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 区委
人大 人大
政府 政府
政协 政协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登录 / 注册
长辈版
暖心专区
无障碍模式
集约化站群 集约化站群

旗县区

  • 土默特左旗
  • 托克托县
  • 和林县
  • 清水河县
  • 武川县
  • 新城区
  • 回民区
  • 玉泉区
  • 赛罕区

委办局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局
  • 科学技术局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局
  • 民政局
  • 司法局
  • 财政局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自然资源局
  • 生态环境局
  •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交通运输局
  • 水务局
  • 农牧局
  • 商务局
  • 文化旅游广电局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局
  • 应急管理局
  • 审计局
  • 外事办公室
  •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疗保障局
  • 信访局
  • 市城市管理局
  • 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
  • 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开发区

  • 呼和浩特综合保税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 和林格尔新区

其他

  • 呼和浩特市地铁
  • 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
蒙古文版蒙古文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退出长辈版
  • 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呼和浩特:聚焦“六大建设”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乐章
发布时间:2025-01-21 09:25 点击量:68
来源: 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步入新时代,呼和浩特市以“首善之地”的标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市上下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乐章。

融入经济建设 奏响“双赢”新乐章

2024年,呼和浩特市紧抓国家、自治区支持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能级,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

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前来旅游的各族群众都会通过多媒体技术沉浸式见证伊利集团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过程。作为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伊利集团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产业驱动全链发展、智慧生产和智慧生活为城市赋能。

“伊利集团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企业发展实现地区发展,从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伊利集团党群经理刘晋玮介绍说,“我们建立‘七个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至少带动了560多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过去一年,呼和浩特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六个工程”,积极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方阵,上榜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被授予“中国云谷”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让各族群众在发展中共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所带来的实惠。

以团结聚人心,以发展促团结。2024年11月,《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该《规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国家层面赋予呼和浩特“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核心定位,为首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入政治建设 夯实各民族思想基础

呼和浩特市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政治建设之中。

过去一年,呼和浩特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28条具体措施”,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关于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的工作方案》及责任清单,秉持“突出主线、融入中心、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明确了85项具体任务。市委先后召开9次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贯彻主线工作,将其列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任务清单,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六个写入”,健全完善“十个纳入”。

2024年,呼和浩特市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携手打造“央地协同”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呼和浩特模式”。自2024年8月起,已累计举办9期培训班,由14名中央民干院老师授课,培训人数达1100余人。

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干部刘佳仪聆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后,信心满满地表示:“模范代表们以亲身经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阐释得十分透彻。未来,我们要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首府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2024年,呼和浩特市第一时间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辅导等方式传达学习、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成功承接全国推进健全民族政策和法规体系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其经验做法获得国家民委的书面表扬。

融入文化建设 凝心铸魂润民心

呼和浩特市在文化建设中聚焦主线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增进共同性,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2024年,呼和浩特市努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成功承办第十届“博博会”,成立文物考古研究所,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二级博物馆两家,推出“北疆枢纽呼和浩特”系列讲述项目,《昭君》《如见》《敕勒川》等剧目在全国巡演。

打造了水岸漫街、宽巷子、转角巷和护城河北街等一批特色餐饮集聚街区,中山西路商业区获评自治区“特色商业集聚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全面铺开,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5A 级景区。恼包村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马鬃山滑雪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举办8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演唱会。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500万人次,首府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

持续实施了“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创新开展“两月一周”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十馆联动·一基地一主题”等活动,覆盖700余万人次。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2024年提前6年实现小学阶段全科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

2024年国庆期间,呼和浩特市委统战部、市民委等单位共同打造的第三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这就是我生活的呼和浩特·见未来》发布,制作了《呼和浩特市三顺店社区走出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等10部主题宣传片,通过青橙融媒等平台传播超1000万次。

一系列活动和举措,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不断增进了“五个认同”,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融入社会建设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呼和浩特市在社会建设中聚焦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以前每到冬天夜晚,一家人只能待在一个屋子里,开着电暖气,感觉寒冬极其漫长。”说起小区过去暖气不热的情况,赛罕区丰瑞公园1号小区居民陈先生感慨万千,2024年呼和浩特市温暖工程的实施,让居民乐享温暖冬季。

2024年,呼和浩特市新增供热能力380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一次管网209公里,城市供热“O”型环网全面成型。完成海绵城市示范项目54个,改造老旧小区 229个,解决502个居民小区“吃水难”问题。维护提升城市绿道209公里、口袋公园215个,公园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成为真正的“千园之城”。

在民生事业方面,呼和浩特提前半年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目标,出台人才强市25条。全区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开工建设。入选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万人。

呼和浩特市着力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投用20所,新增学位2.4万个,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具备投用条件。组建“名校+”教育集团87个,与中央民大、首师大、北大金秋、北师大附中等16所区外名校合作办学。

