观、内部装修、标识标牌”标准,全面梳理原工商、食药、质监等旧标识,编制了装饰规划。在建筑外观上,重新换上“市场监督管理”和机构门牌标志;在内部装修和标识标牌上,按照色彩、效果要求,更换了窗口背景墙、门牌、吊牌等标识,并将制度标牌悬挂上墙,全面统一办公场所外观形象、办公环境标识等各类固定标识,提升了市场监管所形象识别度、社会认知度。二是购置执法装备。积极争取自治区、呼市、区政府三级财政资金支持,按需配备了执法车辆、电动自行车、工作手机、执法记录仪、便携式多功能打印复印和扫描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光盘刻录机、移动硬盘等监管执法终端设备,实现了移动在线执法。特别是“智能化”视频远程现场调度指挥终端,利用可视化通信,对监管任务、监管对象、监管人员等“一屏掌控”,实现了实现自治区、市、区、所四级市场监管任务“一屏指挥”,全面提升了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五、队伍建设再强化
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监管服务公正高效、追求一流、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提升素质。西街市场监管所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不动摇,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确定在为谁监管,为谁服务,如何做人,怎样执法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启动“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多管齐下引导干部队伍积极参加自治区、市局各项培训活动。二是交流技能。一线监管是干部成长成才的“练兵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西街市场监管所坚持传帮带,由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带领年轻人员结对一线监管,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增强本领。打造“讲台+舞台”融合培训模式,业务骨干培训讲解后,再组队到片区实地检查操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传帮带,互相学习,片区工作成效显著提高。三是改进作风。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全力开展“三清单一承诺”行动,大力推进“清廉监管”。深入开展以“强法纪、树正气”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明纪律、守规矩。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谈话等形式,致力源头治理,念好小微权力“紧箍咒”,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队伍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下一步,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不断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积极实践基层市场监管所五星级建设新模式新机制,加快构建规则简约透明、监管服务有力有效的监管格局,推动新城区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冯璐供稿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3-12-26 16:11点击量:
来源:市场监督管理局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首批五星市场监管所名单,新城区市场监管局西街市场监管所位列其中,成为全国312个首批获评五星市场监管所之一,成为自治区10个市场监管所首批获评全国之一。市场监管总局每次新评五星所数量一般不超过全国市场监管所总数的1%。近年来,新城区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五星市场监管所”创建标准,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投入100余万元用于西街市场监管所改造,装饰装修办公楼,完善综合服务窗口、档案室、会议室、信息化室,新建快检室、党建活动室、执法装备库、职工食堂,购置执法装备车、电动自行车,装备了视频远程调度指挥终端,统一规范办公场所及装备的形象标识。创建中,坚持党建引领立所、坚持标准规范建所、坚持队伍锤炼活所、坚持履职尽责固所、坚持基础建设强所,从规范着手,从标准着眼,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本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一支形象好、作风硬、执行强的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一、党建引领再融合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五星级建设”的重要法宝,强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一是设立联合党支部。为有效凝聚基层所有的党员先锋模范合力,在大楼内三个市场监管所设立联合党支部。联合支部严格按照五星级标准扎实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引导全体干部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装饰建设了“小个专”党建阵地,交流激活“小个专”发展动能。二是开展特色党建活动。积极开展“党支部+”系列特色党建活动,党员干部凝心聚力为民办事,扎实推进党建工作扎根市场监管一线。一方面高效运用市场监管所内设的快检室,适时对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注水肉开展快速检测;同时对外开放,附近的市民可就近送检购买的菜肉,推动放心消费。另一方面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引入“互联网+风险防控”监管,远程指导食品药品经营、学校食堂、餐饮单位、特种设备等高风险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预防消除潜在风险隐患因素。
二、监管执法再提升
