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工大社区党委坚持以“三融——三创”的模式,即党群融合共创社区温馨家园、改建融合同创居民宜居环境、五社融合联创老年友好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党委举旗、党员发力、群众参与的方式,真正把党员群众凝聚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党建融合共创温馨社区家园
社区因地制宜对新建活动用房装修,将矛盾纠纷制度、居民活动室等制度上墙公示,使用中坚持“一室多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拓宽新建活动中心功能。该活动室集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居民娱乐、矛盾调解于一体,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党群活动平台。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下象棋、打牌和聊天,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将其作为临时会议室,组织居民共同议事,解决居民身边烦心事,化解基层矛盾。
“两支特色队伍”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政策宣传进社区
服务居民零距离
为推进基层宣传阵地建设社区,社区着力打造政策宣传队,成立“工大好声音”广播站。每日在固定时段(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广播,传送社区“好声音”。广播站开通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听是民情监测站,传达社情民意;说是社区讲师团,传播党建好声音;读是新闻播报站,传送国内外天下事;写是原创工作室,传递社区新风貌。
建设纠纷调解队
和谐关系惠群众
为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邻里友好型社区,由社区两委、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骨干组成成立纠纷调解队。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党建服务全覆盖。纠纷调解队在社区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矛盾化解、居民矛盾化解、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及法律援助等多项服务,全力解决辖区内居民矛盾纠纷。网格员、片长积极巡查走访,实行网格一日双查,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他们通过每天在网格内巡查走访,对特殊人群走访入户,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群众建议,构建服务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格局,打造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基层自治新路子。对现场发现的问题现场处理,不能现场处理的事件及时上报,确保小事解决在网格,社会矛盾化解在网格。
内工大社区外4号楼一单元和五单元的两户居民家中卫生间漏水对楼下邻居房屋造成了部分性损害,两户居民在网格员的调解下积极配合邻居查明原因,主动承担责任,商讨赔偿修缮方案,社区网格员主动介入,一方面主动联系物业对公共区域设备进行修缮和整理,另一方面参照市场价格,在确保双方权益都不受损的前提下协调双方商讨赔付事宜,最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两户居民表示:“感谢社区网格员的耐心调解,今后邻里间出现问题一定及时沟通,互相理解,配合解决!”
推进改建融合
提升人居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2022年内工大家属院被列为新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示范小区之一。截至目前,工大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此次改造惠及居民1664 户,改造项目涉及房屋防水、外墙贴砖、铺设路面、安装路灯、监控等。经过改造,工大家属院旧貌换“新颜”。在“基础类”应改尽改的基础上,工大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增停车位25 个、新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0 个,新建居民活动室一处,自来水泵房一处,不断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现在社区的环境比以前好很多了,停车棚、消防设施都安装了,进出小区也需要刷卡,安全了许多。”社区居民张爷爷说。
五社融合联创老年友好社区
内工大社区60岁老年人989人,占总人口的32%,为加快推进居家社区与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辖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内工大社区通过“五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以政府购买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为老亲情待办跑腿”等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为辖区“为老服务”赋能,着力打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社区氛围。
家住22号楼的独居老人王跃兰,今年已87岁高龄,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到社区诉家常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她不来社区,网格员赵振荣就会隔三差五去她家里走动看看他的情况。近期,网格员通过走访,发现她身体不适,家里药也吃完了,出门也不方便。发现情况后,小赵及时向社区汇报了情况,联系了社区医院,经过详细询问并了解情况后,社区医院同意上门给老人问诊治病。老人激动地握住小赵的手说:“这些年,社区对我来说就是亲人,我感谢你们”,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的确如此,老人在很多年前第一次摔坏腿,社区书记发现后第一时间就送去医院,从此之后,她有事第一时间就会找到社区。
惠民便民强服务
展望未来助发展
接下来,内工大社区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居民关心的民生问题,积极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带领辖区党员干部群众共创和谐幸福社区。
做强做实社区“大党委”
统筹辖区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和力量,共建大学生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高校资源融入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高校志愿者和文化优势为居民服务,推动高校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实践,实现资源共建共治共享。