过去的一年,呼和浩特市建成国家级医学分中心5个,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个,自治区、市、县公立医院57个重点专科全部建成。启动第二个“双首健康三年行动”。公共卫生服务园区主体完工,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医养中心具备投用条件。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城市行列,入选2023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同时,呼和浩特市将民族事务纳入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莫尼山非遗小镇展陈提升与特色资源开发项目入选国家民委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2024年,清泉街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李一芝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9家国家级、61家自治区级、887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让各族群众共享绿色发展

呼和浩特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生态强市”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呼和浩特天蓝水清,环境优美,欢迎大家到这里来感受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我的家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更加宜居宜游……”近年来,蓝天白云的美景不断呈现,广大摄影爱好者、市民纷纷在网上晒幸福,引得众多网民围观、点赞。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呼和浩特市提前6年完成“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建成林草湿碳储量基础数据库,完成造林碳汇开发储备45万亩。喇嘛营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科技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托清园区再生水长输管网工程、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城区和县城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环境空气 6项指标全部达标,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2天,较上年增加20天、提升5.2个百分点。建成茂林太建筑垃圾再利用消纳场、6个装修垃圾分拣中心,解决了建筑垃圾消纳不规范问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80个城市评估中排名第10位。

如今,呼和浩特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驰而不息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让市民群众随处可享“绿色福利”,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融入党的建设 增强各族群众向心力和凝聚力

呼和浩特市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党的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建立市委办公室、市纪委监委、市委统战部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责任落实。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知识宣讲和教育培训、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一年来,新城区丁香北路街道一直致力于打造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相关活动100余场、“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近20次。同时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民族政策科普、居民议事、宣讲党的故事等活动350余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群众生活。

2024年,呼和浩特市把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落实到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中一体推进、相互促进,避免主线与业务“两张皮”,在全市89个乡镇、街道(区域服务中心)设立基层党建办公室,积极推动基层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转化行动”“比超行动”“领跑行动”为载体,开展擂台观摩、信息宣传、比武争星等活动,确保民族政策法规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宣传教育活动3760场,发布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有形有感有效宣传和阐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打印 保存
分享
请使用CTRL+S保存网页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中国政府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新城区政府机构
其他组织机构
  1. 新城区人大
  2. 新城区政协
呼和浩特市旗县区
  1. 土左旗
  2. 托克托县
  3. 和林县
  4. 清水河县
  5. 武川县
  6. 回民区
  7. 玉泉区
  8. 赛罕区
政务微信 政务微信
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
网站地图
网站声明
联系我们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承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蒙ICP备09004058号-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积分查询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E-mail:xcwl605@163.com 网站技术维护电话:0471-6218605  
大美新城

新城发布

大美新城

大美新城

清风新城

清风新城

云上新城APP

无障碍模式 长者模式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搜本站
  • 搜本站
  • 搜平台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政府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发布

  • 走进新城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新城要闻

呼和浩特:聚焦“六大建设”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乐章

发布日期:2025-01-21 09:25点击量:

来源:新城区融媒体中心

步入新时代,呼和浩特市以“首善之地”的标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旗帜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更加有形有感有效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全市上下奏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乐章。

融入经济建设 奏响“双赢”新乐章

2024年,呼和浩特市紧抓国家、自治区支持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能级,持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基础。

走进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前来旅游的各族群众都会通过多媒体技术沉浸式见证伊利集团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过程。作为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伊利集团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以产业驱动全链发展、智慧生产和智慧生活为城市赋能。

“伊利集团一直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通过企业发展实现地区发展,从而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伊利集团党群经理刘晋玮介绍说,“我们建立‘七个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至少带动了560多万农牧民增收致富。”

过去一年,呼和浩特市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全面落实“六个工程”,积极推动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方阵,上榜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被授予“中国云谷”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同时也让各族群众在发展中共享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所带来的实惠。

以团结聚人心,以发展促团结。2024年11月,《呼和浩特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该《规划》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国家层面赋予呼和浩特“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等核心定位,为首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入政治建设 夯实各民族思想基础

呼和浩特市始终将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强化政治引领,坚定不移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政治建设之中。

过去一年,呼和浩特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28条具体措施”,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关于以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的工作方案》及责任清单,秉持“突出主线、融入中心、分类指导”的工作思路,明确了85项具体任务。市委先后召开9次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贯彻主线工作,将其列入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任务清单,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六个写入”,健全完善“十个纳入”。

2024年,呼和浩特市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携手打造“央地协同”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呼和浩特模式”。自2024年8月起,已累计举办9期培训班,由14名中央民干院老师授课,培训人数达1100余人。

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干部刘佳仪聆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报告会后,信心满满地表示:“模范代表们以亲身经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重大意义阐释得十分透彻。未来,我们要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首府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2024年,呼和浩特市第一时间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辅导等方式传达学习、宣传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成功承接全国推进健全民族政策和法规体系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其经验做法获得国家民委的书面表扬。