加强五星级市场监管所建设,是推进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是实施交叉互查。西街市场监管所在夯实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针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管风险,成立了互查组,每半年开展一次交叉互查。互查打破监管网格壁垒,坚持问题导向和成效导向,以交流工作为目的,相互“找不足、补短板”,针对问题和经验做法,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了执法监管经验和亮点工作跨区域流动,提高了监管质量和执法效果,进一步推进了工作落实落地。三是探索集中办案。充分发挥综合执法大队、中队优势,探索监管与处罚分离,抽调网格监管组办案经验丰富、好学肯干、业务能力强、熟知法律法规知识的人员,成立集中办案组,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投诉举报、各类专项整治发现的案件线索,交由“集中办案组”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三个网格监管组负责日常的市场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这样既减轻了基层所监管网格力量不足,又有效实现了资源效能最大化。两年来西街市场监管所查办案件136件,其中较复杂案件29件。
三、内部管理再规范
将标准化引入内部管理,既明确了岗位责任和工作权限,又推动了市场监管服务高效开展。一是厘清事权清单。全面梳理市场监管所职能,确立了103项《日常管理事权划分清单》,理顺了监管职责和权限。设置了办事窗口、市场监管组、执法办案组、快检室、党建活动室、档案室等“八室一厅”功能室。划分实施网格化监管模式,提高了监管覆盖面和精准度。建立“办案与处罚分离,以及内部联动、无缝衔接”的执法监管机制。二是健全管理制度。为确保日常工作有序规范运转,修订原有的规章制度,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体系,涵盖党建、内务、执法监管、学习培训、人员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在内的22项内部管理规章制度,为综合市场监管所日常运行有章可循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三是规范办事流程。整合大楼三个市场监管所窗口,设立一个综合窗口,建立了分工明确、界限清晰的登记服务清单。梳理完善了营业执照、小餐饮、小摊贩办理、投诉举报办理等主要业务流程,做到了流程统一、程序规范、文书统一,实现“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网办结”的“智慧办”等多项登记服务。上墙公示了市场准入、准营等群众办事需求清单,设置自助服务区,满足了服务需求,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
四、基础建设再升级
推进市场监管所五星建设是贯彻党中央要求的政治任务,是履行职责使命的重要保证。一是统一外观形象。对照“建筑外观、内部装修、标识标牌”标准,全面梳理原工商、食药、质监等旧标识,编制了装饰规划。在建筑外观上,重新换上“市场监督管理”和机构门牌标志;在内部装修和标识标牌上,按照色彩、效果要求,更换了窗口背景墙、门牌、吊牌等标识,并将制度标牌悬挂上墙,全面统一办公场所外观形象、办公环境标识等各类固定标识,提升了市场监管所形象识别度、社会认知度。二是购置执法装备。积极争取自治区、呼市、区政府三级财政资金支持,按需配备了执法车辆、电动自行车、工作手机、执法记录仪、便携式多功能打印复印和扫描机、照相机、摄像机、录音笔、光盘刻录机、移动硬盘等监管执法终端设备,实现了移动在线执法。特别是“智能化”视频远程现场调度指挥终端,利用可视化通信,对监管任务、监管对象、监管人员等“一屏掌控”,实现了实现自治区、市、区、所四级市场监管任务“一屏指挥”,全面提升了市场监管现代化水平。
五、队伍建设再强化
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监管服务公正高效、追求一流、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发展的强大引擎。一是提升素质。西街市场监管所坚持政治业务学习不动摇,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确定在为谁监管,为谁服务,如何做人,怎样执法上,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启动“素质提升工程”,制定培训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多管齐下引导干部队伍积极参加自治区、市局各项培训活动。二是交流技能。一线监管是干部成长成才的“练兵场”,在日常监管工作中,西街市场监管所坚持传帮带,由经验丰富的老干部带领年轻人员结对一线监管,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增强本领。打造“讲台+舞台”融合培训模式,业务骨干培训讲解后,再组队到片区实地检查操作,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传帮带,互相学习,片区工作成效显著提高。三是改进作风。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全力开展“三清单一承诺”行动,大力推进“清廉监管”。深入开展以“强法纪、树正气”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明纪律、守规矩。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谈话等形式,致力源头治理,念好小微权力“紧箍咒”,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市场监管队伍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下一步,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不断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建设,积极实践基层市场监管所五星级建设新模式新机制,加快构建规则简约透明、监管服务有力有效的监管格局,推动新城区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新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冯璐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