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文化馆简介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化馆位于新城西街星火巷20号,馆舍面积3087 平方米,功能室齐备,场地职能作用利用合理,每周免费对外开放时间在56小时以上,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是国家二级文化馆,获得自治区文化厅命名的“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十佳文化馆”称号。能够按照国家二级文化馆的职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一、办馆条件
新城区文化馆设有排练厅2间,多功能教室5间,创作室4间,多功能大厅1个,健身房1间,非遗展厅1间,小剧场1间,数字体验馆2间,办公室5间,场地职能作用利用合理,目前,正在整修改造提升,全部达到使用标准和消防验收标准,拟于5月底正式开放。
二、队伍建设情况
全馆工作人员9人,本科以上占业务人数80%。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90%。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
三、公共服务情况
1、免费开放:我区文化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实行免费开放和免费服务。其中文化馆免费项目包括:数字化文化服务、网站免费提供歌曲下载、视频浏览、书画欣赏等服务、提供文化活动场地、提供试听音像资料查询、提供文化活动的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及再创作,流动文化服务等。免费开放时间达到了每天8小时以上。
2、培训项目:文化馆长期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包括少儿和成人的声乐、器乐、美术、舞蹈和表演班;老年大学的各类才艺讲座和培训班等。学员在各级各类的赛事上获得多项奖项。多人考入重点艺术院校。
3、文艺队伍: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有:老朋友合唱团、老朋友舞蹈团、小太阳合唱团、欣蕾舞苑等8支业余文艺团队。并长期扶持指导保合少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48个社区、24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艺活动队伍,各社区均有2支以上的业余文艺表演队伍和一定数量的文化志愿者。
4、品牌活动:充分挖掘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成功推出每年举办“欢乐新城”春节元宵节文化惠民月系列活动、红山口生态杏花节、生态新农村沿山巡演、“青山圣水·活力新城”消夏文化节、“舞动青城”街舞大赛、中老年歌舞大赛、少儿才艺展示等品牌活动10余项。每年参演人数达数千人次,惠及群众近5万人次。一系列惠民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城区文化惠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结合满族聚居特点,以满族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整理非遗文化资源,目前满族婚礼、满族服饰、满族八角鼓戏、满族太平鼓舞等9项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毫沁营镇剪纸》、《蟠龙山民间传说故事》等6项进入市级保护名录,区级名录7项。项目内容涵盖民间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手工技艺、民俗、医药等各个方面,数量多,门类广,价值高,居全市首位。在全市9个旗县区范围内率先编辑出版了了《新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种类丰富,内容详实,形式新颖。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新城区文化馆对一镇、八个街道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建立了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政策上引导,业务上辅导,打通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最后一公里,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均等化和优质文化资源。目前,保合少镇、各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基本达标,72个社区(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有60个达到建设标准。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18-06-12 16:43点击量:
来源:信息员
新城区文化馆简介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文化馆位于新城西街星火巷20号,馆舍面积3087 平方米,功能室齐备,场地职能作用利用合理,每周免费对外开放时间在56小时以上,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需求,是国家二级文化馆,获得自治区文化厅命名的“全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十佳文化馆”称号。能够按照国家二级文化馆的职能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一、办馆条件
新城区文化馆设有排练厅2间,多功能教室5间,创作室4间,多功能大厅1个,健身房1间,非遗展厅1间,小剧场1间,数字体验馆2间,办公室5间,场地职能作用利用合理,目前,正在整修改造提升,全部达到使用标准和消防验收标准,拟于5月底正式开放。
二、队伍建设情况
全馆工作人员9人,本科以上占业务人数80%。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人数90%。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人员3人。
三、公共服务情况
1、免费开放:我区文化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实行免费开放和免费服务。其中文化馆免费项目包括:数字化文化服务、网站免费提供歌曲下载、视频浏览、书画欣赏等服务、提供文化活动场地、提供试听音像资料查询、提供文化活动的辅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及再创作,流动文化服务等。免费开放时间达到了每天8小时以上。
2、培训项目:文化馆长期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包括少儿和成人的声乐、器乐、美术、舞蹈和表演班;老年大学的各类才艺讲座和培训班等。学员在各级各类的赛事上获得多项奖项。多人考入重点艺术院校。
3、文艺队伍: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有:老朋友合唱团、老朋友舞蹈团、小太阳合唱团、欣蕾舞苑等8支业余文艺团队。并长期扶持指导保合少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48个社区、24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艺活动队伍,各社区均有2支以上的业余文艺表演队伍和一定数量的文化志愿者。
4、品牌活动:充分挖掘整合各种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成功推出每年举办“欢乐新城”春节元宵节文化惠民月系列活动、红山口生态杏花节、生态新农村沿山巡演、“青山圣水·活力新城”消夏文化节、“舞动青城”街舞大赛、中老年歌舞大赛、少儿才艺展示等品牌活动10余项。每年参演人数达数千人次,惠及群众近5万人次。一系列惠民文体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新城区文化惠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结合满族聚居特点,以满族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整理非遗文化资源,目前满族婚礼、满族服饰、满族八角鼓戏、满族太平鼓舞等9项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毫沁营镇剪纸》、《蟠龙山民间传说故事》等6项进入市级保护名录,区级名录7项。项目内容涵盖民间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手工技艺、民俗、医药等各个方面,数量多,门类广,价值高,居全市首位。在全市9个旗县区范围内率先编辑出版了了《新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种类丰富,内容详实,形式新颖。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新城区文化馆对一镇、八个街道办事处的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建立了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政策上引导,业务上辅导,打通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最后一公里,努力为广大居民提供均等化和优质文化资源。目前,保合少镇、各街道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基本达标,72个社区(村)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已有60个达到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