融入文化建设 凝心铸魂润民心

呼和浩特市在文化建设中聚焦主线全面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着力增进共同性,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2024年,呼和浩特市努力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成功承办第十届“博博会”,成立文物考古研究所,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二级博物馆两家,推出“北疆枢纽呼和浩特”系列讲述项目,《昭君》《如见》《敕勒川》等剧目在全国巡演。

打造了水岸漫街、宽巷子、转角巷和护城河北街等一批特色餐饮集聚街区,中山西路商业区获评自治区“特色商业集聚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全面铺开,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5A 级景区。恼包村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马鬃山滑雪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举办8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演唱会。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500万人次,首府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

持续实施了“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创新开展“两月一周”活动,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十馆联动·一基地一主题”等活动,覆盖700余万人次。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2024年提前6年实现小学阶段全科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

2024年国庆期间,呼和浩特市委统战部、市民委等单位共同打造的第三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片《这就是我生活的呼和浩特·见未来》发布,制作了《呼和浩特市三顺店社区走出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等10部主题宣传片,通过青橙融媒等平台传播超1000万次。

一系列活动和举措,让各族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不断增进了“五个认同”,形成了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融入社会建设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呼和浩特市在社会建设中聚焦主线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以前每到冬天夜晚,一家人只能待在一个屋子里,开着电暖气,感觉寒冬极其漫长。”说起小区过去暖气不热的情况,赛罕区丰瑞公园1号小区居民陈先生感慨万千,2024年呼和浩特市温暖工程的实施,让居民乐享温暖冬季。

2024年,呼和浩特市新增供热能力380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一次管网209公里,城市供热“O”型环网全面成型。完成海绵城市示范项目54个,改造老旧小区 229个,解决502个居民小区“吃水难”问题。维护提升城市绿道209公里、口袋公园215个,公园游园总数达到1009个,成为真正的“千园之城”。

在民生事业方面,呼和浩特提前半年完成“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目标,出台人才强市25条。全区首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青年社区”开工建设。入选最佳人才发展生态城市全国50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7万人。

呼和浩特市着力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投用20所,新增学位2.4万个,职业教育园区一期具备投用条件。组建“名校+”教育集团87个,与中央民大、首师大、北大金秋、北师大附中等16所区外名校合作办学。

过去的一年,呼和浩特市建成国家级医学分中心5个,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个,自治区、市、县公立医院57个重点专科全部建成。启动第二个“双首健康三年行动”。公共卫生服务园区主体完工,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呼和浩特市中蒙医院医养中心具备投用条件。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城市行列,入选2023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同时,呼和浩特市将民族事务纳入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深入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莫尼山非遗小镇展陈提升与特色资源开发项目入选国家民委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试点。2024年,清泉街社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三顺店社区党委书记李一芝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9家国家级、61家自治区级、887家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融入生态文明建设 让各族群众共享绿色发展

呼和浩特市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生态强市”绿色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切实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呼和浩特天蓝水清,环境优美,欢迎大家到这里来感受生态之美、发展之美;我的家乡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更加宜居宜游……”近年来,蓝天白云的美景不断呈现,广大摄影爱好者、市民纷纷在网上晒幸福,引得众多网民围观、点赞。

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呼和浩特市提前6年完成“三北”工程六期建设任务,建成林草湿碳储量基础数据库,完成造林碳汇开发储备45万亩。喇嘛营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经开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科技城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托清园区再生水长输管网工程、金桥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黄河干流、主要支流劣Ⅴ类水体全部消除。城区和县城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环境空气 6项指标全部达标,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2天,较上年增加20天、提升5.2个百分点。建成茂林太建筑垃圾再利用消纳场、6个装修垃圾分拣中心,解决了建筑垃圾消纳不规范问题;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80个城市评估中排名第10位。

如今,呼和浩特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超过40%,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驰而不息的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让市民群众随处可享“绿色福利”,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融入党的建设 增强各族群众向心力和凝聚力

呼和浩特市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与党的建设深度融合,创新建立市委办公室、市纪委监委、市委统战部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责任落实。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知识宣讲和教育培训、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一年来,新城区丁香北路街道一直致力于打造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相关活动100余场、“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近20次。同时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民族政策科普、居民议事、宣讲党的故事等活动350余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群众生活。

2024年,呼和浩特市把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落实到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创建工作中一体推进、相互促进,避免主线与业务“两张皮”,在全市89个乡镇、街道(区域服务中心)设立基层党建办公室,积极推动基层党支部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转化行动”“比超行动”“领跑行动”为载体,开展擂台观摩、信息宣传、比武争星等活动,确保民族政策法规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一年来,呼和浩特市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宣传教育活动3760场,发布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有形有感有效宣传和阐释“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秋月丨初审:施少宇丨复审:李捷丨终审:魏小龙

附件:

主办: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政府

蒙ICP备09004058号-3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1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46号

党政机关 政府找错