优化“为老为小”服务
做实为老服务,打造长者幸福之家。社区结合实地情况将联合打造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活动中心。该中心面积约600㎡,内设棋牌室、舞蹈室、康养理疗中心等,为老人提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生活服务等“一站式”综合适老服务,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
倾心为小服务,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工作,依托为老服务活动中心,适配相关的儿童游玩设备,建设儿童公益托管中心,缓解辖区内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问题。针对3到6岁儿童提供少儿图书阅读、手工益智课程、科普课堂等服务;对6到12岁青少年儿童提供线下课业辅导等服务。在学习过程中,一位前来参加的小朋友说:“我喜欢画画!来这里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画,就不用一个人在家无聊了!”陪同孩子们来的家长也表示:“社区开办这个托管班,真的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孩子一放假,我们还要上班,总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安全,现在好了,来社区不仅安全,还能让孩子学到东西!社区真的是为咱们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同时依托社区新建为老服务活动中心,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核心,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助力辖区“一小一老”服务工作。同时,联系爱心企业,挖掘公益慈善资源;引入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驻,让社会公益慈善力量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社区服务。以购买服务或落实奖补的模式推动服务活动中心运转。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不同的志愿小分队,由社区组织,志愿者、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开展开展“温馨百岁,九十无忧”“四点半课堂辅导”等服务项目,为辖区“为老为小服务”赋能,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教,着力打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社区氛围。
助推社区物业综合建设
在辖区6个网格成立党支部,探索建立小区网格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协调互动机制,组织小区居民有序参与物业相关工作。设立物业纠纷调解电话热线,由社区受理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形成“调和、调顺、解忧、解难”的纠纷调解模式,助推社区红色物业建设。
实现社区网格管理精细化
一是专职网格员每周至少两次开展“敲门行动”,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及时发现处理居民诉求,实现居民“未诉先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以在职党员为载体,将社区在职党员分配到各网格,将责任压实,充分发挥党员联户作用。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针对居民不同需求,将各类服务精准投送于居民。
海拉尔路街道内工大社区 李素青供稿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发布日期:2024-05-08 11:35点击量:
来源:海拉尔路办事处
内工大社区党委坚持以“三融——三创”的模式,即党群融合共创社区温馨家园、改建融合同创居民宜居环境、五社融合联创老年友好社区的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党委举旗、党员发力、群众参与的方式,真正把党员群众凝聚起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以人民为中心,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党建融合共创温馨社区家园
社区因地制宜对新建活动用房装修,将矛盾纠纷制度、居民活动室等制度上墙公示,使用中坚持“一室多用、资源共享”的原则,拓宽新建活动中心功能。该活动室集党员学习教育管理、居民娱乐、矛盾调解于一体,为广大党员和群众提供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的党群活动平台。居民不仅可以在这里下象棋、打牌和聊天,丰富业余生活,提升生活质量;还可以将其作为临时会议室,组织居民共同议事,解决居民身边烦心事,化解基层矛盾。
“两支特色队伍”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政策宣传进社区
服务居民零距离
为推进基层宣传阵地建设社区,社区着力打造政策宣传队,成立“工大好声音”广播站。每日在固定时段(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广播,传送社区“好声音”。广播站开通听、说、读、写四个板块。听是民情监测站,传达社情民意;说是社区讲师团,传播党建好声音;读是新闻播报站,传送国内外天下事;写是原创工作室,传递社区新风貌。
建设纠纷调解队
和谐关系惠群众
为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邻里友好型社区,由社区两委、网格员、社区党员志愿者和居民骨干组成成立纠纷调解队。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党建服务全覆盖。纠纷调解队在社区开展社区矛盾纠纷排查、矛盾化解、居民矛盾化解、家庭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及法律援助等多项服务,全力解决辖区内居民矛盾纠纷。网格员、片长积极巡查走访,实行网格一日双查,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上报。他们通过每天在网格内巡查走访,对特殊人群走访入户,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群众建议,构建服务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格局,打造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基层自治新路子。对现场发现的问题现场处理,不能现场处理的事件及时上报,确保小事解决在网格,社会矛盾化解在网格。
内工大社区外4号楼一单元和五单元的两户居民家中卫生间漏水对楼下邻居房屋造成了部分性损害,两户居民在网格员的调解下积极配合邻居查明原因,主动承担责任,商讨赔偿修缮方案,社区网格员主动介入,一方面主动联系物业对公共区域设备进行修缮和整理,另一方面参照市场价格,在确保双方权益都不受损的前提下协调双方商讨赔付事宜,最终双方意见达成一致。两户居民表示:“感谢社区网格员的耐心调解,今后邻里间出现问题一定及时沟通,互相理解,配合解决!”
推进改建融合
提升人居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2022年内工大家属院被列为新城区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示范小区之一。截至目前,工大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此次改造惠及居民1664 户,改造项目涉及房屋防水、外墙贴砖、铺设路面、安装路灯、监控等。经过改造,工大家属院旧貌换“新颜”。在“基础类”应改尽改的基础上,工大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增停车位25 个、新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20 个,新建居民活动室一处,自来水泵房一处,不断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现在社区的环境比以前好很多了,停车棚、消防设施都安装了,进出小区也需要刷卡,安全了许多。”社区居民张爷爷说。
五社融合联创老年友好社区
内工大社区60岁老年人989人,占总人口的32%,为加快推进居家社区与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辖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内工大社区通过“五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以政府购买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为老亲情待办跑腿”等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为辖区“为老服务”赋能,着力打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社区氛围。
家住22号楼的独居老人王跃兰,今年已87岁高龄,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到社区诉家常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她不来社区,网格员赵振荣就会隔三差五去她家里走动看看他的情况。近期,网格员通过走访,发现她身体不适,家里药也吃完了,出门也不方便。发现情况后,小赵及时向社区汇报了情况,联系了社区医院,经过详细询问并了解情况后,社区医院同意上门给老人问诊治病。老人激动地握住小赵的手说:“这些年,社区对我来说就是亲人,我感谢你们”,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的确如此,老人在很多年前第一次摔坏腿,社区书记发现后第一时间就送去医院,从此之后,她有事第一时间就会找到社区。
惠民便民强服务
展望未来助发展
接下来,内工大社区党委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居民关心的民生问题,积极为居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带领辖区党员干部群众共创和谐幸福社区。
做强做实社区“大党委”
统筹辖区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源和力量,共建大学生社区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促进高校资源融入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发挥高校志愿者和文化优势为居民服务,推动高校大学生参与基层治理和社会实践,实现资源共建共治共享。
优化“为老为小”服务
做实为老服务,打造长者幸福之家。社区结合实地情况将联合打造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活动中心。该中心面积约600㎡,内设棋牌室、舞蹈室、康养理疗中心等,为老人提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生活服务等“一站式”综合适老服务,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米”。
倾心为小服务,打造儿童友好社区。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工作,依托为老服务活动中心,适配相关的儿童游玩设备,建设儿童公益托管中心,缓解辖区内双职工家庭的“看护难”问题。针对3到6岁儿童提供少儿图书阅读、手工益智课程、科普课堂等服务;对6到12岁青少年儿童提供线下课业辅导等服务。在学习过程中,一位前来参加的小朋友说:“我喜欢画画!来这里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画,就不用一个人在家无聊了!”陪同孩子们来的家长也表示:“社区开办这个托管班,真的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孩子一放假,我们还要上班,总担心孩子一个人在家不安全,现在好了,来社区不仅安全,还能让孩子学到东西!社区真的是为咱们老百姓做了件大好事!”
同时依托社区新建为老服务活动中心,以五社联动机制为核心,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助力辖区“一小一老”服务工作。同时,联系爱心企业,挖掘公益慈善资源;引入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驻,让社会公益慈善力量推动社会治理能力和社区服务。以购买服务或落实奖补的模式推动服务活动中心运转。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成立不同的志愿小分队,由社区组织,志愿者、社会服务机构共同开展开展“温馨百岁,九十无忧”“四点半课堂辅导”等服务项目,为辖区“为老为小服务”赋能,实现老有所乐、幼有所教,着力打造互助互爱和谐的社区氛围。
助推社区物业综合建设
在辖区6个网格成立党支部,探索建立小区网格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协调互动机制,组织小区居民有序参与物业相关工作。设立物业纠纷调解电话热线,由社区受理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日常矛盾纠纷调解,形成“调和、调顺、解忧、解难”的纠纷调解模式,助推社区红色物业建设。
实现社区网格管理精细化
一是专职网格员每周至少两次开展“敲门行动”,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及时发现处理居民诉求,实现居民“未诉先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二是以在职党员为载体,将社区在职党员分配到各网格,将责任压实,充分发挥党员联户作用。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针对居民不同需求,将各类服务精准投送于居民。
海拉尔路街道内工大社区 李素青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